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g(13001)”
834失败的攻势
泰拉历1097年5月1日发生在切尔诺伯格全城,并随后扩散到公社其他城市和地方的这场演讲,注定将载入这片泰拉大地的史册中。
自然的,这场演讲或者说更像是一场宣言,宣战一般的宣言,鼓舞了许多公社治下的人,同时也让许多摇摆不定的人也坚定了战斗的信念。
除此以外,无论是留在切尔诺伯格的那些来自卡西米尔、莱塔尼亚和炎国的官方外交大使们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也都听永到了那些话。
来自其他国度的记者、军事观察家等国外人±,以及卡西米尔和莱塔尼亚人的志愿军队,自然也从头到尾听到了这场演讲。
可以说,这场演讲确实远远达成了鼓舞士气的目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城市里的工厂加班加急生产武器和各种物资,一些人自发的组织起队伍和志愿团队,为公社军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帮助。
尽管公社治下的千万人中依旧有不少人,因为自身性格,或自身阶级身份等因素而并没有认同公社,但至少其他的七八百万人里也确确实实是动员了起来,一些人开始节约起物资,帮助城市公社政府汇聚资源,将一切资源都倾斜在了军事上面。
然而,正如同马恩唯物主义中的一些话,人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能动性,并在拥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就能够改变物质的存在和发展。
主观意识能动性,可以意为士气,战斗的意愿等精神上的因素,而这方面,至少目前的公社上上下下是不缺的
但那“一定的客观条件”嘛就不一定了。
终究,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无论一个人的精神再怎么强大,但在冰冷的现实当中,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做不到
o
泰拉历1097年5月4日,在经过长达三天的讨论和探究后,本就已经决定采取“军事冒险主义”方案的军事委员会众人,制定出了一套军事行动计划。
代号“铁锤”攻势,至于为什么会叫铁锤那当然是因为公社红旗上的那个了。
宛如铁锤一般,击碎乌萨斯军队所构筑的那面盾牌。在这个计划中,既然已经决定了要主动进攻对面的乌萨斯军队,那么这场进攻必然是需要准备充分的、且发动攻击的时间也应当是突然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到乌萨斯帝国的军队。
比如三德子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突然进攻红毛熊,半年时间内造成了红毛熊三百万军队的伤亡。
因为目前的公社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舰队规模上都弱于乌萨斯帝国军队,但毕竟这次公社军队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而乌萨斯帝国那边则是防守的一方,虽然敌军一直不动,但我军该怎么动,还是很有操作性的。
如同拿破仑以及猫爷爷,和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所强调的那样,或许在整场战争中,我军总实力是弱于敌军的,但细分到战役上,在一场战役中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聚集的兵力多于敌方的兵力。
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
只可惜公社军队这次的战略目的和猫爷爷的这句军事思想还是不一样的,无论赫拉格和博士等人如何进行军演推算,都根本想象不出公社军队要如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其他乌萨斯军队的增援尚未赶到这里钱,来硬生生的吃上一锅“夹生饭”。
也因此,“铁锤”攻势的主要目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力求击穿乌萨斯军队的防线,并尽量的歼灭乌萨斯军队的有生力量,从而达成一个足以震慑到乌萨斯军队的结果,并趁乌萨斯帝国的其他动员的军队还未赶到这片战场前,逼迫乌萨斯帝国与公社谈判。
毕竟你防线都被打穿了,接下来不就只能谈判了吗?为此,从5月4日开始,接下来的一周,公社的所有行动都是在为这场攻势做准备。
来自各个移动城市以及卡西米尔和莱塔尼亚支援的军备资源,源石燃料,医用物资汇聚到了明斯克和切尔诺伯格两座城市,而用来参与这场军事行动的军队也聚集在了切尔诺伯格。
参与这场攻势的公社军队有五十万人,同时包括五十艘军舰,以及三十艘用于运兵和运用武器装备的商用陆行舰。
到了5月11日,这一天是周日,凌晨三点许,公社的舰队迎着将要升起的太阳向东驶去,而在对面的乌萨斯军队则依旧天天摆烂宅在军营里,浑然不知敌军正在进攻的路上。
一个小时后,战斗发生了,随着战役的打响,以往没有太多警觉的乌萨斯士兵和军官们,短时间内确实吃了个大亏。
然而,尽管乌萨斯帝国内部内斗严重,且各个集团军军长桀骜不驯,经常不听从乌萨斯元帅的命令,但这毕竟是对方先打上门来了,所以哪怕你就算想“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也没用,为了保全自己,必须帮助友军。
也因此,尽管最开始,因为公社的大军集中,进攻又十分突然,加上进攻的乌萨斯军队防线上又只有两个集团军十五万人不到二十艘军舰在,因此在有着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公社军队几乎差点打垮了这两个集团军,并撕开了乌萨斯的防线。
只可惜,到最后周围的乌萨斯军队和军舰也逐渐聚集了过来,因此防线最终也没有打穿,甚至发展到了最后,公社军队被迫由“突袭战”转变成了“阵地战”,开始实打实的和乌萨斯帝国军队战斗了起来。
之前的优势全部消失,也幸好这时公社军队与乌萨斯帝国的军队距离非常近,几乎相当于两个人在肉搏,因此军舰的优势很难发挥,所以尽管乌萨斯军队有着更多军舰,但这一方面到并未给公社军队造成太大伤害。
再加上公社军队这边也有着许多强力的单兵武器,无论是一枪击穿动力护甲的l-39+反坦克枪,还是威力更强精度更准射距更远的现代迫击炮,在中近距离作战上,都给乌萨斯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然而,最后的结果仍然不算好,因为这场名为“铁锤”的攻势并未达成它的战略目的,乌萨斯军队的防线始终未被打穿,那么就算给敌方军队造成再大的损失,那也仅仅只是达成了战术上的优势,在战略上则是一败涂地。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一般,莱塔尼亚为了施行“施里芬计划”快速击垮高卢,在1914年9月5日,命令九十万莱塔尼亚军队进攻高卢境内的马恩河,而高卢和维多利亚一百零八万联军则在此地防守着莱塔尼亚军队的进攻。
战役持续了七天,尽管莱塔尼亚军队在数量上少于高卢和维多利亚联军,而且还是主动进攻方,但在这场战役结束后,高卢维多利亚联军损失了二十六万人,而莱塔尼亚军队只损失了二十二万人,可以说在兵力损失上面莱塔尼亚军队是小赚。
但在战略上,因为莱塔尼亚军队在这场发生在1914年9月5日到9月12日,仅仅只持续了一周的短期战役中始终没有打穿高卢维多利亚联军的防线,因此直接导致“施里芬计划”破产,莱塔尼亚迅速击垮高卢的目的彻底失败,莱塔尼亚之后就只能和高卢维多利亚打阵地战,然后被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