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如果光绪帝不死 大清会亡吗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但是深为惋惜的是,这次审讯没能进行,因为政变发生、光绪被囚,大清的政坛犹如地震,引起了中外极大的关注,事态的发展对慈禧极为不利。洋人首先出面了,各列强的公使到总理衙门,质问“太后训政”是什么意思,紧接着张之洞又托人营救杨锐,与此同时,北京城里也谣言纷纷,保守派大臣们怕夜长梦多,于是就有人给慈禧上奏,说逃走的康有为如果勾结洋人干涉的话,事情就麻烦了,应将已捕获的谭嗣同、杨锐等人尽快杀头,慈禧心中也有点拿不定主意,就招刑部尚书赵舒翘问话。赵舒翘对维新派极端仇视,说:此辈无父无君的禽兽,杀无赦,不必审讯。于是慈禧下了决心,在未经审讯的情况下,就将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杀害了。而光绪的不白之冤从此成了永埋地下的疑案,光绪再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一.慈禧为何不审谭嗣同、杨锐等?

慈禧不审谭嗣同、杨锐等,除过怕夜长梦多外,应该还有其他原因,这在她借光绪之口发布的上谕中就能看出来,这个上谕是说谭、杨等六君子的罪状的:

。。。。。。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实系与康有为结党,阴图煽惑,杨锐等每于召见时,欺蒙狂悖,密保匪人,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倘语多牵涉,恐致株累,是以末俟复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

“语多牵涉,恐致株累”当然是原因之一,如果深究起来,帝党、后党的矛盾就被扯起来了,波及面极广,并且在当时,和康有为勾结的,绝不仅仅是维新派的人,例如李鸿章就自称是康党,认为康有为的变法也不是全无道理,例如张之洞,就曾给康有为办报、办强学会捐赠过不少银子,杨锐还是张之洞推荐给光绪的,朝中大臣与地方官员和康有为的维新派有联系的,何止千百,审讯之后,拿这些人怎么办,统统杀头显然是办不到的,李鸿章、张之洞他们,慈禧也不敢随便就杀。

另外,从慈禧来说,并不愿将光绪是否参与“围园杀太后”计划弄清楚,不管怎么说,慈禧也是以母亲的名义看着光绪长大的,光绪长大之后,却要伙同康、谭等人擒杀自己,如果弄明白了此事确属实有,那慈禧将情何以堪,此时心中的难受伤心是难以言喻的,而如果弄明白了光绪的无辜,幽禁光绪的理由就显然不够了,仅仅以光绪重用康有为实行变法的理由,就将这个现任的皇上囚禁起来,这个理由可是太单薄、勉强了,所以慈禧干脆来个不审不问、一杀了之,因为这样对自己最有利。

让光绪担着“围园杀太后”的恶名,慈禧幽禁他,自己掌权训政,这理由就十分充足了,而自己在心理上也不至于太受伤。因此上,贪权的慈禧才对戊戌六君子不审而决,糊里糊涂的就送了他们的性命。

六君子被杀了,康有为、梁启超跑了,光绪要证明自己的无辜,从此可就难了,因为没有了直接的证人。但是慈禧幽禁光绪长达十年,在她的怒气平复之后,她可能会回想起这件事,光绪是她看着长大的,光绪的脾气、性格她都了解,光绪会不会策划“围园杀太后”,她应该在心中有个大致的感觉。如果光绪在她怒气平复后,找机会为自己解释,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十年时间,从始到终,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第十章 瀛台岁月(3)

三.戊戌政变的深层原因

原因很简单,慈禧绝不会给光绪解释的机会,因为慈禧发动政变的原因,根本和光绪是否“围园杀太后”无关,光绪有没有害慈禧的心,戊戌政变都会发生,光绪都会被夺权,期间不同的只是,若没有“围园杀太后”的事,光绪个人所受的虐待可能稍少一点,如此而已。

