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还没有完全走出战争的阴影,一场空前的灾难性经济大危机突然爆发,由此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正是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中孕育了新的秩序,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弱小民族纷纷抗争,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冷战。
一、历史风云人物
罗斯福
1932年11月,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人们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提出了“新政”的竞选口号,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在危机中威信扫地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
罗斯福出身于富豪家庭,小时候经常随父母游历欧洲,从小就积累了不少的生活阅历。他14岁进入马萨诸塞州的格罗顿预备学校,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190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1905年,他与埃莉诺·罗斯福结婚,妻子成为他以后从政的得力助手。1907年,罗斯福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取得了律师资格,被一家律师事务所聘为律师。1910年,他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开始涉足政界。
入主白宫后,罗斯福向议会要求授予他使用“对紧急状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他决定对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以此来消除危机。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作为“智囊团”,专门为自己出谋划策。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和银行挤兑风潮,罗斯福当即通令全国所有银行自3月6日~9日休假,进行整顿;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恢复银行信誉;稳定民心,使被藏起来的现金回到银行,重新流通。经过这些改革,美国银行的信誉得到恢复,金融市场重新稳定下来,金融风潮也告平息。为能将美国带出灾难的深渊,罗斯福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议会看到总统大有作为,也按照他的要求从3月9日—6月19日连续召开了99天特别会议,制定和通过了许多重要的法案,为实施新政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但却遭到垄断资本家的反对和指责,说什么“罗斯福想把美国带入社会主义……国家干预政策违反自由竞争的经济原则”。罗斯福在广大下层民众的支持下,顶住了资本家的压力,继续推行新政改革。在推行新政的同时,罗斯福还每周向全国发表一次电视讲话,介绍自己的政策,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炉边谈话”。罗斯福总统以自己的睿智和勇敢赢得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与支持。他连任4届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总统。
一代伟人丘吉尔
1874年11月30日凌晨,温斯顿·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牛津郡一个贵族家庭。丘吉尔早年曾经就读于皇家军事学院,并在古巴、印度和南非战争中担任过随军记者。
1900年丘吉尔步入政坛,进入下院任议员。开始他加入保守党,后转入自由党,1924年又重新加入保守党,历任殖民、贸易、内政、海军、陆军、空军、财政和国防大臣。十月革命后,他参与组织对苏俄的武装干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坚决反对张伯伦推行的绥靖政策。
二战爆发后,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自知前途艰难,但他决心不顾一切抗击德国法西斯。5月13日,丘吉尔在他的就职演讲上宣布了新政府的政策。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当时,他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德国人在欧洲大陆的进军十分顺利,势如破竹,不仅荷兰和比利时无法阻挡,就连一直被视为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陆军也败下阵来。德军的装甲师团和轰炸机群蜂拥而来,从比利时境内越过阿登山脉和马斯河,于5月14日冲破了法军在色当和迪南的防守阵地,把法国第二军和第九军打得溃不成军。德军的这一胜利不仅威胁着被牢牢牵制在北部的盟军后方,也使东南德法边境上耗资巨大、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成为废物。5月14日晚,荷兰军队向德军投降。英国危机重重,不过此时的丘吉尔表现出了无比的镇定和乐观以及挫败纳粹法西斯的坚定决心。
法国沦亡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希特勒企图劝英国妥协议和,但遭到丘吉尔的拒绝。7月16日,希特勒下令制订进攻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并要求8月中旬完成作战准备。由于英国握有制海权,德军将领请求希特勒推迟行动。德国统帅部决定先利用德国的空军优势夺取制空权,以打击英国的制海权,为登陆英国本土创造条件。于是,德国空军对英国开始了猛烈空袭。
戴高乐将军
1940年5月,德国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了法国。6月17日,由卖国贼贝当组成的法国新内阁向德国投降,法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其实在法国军队中,有一位坚决主张抵抗德国侵略者的人,他就是法国国防部和陆军次长夏尔·戴高乐将军。
法国投降德国的当日,戴高乐将军就逃离法国,到国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逃离到英国伦敦后,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支持下,戴高乐将军于6月18日下午在英国广播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为维护法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在贝当政府投降以后,戴高乐宣布成立“法国民族委员会”,领导抵抗法西斯运动。这样,戴高乐就树起了“自由法国”的旗帜。1942年7月,戴高乐又把“自由法国”改为“战斗法国”。在戴高乐领导下,“自由法国”联合了各反法西斯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
