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给你的生活减减肥作文 > 第8章 看淡得失跳出欲望的怪圈(第3页)

第8章 看淡得失跳出欲望的怪圈(第3页)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儿子满周岁的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人。他忙里忙外地招呼着。突然也有一刻想到老父亲。小区的保安在对讲机里说有人找。他以为是客人,兴冲冲地迎了出来。他在离开农村很多年以后终于才看见了他的父母。外面下着很大的雨,两老的头发都在滴着水。

他愣住了,呆在门口不知所措。妻子看他半天没进来,也出来看。那时他的脸色用文字根本无法描述。引两老进门。粘着泥的解放鞋一踩就吱吱作响,父亲的双脚在光洁的木地板上不知道怎么走路。他只有把他们带到厨房。然后给一脸不解的宾客解释说是找错了人的老人。于是,妻子叫他赶快把人带走,他没办法对满屋的老总老教授说出那是他的双亲。

此时,父亲的眼睛已经完全失明了,大医院的医生说是耽误了治疗的时间,如果早几年一定不会失明的。看着那两只完全混浊的眼睛,他觉得不是滋味。在宾馆里住了两周的双亲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不可能把他们迎进他们认为该进的家门。至于他的妻子,从那天的匆匆一面后就再没露过脸。男孩总说要带他们去看看大城市。母亲看着父亲的双眸,说:“伢,我们住不惯这里,我们回家。”

时隔三个月后,他终于以一次出差的名义回了老家。邻里乡亲都来看这个穷山沟里飞出的大人物。从乡亲们的言谈里,他知道,那次父母进城是把田地送给了别人种,把猪卖了,完完全全地是想到他那里安度晚年。父母回到农村还对他们说,儿子对他们很好,不要他们走,但是他们住不习惯,想老家的人,还给大伙带了很多的“杂包”。老父亲摸摸索索的在家做饭,手上常有未愈的伤口;七十多岁的母亲还在田地为口粮而苦苦挣扎,做一会儿就直起身来捶捶自己的腰。

走的时候,男孩给了父亲两万块钱,说是两千块,十元一张的,要父亲放好,以后有困难的时候就拿出来应急。

他知道,他作为儿子的身份已完全死亡。

为人一世,提升灵魂的高度,远比提升身份的高度更重要。因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以灵魂的高度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丢失了灵魂,那么即便他得到了整个世界,也毫无用处。可若你拥有高贵的灵魂,即便你的脚站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你的生活也是充实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记住,人可以丢掉许多东西,但是绝不能丢失了灵魂。

智慧人生

人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灵魂才能为其作出判断。劝身处浮华世界的你,万万不要与灵魂渐行渐远。

人要有追求,但要常知足

人活一辈子,总要有点追求才行。生命中因为有了追求,所以精彩,生命中因为有了追求,所以绚烂。有时候,追求甚至是支持你生命的支柱,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人生若没有了追求,那就等同于一个会吃会喝会睡的躯壳,每天漫无目的混乱度日。

因此,人要有追求。但只有追求是不够的,还要懂得知足。否则,即便你得到了许多,也终究无法拥有幸福。

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天界下凡来,发誓要救度有缘的众生。在半路上,吕洞宾看见有个少年坐在地上流泪,于是上前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少年叹了一口气:“我母亲卧病在床,家里没有钱请医生来看病,我本来要出去做工赚钱的,可是母亲又不能没有人照顾!”

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为了资助这个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把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金,并交给了少年。没想到,少年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心里更是欢喜欣慰,这少年竟然还是一个不贪恋黄金的君子。“你为什么不要黄金?这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了呀!”吕洞宾问。

“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时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钱,手指随意一指,遍地就是黄金。”少年一脸贪鄙。

吕洞宾听了以后,感叹一声,飘然远去。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它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只有常知足,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真谛。

但是人往往是难知足的,就像《渔父和金鱼》里的老太婆,要了木梳要木盆,要了木盆要木屋,要了木屋要宫殿,要来要去一场空。

其实,追求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一些,可是现实中的许多人却一味地追逐名利,追求享受,结果坐在钱堆里的他有的只是空虚而非幸福,坐拥强权的他有的只是寂寞无助而非快乐美满。因为生活的幸福,并不完全体现在你拥有金钱的多少和物质利益的多寡,还体现在你脸上的微笑,心中的情感。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人们不去追求金钱,追求权力,毕竟没钱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但要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常乐。而不要像一些人因为欲望难填,选择铤而走险,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时才悔叹“要是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了!”

