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叫好容易,为别人叫好困难,为对手叫好更困难。在商业活动中有许多人只知为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功欢呼,对别人尤其是对对手取得的进步和成功无动于衷,他们很少真诚地为别人和对手叫好。
可是你知道吗?为别人和对手叫好并不代表你就是弱者,你就是失败者。因为你为别人和对手叫好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和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和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为别人和对手赞赏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做人的资本。
在经商活动中,我们为了生存的更好,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胜者和输家。无论是那种结果,尊重对手,为对手的精彩表现喝彩,永远是值得赞扬的。
生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残酷的。有时候一对情同手足的兄弟却因为竞争而互不相让、甚至反目成仇,结果闹的两败俱伤。这是竞争带来的不好的一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去为对手喝彩,赢家去鼓励输者,输者在佩服赢家之余也努力去追上赢家。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繁荣景象。
“与对手竞争的同时,更要合作和学习。”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严介和在一所大学演讲时说:“自信的企业家都认为自己的企业是优秀的,那么,对手之所以能成为对手,也一定有过人之处,轻视不得。因此,与其虎视眈眈,不如更多地考虑如何相互学习、共同合作。”
太平洋公司有一条铁律:如麾下的“子子孙孙”打算转手出让,一定是出让给竞争对手,因为只有对手的出价才可能最高,如果是出让给了其他主顾,则倒一定会有“猫腻”。大学生们会后提问:举例说明,您是如何向对手学习的?严介和略停片刻,欣然作答:公司作为原告,成竹在胸起诉,判决结果却不甚理想,剖丝析缕,感叹对方的律师好生了得。学习的结果是:正是这位律师如今成了太平洋公司的法律顾问。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竞争对手学习,是被不少成功工商企业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经营理念。然而,在激烈的商战中,却有一些经营者视竞争对手为敌,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千方百计诋毁对方声誉,不择手段争夺销售市场,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损害了双方的形象,影响了各自的发展。
向竞争对手学习,需要经营者具有积极诚恳的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企业再成功,但“金无足赤”,一个老总再聪明,可“人无完人”,自身总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切不可自命不凡,自高自大。
向竞争对手学习,还要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应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取其长补己短,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成功。
为对手喝彩,是大度、是宽容,更是一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在自己成功时,不要骄傲,要给对手以安慰和鼓励,既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除了向对手表示祝贺外,还应该争取下一次可以取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竞争者。
5.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一种风度。学会宽容,将使你活得更加潇洒,人生更有意义。
宽容,是一种美德。学会宽容,你将拥有一份胜利的喜悦,你将永远充实。
宽容,是一种气质。学会宽容,使你拥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一切。
艾德森由于好友彼得在自己的公司电脑上做了手脚,使他损失了几十万美元,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尽管艾德森委托律师将彼得关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
几年过去了,彼得早就被保释出来了。他觉得对不起艾德森,几次打电话向艾德森道歉,艾德森根本不听,一听是彼得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艾德森的妻子知道后,数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何况彼得是个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艾德森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来,心中就想起那几十万美元,又想起彼得曾像只老鼠似的偷盗过那些钱,使他的生意差点垮掉,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
一个多月过去了,艾德森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彼得,他是个电脑专家,曾经帮助过自己;一会儿又想到,难道你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不,不行。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彼得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必须积极地清除它。晚上,艾德森终于鼓起勇气,给彼得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
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艾德森还决定再次聘用彼得到公司工作,他对彼得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彼得走后,漂亮的女秘书走进来看着艾德森说:“您真让人羡慕,因为您有着海一样的心胸,在您身边工作,我非常愉快”。艾德森大吃一惊,这可是意外的收获。
宽容是一种精神,它要我们超越自己的偏见;宽容是一种态度,它培育我们的博大胸怀;宽容是一种境界,它预示我们有可能战胜自己的弱点;宽容是一种理想,它召唤我们走向崇高。
松下幸之助说过:“为完成一种事业,是要具备各种经营要素才能构成的,但中心还是人与人的问题。”如果没有经营者与员工的协调合作,事业就无法成功,要做到这一点,经营者首先必须具备宽容大度的性格。如果经营者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必然与人合不来。
1947年的一天,一个中年人走进托马斯·约翰·沃森的儿子小沃森一个IBM第二任总裁的办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毫无顾忌地嚷道:
“我没有什么盼头了,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没人干的闲差……”
此话怎讲呢?
这个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当时刚刚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因为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肯斯托克心想: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不会放过他,与其被人赶走,不如主动辞职,闹个痛快。
伯肯斯托克知道小沃森与他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也很要面子,假若哪位职工敢当面向他们发火,那么,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奇怪的是,小沃森显得非常平静,脸上还有一丝笑意。
伯肯斯托克有点紧张了。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么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机遇。”
“如果是我,现在的选择就是留下来。”
“我刚才的话你没有听见?”
小沃森没有回答,好像真的没有听见。
小沃森实际上做的是尽力挽留面前这个人。
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正确的。伯肯斯托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能干。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生产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赶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里支持者相当少,而伯肯斯托克全力支持他。
伯肯斯托克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假定我们不觉醒,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IBM就要灭亡。”
小沃森相信他说的话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