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
有一位朋友对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都不知他提升了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因为他明白,这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出来反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伤害朋友的感情,自己在心里庆祝一下又何妨呢?
真正有雄心壮志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况且,让事情更糟的是,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妒忌,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更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3.佯装迟钝,做人不要太招摇
一天深夜,孙先生驱车赶路。在一个十字路口,自动信号灯刚巧变红。尽管四周已无人影,那位先生也照例刹车停住。好半天,红灯还是不变,于是知道了灯碰巧失灵。于是他便回到车里,直等到第二天清晨有人来修好为止。
这则故事也许有些夸张,但法国人的那种近乎冒傻气的做人行事的性格,却是许多接触过法国人的人士都有所感受的。这种“傻气”,或曰“迟钝”,会被许多“精明”的人当成笑话,但做人太精明未必就好,有点儿“迟钝”,反倒能保持住纯真的天性,于己于社会都有许多好处。
我们说,做人不妨有点“迟钝”,其实质是保持我们单纯、诚实、正直的品行,而不去为了自己,而动歪脑子耍小聪明。这种“迟钝”实则是大聪明——脱离了狡黠的动物习性的真正的聪明。
头脑太聪明、个性太精明的人,通常都很难应付。由于脑子整天转个不停,不论什么事情都会事先预测好,让人有松懈不得的感觉。同时,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会立即指出来,即使没有当场表明,也会让对方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企图!”警戒之心油然而生。这种让人随时心生警戒的人,怎么还有魅力可言呢?所以,如果让这种类型的人物登上领导者的宝座,部下们恐怕再没有好日子可过了。
领导者的表现如果过于敏锐,便成为使部下充分发挥所能的障碍。如果领导者能稍微掩饰自己的锋芒,使部下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是一位魅力十足的成功领导者。例如,被称为“装有电脑的推土机”的田中角荣,即属于这类型的人物。由于他兼备极其精密的计划能力,以及超群绝伦的实行力,所以才得此称号。
领导者必须从部下身上得到以自己的立场无法思及的想法,同时也要让部下在自己无法照顾到的方面充分活动才行。
如果领导者的作风太过敏锐、精明,与之接触的人都会受其指责,如此一来,部下当然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真正想法告诉领导者,并将自发性的活动压抑下来。如果领导者虽没有实际采取指责部下缺点的行动,但平常所表现的行为过于敏锐,部下也会自然畏缩,因为他们的内心会认为:“我何必自找麻烦,以致被上司挑毛病。”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即做到佯装迟钝给人安心之感。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要貌似平常,让人家不眼红你,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忌一味地强出头,不管必要或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那样不仅不会帮助自己,反而会使人对自己更加的防范,远离。
作为领导不可以太露精明,作为下属更要迟钝一些。
一位台湾朋友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我在一家百货公司上班时,曾经为了和某大企业家缔结合同拜访过好几次对方的府邸。
企业家虽然是万贯家财的大富翁,却非常小气。别家百货公司也曾经试着和他打交道,都不得要领,大家都认为要使他成为百货业的客户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公司老板下令“去看看!”我也只好来回奔波。某一天,不知道他吃了什么开心果:“嗯,上来吧!”终于,我可以登堂入室了。原以为这一次该有好的回音,事实却不然。大概是穷极无聊吧,“当我还年轻的时候……”这个古怪老头儿突然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如何从一介平民奋斗成为大富翁的经历。这一番话足足说了两个多钟头。客户的家是日本榻榻米式格局,对方正襟危坐,我当然也不能直膝或盘腿而坐,刚开始还能频频点头,注意地听,后来脚实在觉得酸疼,他的话已经变成马耳东风。30分钟后脚已经麻痹,过了一个钟头,额头直冒冷汗。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这个古怪的大富翁说完就站起来,我也打算站起来,不料下半身整个麻痹,一不留神“嘭”的一声跌得四脚朝天!
大概是发出相当大的碰撞声吧,女佣吓了一大跳,赶忙跑过来说:“发生了什么事?”
古怪富翁看见我这个大男人竟然跌地不起,“真是个没用的东西!”嘴上说着却笑得合不拢嘴。
古怪富翁终于成为我们公司的客户,这是因为怜惜我这个“没用的东西”的结果。
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迟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
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的部门,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的部门,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有一位学生刚刚从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头脑又灵活,很快就融入到工作中,获得了同事的羡慕和上司的赞扬。可他却有点恃才傲慢,别人的事情,他都爱插手,虽然提的意见有时很有见地,但别人都不买他的账。有一次开会时,上司提了一个方案,他马上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上司表面点头允许,心理却对他产生了怨恨心理。后来公司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辞退了。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向上,二则可以安他人之心,保护自身不受损害。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因而,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4.得意时,心张扬而神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