陶器引出的疑问
两个地理环境以及“波”现象
意大利历史上的“萨保”与“商王朝”
罗马与中国的风俗与神明
“但人”与意大利人和腓尼基人
正统观点中的伊特鲁里亚人
第四部分 必要的其他信息
重提“赫梯人”
三言两语话欧洲 130
了解凯尔特人
东南亚史前一瞥
读《青铜挥麈》笔记片段
百越民族及相关的信息
一些细碎资料收集
第五部分走马观花史前语言文字155
中国
南亚以及附近地区
来到西亚
中亚
在非洲部分
欧洲
地中海沿岸
附加:参考书目及网站
简短说明
从化石断裂代带说起(1)
张光直在《商文明。后记》中说:“我们可以预料,将来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出现,我们的结论可能会变化。”考古学的“变”是正常的,并且也是常常出人意外的。比如三星堆与河姆渡的发掘都“突然”改变了黄河中心论。但有时并不是地下文物而是科研新发现新理论,也可以改变一些旧结论。
最近公布的DNA技术鉴定,证明中国人与中国本土的早期人类化石皆无关联。但中国古代确实又发现那么多化石,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学科的一个新发现可能解释了这个原因。
就在前几年一个生物学或地质学界的学者无意中发现,从大约10万年到4万年之间,中国地区,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有一个明显的化石断层,这个时期内很少有人类化石发现。有人推测说这期间第四纪冰川的顶峰期使人类被压迫到赤道一线 。这个“断层”的发现与总结是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暗示或提醒了人类学几方面的意义。
简单地说,基于这个发现,假如要探讨中国的文明史与人类起源史,放弃大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早期与中期的分析,直接从旧石器晚期开始就可以了。甩掉5万年之前的所有包袱会使我们把注意力更加集中于那些我们应该关注的情况,问题一下子就简化了,同时也摆脱掉一些纷扰与误解。
假如说中国人来自非洲是个宏观概括的话 ,那么随着第四纪冰川在1万多年前的逐渐融化,人类重新向北方挺进的事实则把中国人起源的问题具体化了。全球范围都经历了与中国基本同样的过程,大约5万年内的向赤道附近压缩以及冰川结束后再次向回归线扩散的伸缩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再分配”。东亚也不例外。
DNA的研究成果也显示出中国人史前整体由南到北推进的一个渐进。尽管在“历史时期”比如魏晋唐宋时期发生过许多次从北到南的移民,但史前时期却显示出从南到北的迁徙更有影响力 。
古人从哪几个主要渠道来到中国,这是个问题。假如你同意非洲起源说,那么你必须要承认,从非洲到中国的通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也就是东亚地区受到外部影响是个无须论证的事实,中国人起源要经过中东,中国早期的文明同样要得益于中东地区。假如你反对中国文明受到外部影响,是你必须拿出证据以说明这样的一条人类通道是如何突然中断的,而不是我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这个通道的存在,因为我认同从非洲到中国的通道一直存在,并且DNA已经潜在证明了这样的通道是存在的。我最初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尚不清楚这些DNA测试情况,可以说我们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里不谋而合,这并非偶然。
假如说许多人曾经考虑过来到中国的人们经过中国西北,也就是通过中亚,那么这本书是在承认这条通道的情况下使人们开始考虑其它更多的途径,比如从中国西南方的东南亚,还有中国南方最接近赤道地区的群岛,甚至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这些都可能是“再分配”时期加入中国文明序列的分支和源泉。我们可能涉及这样一个话题,“南岛文化 ”之于中国古代文明远比我们曾经猜想的影响要深远。以前中国的南岛文化研究仅限于中国福建与台湾等东南沿海,现在我要说,或许我们应该继续扩展我们的眼界至更深入的中国南部与东部甚至北部所有今天的沿海地区以及昨天的沿海地区。
台湾学者凌纯声曾经提出过一个“亚洲地中海”概念,指的是印度洋北部到中国南海、再到东海、黄海、渤海所有涉及的沿海岛屿和大陆。我也对这一区域非常感兴趣,由于这是一条南北有很大差距的斜线分布,所以这一区域牵涉到我们上面讨论的由于冰期而引起的南北“伸缩”,同时这一区域的东西跨度,也牵涉到从西到东总的文明流向问题,它也恰好涵盖了部分东亚的“南岛”地区。这一区域是值得继续关注的热点,也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