1940年6月29日,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军。到7月底时,已有7000多人拿起武器为“自由法国”而战。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这一天清晨,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德国鲁尔区的轰炸,戴高乐将军组织了这次行动并宣布了有关这次轰炸取得胜利的消息。同年8月,戴高乐将军率领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向侵占法国的德国军队进攻,不幸失败,但戴高乐将军并不屈服,而是以顽强的精神继续战斗着。
1943年5月,法国太平党等6个政党团体共同组建了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由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19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与戴高乐将军的将士们一起和德军进行着英勇的战斗。1944年6月,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后向法国挺进。同年8月20日,戴高乐将军率领“自由法国”的部队随同盟军向巴黎挺进。他的军队受到了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戴高乐将军和千百万法国人民一起战斗,解放了巴黎。他以顽强的毅力和爱国精神,为拯救和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法国人民热爱的一位英雄和领袖。
东条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对世界和本国人民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194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的首要战犯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亚洲的日本,东条英机(1884~1948年)是日本的重要战犯。东条英机出生在一个军阀家庭。自幼受到反动的军国主义熏染,参军以后受到上级的赏识,逐渐升迁,成了日本法西斯的核心人物。他狂热地推崇战争,竭尽全力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效犬马之劳。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之后,东条先后被任命为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的宪兵司令官和参谋长。他在中国东北大搞“讨伐”、“强化治安”运动,疯狂镇压我东北人民的抗日义举,并迫不及待地建议尽早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全面侵华。东条率领关东军的精锐部队侵入中国河北、山西等地区。1941年10月东条当上了首相。他一上台就叫嚷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进一步扩大战争,准备吞并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广大地区。1941年12月8日,日本在袭击美国珍珠港的同时,派出21个师团陆军向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发动进攻。不到半年时间,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亿多人口落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之中。
不久,日本在一系列重大战役中接连失败。东条陷入四面楚歌之中,被迫辞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罪大恶极的东条英机自知难逃法网,畏罪自杀未遂。
1946年4月29日,由中、苏、美、英等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出起诉书。5月3日11时,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23名甲级战犯被押解到法庭上。法庭开庭宣读起诉书,对这23名甲级战犯进行起诉。起诉书以铁的事实和罪证,控诉了日本法西斯在“大东亚共荣国”的幌子下对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人民所实行的极其残暴的统治。法庭起草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长达1200余页,对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在东南亚的罪行进行了控诉。从1946年5月3日法庭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审讯结束,共开庭818次,历时29个月。
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再次开庭,审判日本首要战犯23人有罪,其中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木林兵太郎、松井石根、武滕章7人被判处绞刑。12月23日零点,东条英机及其他6名战犯被送上绞刑架,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二、重大历史事件
不列颠空战
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曾提出愿与英国在瓜分世界的基础上和谈。当时英国处境虽然十分困难,但丘吉尔内阁断然拒绝。在诱和目的没有达到后,希特勒准备用武力入侵英国。
自1940年7月初起,德军即开始大规模轰炸英国。8月2日,戈林又下达“不列颠之战”的命令,准备借轰炸英国本土之机,全歼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
8月13日,德国飞机开始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一开始,德国就调集了2400架作战飞机,而英国这时只有不到700架战斗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面对希特勒的淫威,英国实行全国总动员,就连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也携同王后参与到反击希特勒进攻的战斗中。1800门高射炮和沿东海岸设立的一系列雷达、观察哨等防空设施组成了一道防护网,给英国穿上了一个“金钟罩”,加上英国事前就截获和破译了德国的通讯密码,所以德国的“空中闪电战,一开始就没有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