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风云维新大将军 > 第六章 反制32(第2页)

第六章 反制32(第2页)

“殿下,伤口处理好了,有什么不舒服立刻叫小的。”药师包扎完毕,行礼告退,护卫也跟了出去,殷祈辉全程没有多话,外人会以为他在装作高冷或稳住权威形象,其实只是他之前乱动,被药师批评怕了。

“再过一个时辰,我们去与李恪部会合,之后在受降城附近的军港上船,大概五天的航程,去倭寇的‘天下’转一转。”殷祈辉用那只没有受伤的手给女儿指了指地图。

“真去呀?”殷梦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次的行动规模之大,风险之高,类似的事情她也只是从史书上看过,最后帝国的军队都是“全军覆没”。

“嗯,这次水军能出二十一万人,全数出动。”

“我晕船,能不去吗?而且爹爹都受伤了,不能沾水,这边的海冬天格外凶。。。。。。”

“还是要锻炼克服一下的,以后海军基础要作为新军学习的一个必修课,你这次不去,回到军营考核不过就要回炉重铸。”

“回炉重铸?那还是算了吧。”新军的大多数训练都是熟能生巧以后颇为轻松的,对她而言这海军的一些基础课程也不是什么闯不过的难关,只是有些课程教给她都太敷衍了,自己也的确太能混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翻过这一篇自己就去当真正的驻防新军去,不听朝廷东挪西调。

“打这种事前预案、国力碾压的局就是轻松啊。”殷祈辉仔细端详自己的受伤部位,似乎能看出花来。

“一直到现在我都怀疑这是敌人的圈套。”殷梦瑜觉得这陆地上的几场战斗似乎太过顺利,尤其是这些个过程,从留下空城到围困倭寇、城中粮尽,好像有一只无形大手在掌控局势。

“谁让他们首相头脑发热要秋出冬战呢,总该不是怕了我们的骑兵吧?或许是是他真的得了什么重病,自觉不能长久,想要征服北辰,建功立业?”殷祈辉所说的“征服北辰”,是从倭寇那里缴获的“征服方略”里的原话——征服北辰、消灭沧溟、统一大海、称霸万国。“沧溟”是过去帝国最强大君主的年号,一度被其他国家引做国号,后来有人说明了缘由,才逐渐过渡到“天朝”这一称谓。

其实殷祈正有正式确立“沧溟”为国号的意思,但被擅长陆战的新军集体否决了。

“也是,冬天是我们骑兵最为虚弱的时候,但谁能想到还有更强大的水师可以在海上就能打他们。”

“上层的意思是,趁着我们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全力剿除倭寇,一劳永逸解决海上的敌人。”

“上层?爹爹这不是你参与策划的吗?”

“我在参谋团里也是大头兵啊,真正出主意的还是你二叔和他最近新组的御前会议小团体。”

“这小团体又是什么啊?”殷梦瑜听到这个词,虽然是反应过来是殷祈正弄了一帮亲信围在身边,有意抓决策权,但还是忍不住吐槽。

殷祈辉没往下说,殷梦瑜只好再塞一块饼子进嘴里,吃完还喝一口水,正要拿起手帕擦嘴时见石子陵进了大帐,快速擦了擦然后坐得板正。

“殿下,西州附近的倭寇已经肃清。他们首相上个月给了书信要他们全部回去,有人认得是他小儿子的亲笔,大概是他本人已经死了。倭寇没有走预先设计的辰西海,我们抓了个空。”石子陵把他从西州那边得知的情报的都说了。

“跑了就跑了吧。”殷祈辉可是刚说完“轻松”,就被这个消息整麻了。连康文光这么喜欢先登的人都一直在避战,就是怕大规模的近身战误送了好儿郎的性命,虽然他手下战绩不凡,但大多时候也是要拿命填的。

从立国以来连年动兵的帝国也终于承受不住了——乾德朝的最后一年朝廷开始统计,几个衙门频繁出调、摸清门路,发现这二百多年一过场,现在全国上下几乎家家有烈士,尤其是几个大郡的子弟兵在酒鬼皇帝一朝都打没了,核实户口时发现那些有孩子的人家都是最近四十年内从他处迁过去的。

却说南安城那边,第一批新军已经冲到射石炮炸出来的巨大缺口,着甲的先锋和倭寇开始肉搏。康文光带着第二批新军和一部分京营军赶来支援,他本人险些被城墙塌陷掉下来的石块砸中,幸亏一个参加过开州(中京)大战的小伙子把他拉住。

“单数营的随我去攻武备库,双数营打内城,整十营留守!”

“不要管那边的,直接打下几处要地,敌人坚持不了多久了!”

清理了外城墙附近的倭寇,康文光下达了一连串指令。收到指令的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有一部分和守巷倭寇激战正酣,也在自己人的远攻掩护下撤出战场。

“元帅,京营军应该是打进去了,我们剩下的要不要也全压上?”新军的一个留守副将放下望远镜,向龙安然请示。

“可以,不过南安残破,不许刮墙皮。战后论功行赏,表现好的都有额外的银子可以拿。”龙安然深知这些士兵心中的想法,他们渴望通过战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战利品和荣誉。

“刮墙皮”是帝国军队里流传的词汇,大概意思是指战斗结束后,士兵们争抢战利品和破坏战地的行为,就如同刮去墙皮一样将战场上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搜刮走,包括毁坏后殿宇残存的珍贵木料。这种行为往往会造成战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争抢战利品而误伤自己人,乾德时期军纪还算好的,放在过去可是没少出了岔子——为了一些不起眼的财产自相残杀。

“是!兄弟们,随我冲锋!”副将听到命令后,立即传达给新军们。

士兵他们虽然对战利品有些心动,但想到元帅的严令和战后的赏赐,也都按捺住了内心的冲动。

副将振臂一呼,剩下的百十来号新军也投入战场,就像他保证的那样并未见财眼开。

从外城墙到内城里的水池,大部分遗甲残兵都是有价值的,都可以被掠夺分赃。按照规制,保留完好的甲胄兵器会被回收到军工署、武备库等翻新,断刀烂剑破盾牌等回收之后按照材质可以重铸或分解,每个人也可以保留小部分自己寻到的装备作为私物留存到战后,或变卖或利用,只要能活到最后就好。

这些倭兵身上最有价值的就是手中的刀剑了,由于他们基本不着甲,所以一身布衣很容易毁坏,而且这种烂大街的粗布衣裳也没人稀罕。最为光耀的是生擒贼首拔下他那一身华丽铠甲,相传过去有人这么做过,最后清点战场的时候,一个小队整齐守着缴获的大铠,若不是财监和清监及时赶到,这队人马就要被自己人射成刺猬。

困敌之策施行得极为成功,不少倭寇都是在最后两天饿着肚子打仗的,要不是上头拍了板,这里还能拖上十天半月。但即使这样,残存的倭寇也是相当有战力的,新军战损八十余人,才冲进内城的各个府衙密室肃清残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