慈禧的政变,在名义上是因为光绪重用康有为变法,可是光绪重用康有为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慈禧过去从来没有反对过,光绪变法,也是禀明了慈禧,得到允许后才开始施行的,过去史学家都一致认为慈禧坚决反对变法,所以才发动政变,这可有点太小看慈禧了,这个当权太后虽然谈不上英明,但最基础的政治智慧还是有的,她不但不仇视变法,而且,洋务运动——经济上的变法,就是在她当政时搞起来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当国的慈禧太后,当然也愿意大清富强,也盼望大清富强,假如变法能让国家富强慈禧却坚决反对,那只能说慈禧和大清有仇,绝不允许大清富强起来,那只能说这个女人失心疯了。综观整个戊戌变法的过程,光绪变这个、变那个,变得又多又快,可慈禧总是赞成,没有出言阻挡过,只有到最后,当光绪要开懋德殿,并准备礼聘伊藤博文等为客卿时,慈禧才大怒起来,反应激烈,坚决的予以反对。

伊藤博文是日本前首相,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日本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参与人,中日甲午之战就是在他任首相期间发生的,这样一个人物,其政治谋略、政治能量以及他的日本背景,无论哪一方面,都不容慈禧小觑,慈禧怎可以放手任光绪将此人引进,所以慈禧勃然大怒,起而夺权了。

话说回来,慈禧虽然住在颐和园里,吃喝玩乐,假装逍遥享福,百事不问,但光绪的变法,无论怎样变,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变得好了,慈禧不用理睬,继续享乐,变得不好了,甚至变乱了,变出了大麻烦,慈禧也有能力出来收拾残局,所以慈禧不怕,一介书生康有为,慈禧虽然不喜欢他,却并未将他看在眼里,知道他的能量有限,这才对光绪重用他不加干涉。

可是开懋德殿,引进伊藤博文,这事情就不一样了,慈禧是绝不敢轻视伊藤博文的,如果伊藤做了光绪的客卿,全力支持光绪变法,那么大清的运转,就极有可能脱离慈禧的掌握,并且,伊藤会将大清引向何处,这也是个未知数,究竟他是日本人,他是否会全心全意替大清效力,这谁也不敢保证。慈禧当此关头不由得就发急了,于是她政变的计划就开始悴然启动。

这时再回过头,看看慈禧刚刚发动政变后质问光绪的话,就能看出其中的诀窍了。“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任意妄为”,自然是指光绪聘任伊藤博文这件事了,但慈禧不能明说,伊藤博文当时还在中国游历,对于洋人,慈禧的恐惧感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她在洋人的手下吃过无数的亏,她怎肯容忍光绪将洋毛子引进来作客卿,谋划大清的变法。

事实上,当礼聘伊藤等为客卿的消息传出后,所有的保守派后党人物都有点发慌,杨崇伊给慈禧上折子,就说:“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坐镇天津的荣禄在接待了伊藤之后,也感觉事体重大,连忙派人进京,通过奕劻送信给慈禧,慈禧则匆匆由颐和园赶到宫里,她必须亲自监督光绪,因为光绪在八月初五这一天接见伊藤博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瀛台岁月(4)

伊藤博文的来访是戊戌政变发生的焦点,在维新派方面,当初提出开懋德殿,引进伊藤及英国人里提摩太,想来其用意就是用洋人来牵制慈禧、镇服慈禧,让她不许乱说乱动,康有为在这一点上看得很准,慈禧最怕的就是洋人,洋人来做光绪的顾问,为他出主意想办法,光绪得到了洋人的撑腰壮胆,太后对他的控制自然就将大大降低,可是作为慈禧来说,既然最怕这个,她就会不顾一切的反对,即便是发动政变也在所不惜。伊藤博文前脚刚到北京,康有为就迫不及待的去找他,如此形势,慈禧的政变也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慈禧怕洋人,怕得要命,但这话不能说,说出来很没有面子,于是慈禧就将所有的愤怒都对准康有为,骂他蛊惑皇上变法,这本是所有女人的伎俩,口头上这样骂,心里面真正的原因,却是曲里拐弯的,和口头上骂的,大不一样。

所以,在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并不需要光绪给自己解释有无围园杀后的想法,光绪若真的解释清楚了这件事,那对慈禧而言,倒成了一桩心理负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