因此,我们在迈开追求脚步的同时,也要明白知足的意义,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也就找到了幸福的藏身处。

智慧人生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没有尽头。一颗不知足的心会让人们在欲望和失望之间痛苦不堪,变得越来越不幸福。惟有学会知足,才能拥有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放下名利枷锁,求得一世安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是出自《红楼梦》里的诗词,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人生是什么暂且不论,名利这些身外之物却最是累人。可现实生活中,真正能放下名、利二字的又有几人呢?

《体坛周报》前总编翟优远从一个乡下娃,到报社普通编辑,再到报社副总,直至总编辑。他以自己的不懈奋斗和远见卓略,实现了人生的惊艳蜕变。他用自己的才能带领名不见经传的小报《湖南体育报》(《体坛周报》前身)一步步走向辉煌,打造了翟氏体坛媒体帝国。

但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翟优远从台球、网球到高尔夫、再到冰壶,其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档次越来越高,还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屡次折桂;座驾也从普通轿车,上升到奥迪A6、奥迪Q7。作为一个普通处级干部,翟优远的高调行事可谓出尽了风头。

也正是由于他的高调行事,遭到了体育局内部人的控告。翟优远这颗媒体业巨星的陨落,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当错已成事实时,那些“我是个农村娃,我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可是在地位权力的膨胀下和金钱美色的诱惑下,我没能把握好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的忏悔岂不是来得晚了些!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现实中有不少人,在名利尚未得到时,他会尽心竭力,甚至把名利当作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待名利得到后,还要机关算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惟恐一个闪失而丢官失利,弄得自己身心憔悴,未老先衰。这样过分地注重名利,反而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是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许多人的追求,毕竟没有谁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自古以来胸有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为名利遮望眼。

名利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有名有利当然是好事,但必须是水到渠成,不可强求,不可争名夺利。如果一个人为了追逐名利,依附权势,卑躬屈膝,阿谀诌媚,丧失人格,忘记生命的本质是做人的真实,惹出种种苦恼,成为名利的奴隶,那么人虽活着但已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现实的压抑与欲望的膨胀就像悬在头上的两把利剑,无论我们过分靠近哪一头,都很危险,当身心受到无情的伤害时,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莫泊桑的《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住着寒碜的房子,却梦想着幽静的厅堂;她吃着“好香的肉汤”,却梦想着名贵的佳肴;她有丈夫的呵护,却梦想着最亲密的男友;现实和梦想的落差很大,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因为玛蒂尔德的欲望太大,可是现实却很残酷,所以玛蒂尔德的幸福值很低,因此她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但这痛苦是她自找的,可谓木匠作枷,自作自受。

可是当玛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而向有钱的女朋友借来钻石项链,从而在舞会上大出风头,让自己膨胀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但乐极生悲,项链的丢失使她不得不用十年的节衣缩食和艰辛努力来偿还债务。她辞退了小女仆,迁移了住所,生活由温饱型变成贫困型,她本人也由夫人变成了街女(平民妇女)。等她还清所有债务后,才得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才得知她为一串才值500法郎的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消磨了十年的青春年华。

真可谓是一夜疯狂过把瘾,十年辛苦作代价,可以说,玛蒂尔德就是欲望与现实不平衡下的悲剧人物的代表。

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很累,是因为欲望太多了。但是,人生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欲望。米兰·昆德拉说过:“欲望是一种美!”适当的欲望也是成功的原动力,但是欲望同样会使人疯狂。其间的区别在于人是否能够理智对待。人的贪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可是我们的能力、精力有限,你必须知道自己的底线,否则你就会得到的越多,幸福却越来越少。但若找到了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欲望而不致于疲于奔命、身心俱累,更不会为了一时的欲望而错失眼前的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