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老头儿和小孩儿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总是被路人的言行所左右,最终落得个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从而不知所措,徒增烦恼。
我们毕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一言一行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世界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是褒扬,也可能是非难。但不论是褒扬还是非难,都有理解与不理解、公正与歪曲的成分所在。所以,对于这些评论,不能一概地接受。
许多人做起事情来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老头儿和孩子,一件事想做得面面俱到,别人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有意见,就听谁的。可是面面俱到的结果呢?却是没有人满意,反而也将自己置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处处想面面俱到,既想讨好每一个人,又想不得罪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领情。再者,每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都有所不同,你让这个人满意,就会令那个人不满意。你做得面面俱到的结果最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自己累得半死;要么被人捏住软肋,任人摆布。
与其这样,我们何不明智一点,快乐地做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人做事,我们就不必勉强改变自己,不必费心掩饰自己。这样,就能少一些精神的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能少一点不必要的烦恼,多几分人生的快乐与轻松。
相反,忘记了“我是谁”,硬要逼迫着去改变自己,戴着面具去应付人生,所有的烦恼就会接踵而至。设法掩饰自己本就要付出许多的心力,而一旦没有掩饰好,便会更糟。对于做人来说,与其把心力花在这上面,还不如索性识我真相、见我真人,知我真本色。
爱默生在散文《自恃》中说: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物欲是愚昧的根苗,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查理·卓别林刚刚参加拍电影的时候,导演让他模仿德国当时一名著名的喜剧演员,可他表演一直都不出色,直到找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戏路,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喜剧大师。在欧文·柏林与乔治·葛希文两人相识的时候,柏林已是有名望的作曲家,而葛希文还仅是个每星期只能赚35块钱的无名小卒。柏林非常欣赏葛希文的才华,愿付3倍的价钱聘请他为音乐助理。但后来柏林却说:“你最好别接受这份工作,否则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假如你秉持本色努力奋斗下去,你会成为一个一流的葛希文。”葛希文牢记柏林的忠告,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
因此,我们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只要做你自己,你便是快乐的。
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而面对这种磨炼,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斗争。
很多人不喜欢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采取了逃避的办法,在回忆和幻想中打发日子,把自己同现实隔离。但是,逃避不是办法,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它。就像有人所说:生活如一朵玫瑰花,你只有学会怎样去面对它、把握它,它就会回报你鲜艳和芬芳。
还有一些人,他们看上去总是那么快乐,似乎每个时刻都过得很特别。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懂得快乐的秘诀。
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喜欢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并培养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当你坚信这一点,你会比其他人至少少掉50%的烦恼。否则,你将会永远不快乐。
凯丝·达莉是一个电车车长的女儿,她想要成为一位歌唱家,但是她的脸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很暴,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她一直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最终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但是,在那家夜总会里听这个女孩子唱歌的一个人,却以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说,”他很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演唱,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长得很难看。”这个女孩子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可是那个男人继续说道:“难道说长了暴牙就罪大恶极吗?不要想去遮掩,张开你的嘴,观众看到你不在乎,他们就会喜欢你的。再说,”他很犀利地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带给你好运呢。”
凯丝·达莉接受了他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候起,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后来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歌星。其他的喜剧演员如今都还希望能学她的样子呢。
威廉·詹姆斯说一般人只发挥了10%的潜能。“跟我们应当做到的来比较,”他说,“我们等于苏醒了一半;对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能力,我们只使用了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具有多种能力,却习惯性地不知道怎么去利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忧虑我们不是其他人这一点。你是这个世界上的新东西,以前从没有过,从开天辟地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样;而将来直到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一个完完全全像你的人。新的遗传学告诉我们,你之所以是你,必是因为你父亲的24个染色体和你母亲的24个染色体所遗传到的是什么。“在每一个染色体里,”据阿伦·舒恩费说,“可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遗传因子—在某些情况下,每一个遗传因子都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点也不错,我们是这样“既可怕又奇妙地”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