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老子提醒别做梦 > 第二章 清净无为 修心的最高境界(第3页)

第二章 清净无为 修心的最高境界(第3页)

老子认为,守静致虚,排除一切杂念,就可以达到大通,大通乃可大化。通过持守内修,使认识主体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道家这种“守静致虚”的认识境界的原动力来自哪里呢?哲人说,生活是一种心态。佛语中有一句话:“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这些话是颇有道理的。由于心态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境遇,在不同的人心中也会造成不同的心境,并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结果。

所以,良好心境的本原是内心。有内心的安详才会有良好的心境,有良好的心境才会有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状态才会有好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心境有三种:

(1)不计较的心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可以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是随听、随看、随忘,做到“三缄其口”。这种“小事糊涂”的心境,不仅是处世的一种态度,亦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如果一个人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讨个“说法”,那么烦恼和忧愁便会先于“说法”而来,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2)心理上平衡的心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状态中,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而且高血压、精神病、心脏病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而良好的心境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就是“保持宁静、淡泊心境”的倡导者和受益者。?

马季在继承民族曲艺的同时,也吸收传统医学精髓,并作为他的保健良方,潇洒地生活着。

当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忙于传帮带,推出年轻相声演员,有人劝他:“干嘛不露露脸,大家都快把你忘了。”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干嘛老让大家惦记着。要那名干什么?谁不知你身上有几两肉?”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马季都能保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而这正是养心的最高境界。

“宁静、淡泊的心境”使他有清醒的头脑,轻松的精神状态。

(3)随遇而安的心境。随遇而安的人眼光远大、胸怀宽阔,把世间的一切变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这样的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时笑口常开,自然健康长寿,生活愉快幸福。

(4)潇洒地对待一切身外之物的心境。在现实生活中,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吸引着人们拼搏进取,被看做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但是,生活中的真正的烦恼,并不在于我们可能得到(比如疾病)或不能得到(比如钱财)什么,而在于我们根本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许什么都要,但凡得到的,却又往往成为我们在人

生道路上行进的包袱,成为生命河流中的淤泥。

为此,我们必须潇洒地对待一切身外之物,潇洒地看待金钱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

走子的提匪

良好心境的本原是内心。人的心神如果真正能达到虚静、空灵的境界,就能够真正解脱烦琐,放下牵累,排除自身和外界的干扰,这个时候考虑问题就能和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相符合。

贪多则会迷惑

【原文】

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

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则会迷惑。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对于外物的追求和执著,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超越外物,超越自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

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只能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地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在追求财富的汪洋大海里,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于逍遥的享受。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地主娶了四个老婆:大老婆伶俐可爱,像影子一样陪在他身边;二老婆是他抢来的,美丽而让人羡慕;三老婆,为他打理日常琐事,不让他为生活操心;四老婆,整天都在忙,但他不知道她忙什么。

地主要到另一个城市收债,因旅途辛苦,他问哪一个老婆愿意陪

伴自己。?

大老婆说:“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

二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也不去!”

三老婆说:“我无法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四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地主听了四个老婆的话颇有感叹:“关键时刻还是四老婆好!”于

是他就带着四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道:“你们明白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三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

四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还是富,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佛还说:“人生历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那不是理想的栖居吗?何必刻意地去寻?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的大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居,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0

自由的栖居,须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就好比一个人,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怎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又好比一匹马,被拴上了枷锁车套,只有一味地卖力奔驰,哪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

老子所讲的“少则得,多则惑”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我们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

“少则得,多则惑”的内涵在于抛却杂念,直指目标。生活没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加重你的心事,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把握住人生最最本质的东西,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