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谁偷走了你的健康英文 > 第二章 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导致病(第3页)

第二章 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导致病(第3页)

哈尔滨一女童随母亲和外婆到杭州旅游,因临时发病,到杭州某医院做“阑尾割除”手术。她的母亲看见医院出具的药价清单,不禁吓了一大跳:7天住院时间,女童所做的化验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系列检查,还有全套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凝血谱分析全套检查、生化全套检查等,总计104项。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术后还做了艾滋病检测。

无独有偶。广西南宁市年逾古稀的伍玉珍老人摔折了骨头,被家人送到该市一家公立大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医院对她进行了“艾滋病毒测定”、“梅毒检验”等项目的检查。加上治疗,这位老人总共花去8000元。

2。过度治疗

网上流传这样的俚语:过度治疗,杀鸡用牛刀。下面的案例就是真实显照:

安徽阜阳的一个打工妹小叶,因结婚一年多没有孩子,跟着丈夫来到号称“送子医院”的上海“A”医院检查治疗。女医生对小叶肉眼观察后就说:“不得了,你妇科炎症那么严重,怎么能生孩子!”另一位男医生说:“男人也要检查一下,问题不一定出在女人身上。”他用肉眼观察一番后,就对小叶的丈夫说:“你输精管堵塞了,还得详细检查!”

最终检查结果出来后,夫妻俩四处借钱接受治疗,直到再也借不到100元钱了,医生才结束治疗。前前后后,他们在这家医院花去37万元治疗费,其中2万元还是小叶的父母在老家借的高利贷。

一个月过去了,小叶因为呕吐不止,又到上海另一家医院检查,竟然发现自己已经怀孕66天了。这意味着,去“A”医院之前小叶就怀孕了!那么,远比这家医院技术强大的“A”医院为何误诊?“A”医院的“治疗”会不会伤害腹中的孩子?

3。过度用药

说起过度用药,马上让人想起500万元的“中国第一号天价医药费”事件。

74岁的翁文辉是一所中学的离休教师。2005年6月,他因恶性淋巴瘤并发症被送进某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在67天住院时间里,他的家人向医院缴纳了1397万多元医药费,加上医生建议的自购药,总支出超过了500万元。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撒手人寰。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翁家对那一摞厚厚的收费单产生了怀疑:收费单上记载着病人使用过一种叫氨茶碱的药物,但是,翁文辉对氨茶碱有着严重的过敏反应。为什么应该严禁使用的药物会出现在收费单上?收费单里还有什么?几经努力,翁家从医院复印到部分病历资料,这些病历带来更多的疑问:有一天,医院给翁文辉输了83袋血,收血费22197元;翁文辉去世两天后,出现了两次胸腹水常规检查,收化验费64元……

上述情况经媒体曝光后,中纪委、公安部、卫生部纷纷介入。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于是,院长、书记等被撤职,个别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退回部分多收的医疗费。仅此而已!

事实上,现在有些医院,治个感冒上千元,开个处方上万元已经是平常事,门诊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让你住院治疗,在失去治疗价值的晚期癌症病人身上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药物……

生命是无价的,过度治疗就是对生命的摧残!

健康观念6: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预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响亮的座右铭郑重提出以警示世人。

中医养生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观。《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体现的便是“未病先治”的哲学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加喻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何谓治未病?明代张景岳感受深刻:“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张氏还指出:“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张景岳一语中的,道出了“谨于危”便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能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摇篮中,这便是掌握了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在《黄帝内经》中最先提出来的防病养生之说,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治未病”这样一种医学思想,在经历了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后,现已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治未病”这一理念已成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倡导的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倡导。“治未病”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提高整体机能的抗邪免疫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病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这样才能比较好的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包括预防疾病的复发);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也是倡导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

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序里记载了医圣张仲景的一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预防的重要性:

当年张仲景为侍中大夫王仲宣诊病。诊后即言:“君有疾,不治四十将落眉,后半年当死。”当年的王仲宣二十来岁就做了侍中大夫,年轻气盛,所以根本没把张仲景的话放在心上,张仲景给他开的五石散也没有服用。过了十多年,到了王仲宣四十岁的时候果真双眉脱落,这个时候王仲宣才知道害怕,却悔之晚矣,半年之后便一命呜呼了。

