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演义智慧 > 第四章 眼观六路用人要会看(第1页)

第四章 眼观六路用人要会看(第1页)

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表里未必如一,因为人心不同,就像人的外貌不同一样;人的内心活动,未必就流露出来。所以一定要有“心机”,用人要会看。

1.不以貌取人,不以貌欺人

不管一个人的容貌多丑,当他因美德和才智而闻名时,他决不会显得丑陋,即使丑陋也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坏印象。

——拉不吕耶尔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意思是说通过相貌和表情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把它绝对化,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识人才,甚至失去人才。

古往今来,多少人就是因为以貌取人而使自己的事业大大受损。

晋代学者葛洪曾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能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在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被人称为善知人才的明君,却也曾“相失于瘦,遂遗千里足。”在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极力推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只因庞统生得浓眉掀鼻、形容古怪,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有什么大用,最终把他从江南逼走。

鲁肃见事已至此,随后又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这回,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是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长相不俊,竟然投靠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独具慧眼的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这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在古代人们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额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颇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面脸颐削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面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额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人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在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企业要识人,也应当从应聘者的外貌和声音去识人,以便看清他的内心世界。以下几点可作参考:

①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②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③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要想真正识别人才,就需要对这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审察,看其是否具有相当的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不注重一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使用,不注重其专长的发挥,而是仅仅凭一个人的相貌如何来断定其能力的大小,甚至以此来决定人才的取舍,后果必将导致人才的埋没,事业受损。

曾有项调查说,在求职者中,相貌英俊的要比相貌丑陋占的便宜多的多。很多老板不自然地就对漂亮的应试者增加了印象分,而相貌一般,甚至是丑陋的获得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少于前者,其实这往往是人的心理在作怪,所以时下的“人造美女”之风大行其道。毕竟既才华横溢又美若天仙的人太少了。多半都是相貌一般的,而个别相貌丑陋的说不定就可能会有过人的本领。所以做老板的一定要识人识能,不要眼睛总盯着英俊、漂亮的,还是多眷顾一下那些相貌平平而又默默无闻工作的员工吧。

一个人的品德不是表现在外表,而是在他的内心世界。在现代社会,很多公司在接纳新人时,都先从公司的长远利益考虑。一个无德的人是不会给公司带来好处的。公司甚至会毁在这样的人手中。

管理者不能被下属的外表看花了眼,抓住他的实质,看准下属的“真面目”。一个衣冠楚楚的员工,自然会令管理者赏心悦目,但要记住:华丽的外表未必能说明其本事的大小。公司需要的是人而不是时装模特或电影明星。相反,一个穿着随便的人也许会成为你的骨干力量。

汪先生的公司来了两位女士,一位张某、一位李某。张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给人一种愚蠢的感觉;而李某美貌出众,活泼可爱,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她才华横溢。通过两个月的工作实践,李某初露头角,以出色的公关才能,给公司带来了不少利润。于是她得到了同事的羡慕以及老板的赏识。老板多次在会上表扬她,并在第二季度给她颁发了头等奖。可是慢慢地,她原来的德行就开始暴露出来。她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说东道西,挑拨离间,无事生非,有些同事在她的挑拨下反目成仇;也有些年轻的男同事在她的挑唆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好端端的单位变得乱如一团麻,打架的,闹情绪的,还有一名青年因对恋爱的一些错误观念而对爱情丧失信心,心灰意冷离家出走。老板对这些事非常重视,经过详细调查,终于弄明白是李某一手造成的。于是公司开大会,会上点名批评了她。李某不思悔改,两个月后,她鼓动两个老乡合伙贪污公款,公司为此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在批评后的第一个月里,她表现还不错。一来闲话已没人听,人们都躲她躲得远远的,二来刚挨批评,她不敢再贸然活动。但到了第二个月,她的恶习又暴露出来,连续三次贪污公款,先后煽动三个同乡携款潜逃。公司经理对她彻底绝望,断然把她开除。

同来的张某虽没有李某的公关才能,但她勤恳老实,任劳任怨,在同事中享有较高的威信。部门主管把她安排在办公室内做勤杂工,她不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很好,而且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单位人员提起张某的为人,无不伸出拇指大加赞赏。后来老板认为她大公无私,坦诚可靠,就把她提升为会计。她上任后,工作干得井井有条。

在识人的实际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往往被下属的外表和言辞所欺骗,委以重任,结果是“一块烂肉惹得满锅腥”。

所以,用人时首看其德,后观其才。否则纵有精明头脑,和超人才能,也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这样的人,只能得不偿失。我们有的时候可以以貌识人但不能以貌取人。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句话非常有力地揭示了“才德”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我们应留点“心机”,拥有良好的品质,它不仅可以为你的青春增添光彩,也可以为你的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信。

2.先观其长,后看其短

人类中的每一种人才,同每一种树一样,都有它自己完全特殊的性质和果实。

——拉罗什富科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

在《三国演义》中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张辽因失了皖城,回到合淝,心中愁闷。忽然曹操差薛悌送来木匣一个,上有书信一封,傍书云:“贼来乃发。”这一天报说孙权自引十万大军,来攻合淝。张辽便开匣观之。内书云:“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将教帖与李典、乐进观之。乐进曰:“将军之意若何?”张辽曰:“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宁也。”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乐进见李典不语,便道:“贼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坚守。”张辽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便教左右备马。李典慨然而起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张辽大喜曰:“既曼成肯相助,来日引一军于逍遥津北埋伏,待吴兵杀过来,可先断小师桥,吾与乐文谦击之。”李典领命,自去点军埋伏……

李典迎战甘宁、吕蒙,诈败,吕、甘追击。孙权为第二批跟进,却不料张辽,东进左右杀出,孙权急退,并召吕、甘回师救应,李典返身杀回,孙权过桥,却不料桥已断,纵马而过。孙权跳过桥南,徐盛、董袭驾舟相迎接。凌统、谷利抵住张辽。甘宁、吕蒙却被乐进从后面追来,李典又截住厮杀,吴兵折了大半。凌统所领三百余人,尽被杀死。统身中数枪,杀到桥边,桥已折断,绕河而逃。孙权在舟中望见,急令董袭棹舟接之,乃得渡回。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从表面看,合淝之战的胜利是张辽、李典和乐进英勇拼杀的结果。但事实上,曹操的用人技巧才是成功的关键。张辽有胆有识、深明大义,一切以大局为重,可为统帅。乐进脾气暴躁,攻城略地,身先士卒,是员猛将。李典举止儒雅,不好争功。曹操对这三个人的特点了如指掌,而且也知道他们素有矛盾,怎样让他们团结为一个整体,发挥最大的优势呢?曹操的做法是让他们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结果,李典和乐进在张辽的带动下,一举击溃孙权,威震合淝。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在向汉武帝的奏疏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鱼就养不活;对人过于苛求,则不可能有朋友。用人识才也是如此。其实,任何人才有其长必有其短,识别人才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以以短掩长。倘若识人,只注意某一个侧面,而这侧面又正好是人才的缺点或短处,就武断地下结论,那么这种识才的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大批人才将被抛弃和扼杀。孔雀开屏是非常漂亮的,倘若一个人不看孔雀那美丽的羽毛,而只看到孔雀开屏露出的屁股,就武断地认为孔雀是丑陋的,那就实在是有失公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