得了病并不可怕,重要人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在它病变之前就把它扼杀于摇篮之中。生命的过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何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长久,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学会养生,做好预防,你的生命的长度会更长。

按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个牙齿长出的年龄为标准,即20~25岁,因此,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75岁,多数学者认为是120岁。人生的120岁可分为两个春天:0~60岁为第一个春天,即播种耕耘的春天;61~120岁为第二个春天,即金色收获的春天。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应当比第一个春天更幸福、和谐、富有成就。

人体的生理规律是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即七、八、九十岁健康没病,人人都应当健康活到百岁。但有许多人还是40多岁就动脉硬化,50多岁就冠心病,60多岁就脑卒中。提前患病,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甚至有的小学生患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这就需要唤起人们要重视预防的意识。

1999年11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了第72届美国心脏学会年会,有3万名代表参加,最使人难忘的是大会主席、美国心脏学会主席的开幕词及会议强调的精神:等病人得病后再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病前完全一样了。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的医生。会上还提出了“超越二级预防”的概念,不是坐等病人发病后进行治疗和二级预防,而是主动找出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病人,进行认真的一级预防,比如,及早筛查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预防心脑肾并发症或更早地预防上述危险因素本身,使预防的概念更积极,更有力,成为真正的“上医治未病”,造福人类。

那么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的。”

健康教育用一些很简单的办法,可以预防很多重要的病。现在有人讲现代科学发达了,希望治病用高科技,高科技好是好,但代价太贵。同时也有好多的后患,比如说心脏移植,全国第一例成功的是在安贞医院做的,心脏移植以后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元,每天1000多块钱。用的是一种口服药,一小瓶100毫升5000块,打一针就1500块钱,太贵了。而且心脏很复杂,搭桥还要放支架,现在治冠心病,可以用根导管,再放个架子,好倒是好,这个支架直径3厘米,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25万元,二次放2个、3个,再搭一根导管,18万元,用一次就得扔了,做一回5万、7万甚至十几万,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仍然不如不得病好。

因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科技远远不如预防好。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在健康的时候就要给予身体足够的重视,要做好预防工作。

健康观念7:血管要常“打扫”,循环畅通就健康了

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的生存质量也相应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应该随时捕捉,通常需要我们每年必须做血液检查。你会发现通过分析自己的血液变化,可以判断出自己未来的疾病走向是什么。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是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症等,当血液发生这方面的变化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身体里已经隐藏了“静静的杀手”。所以关注血液健康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中老年人。

1。血管要常“打扫”

为什么要打扫血液卫生?首先我们要知道,有效的劳动和有效的运动都可以燃烧掉体内的热量。也就是说,人在运动的时候,第一个结果就是消耗我们血液里面的一些多余的能量,比如血糖、胆固醇、血脂等。现在我们每天吃三顿饭,你吃了多少大概心里都会有个数,但你并不知道另一个重要的就是热量。我们一天摄入了多少热量?事实上现在很多人每天三顿饭包含的总热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该想想,吃得这么好,热量这么高,这些热量在体内你用得掉吗?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有效的运动把体内多余的热量消耗掉,注意打扫血液的卫生。而打扫的方式非常简单,那就是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醒说:一位女性每周需要累计消耗2000卡路里的热量,这2000卡路里相对于运动消耗大概是走路10小时左右。一位男性每周需累计消耗3000卡路里的热量,相当于走路13个小时才行。骑车是六七个小时,游泳是七八个小时,跑步要四五个小时。算一算你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做不到,其结果并不是体重增加这么简单,可能你的血液在变“厚”,长此以往带来的健康隐患是非常多的。有人说我就是不喜欢运动,运动太累了,不运动又能怎么样?不运动的结果是:由于长时间吃高热量食品,长时间不运动,体内热量不用掉时,会在体内形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现在大家经常听到的粥样硬化物质,这种物质会把血管堵塞,血管一旦堵死,就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这是非常危险的。

提高血液品质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运动,让血液“动”起来。比如用不同强度的跑步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很多的功能,保证血液品质,所以说跑步是一个非常好的保证血液健康的手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