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完整版 > 第19堂课心若美好一切都好(第2页)

第19堂课心若美好一切都好(第2页)

老人见年轻夫妇没有作声,于是,又强调了一句:“你说孤单?不,不孤单!”

这位老人的生活看起来是平淡的。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凡夫俗子,他们总期盼着过一些平淡的日子。平淡,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自然要取;不属于我,即使是千金、万金也不为其动。这就是平淡。定于平淡的生活,并能以平淡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繁华和诱惑,让自己的灵魂安然自处,这样的人,于自己,就像云彩一样的飘逸;于他人,就像湖泊一样的宁静。这就是一种清心的境界。

其实,这位老人正是达到了清心的境界,因此,他能清闲自在、坐卧随心,从平凡的生活之中,体悟到了生活的情趣,领略到了生活的快乐。

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天性,但真能做到这样却很困难。生活中的自由是有条件的,如果能尽量减少欲望、淡泊名利,心胸豁达,即使做不到心静如水,但也能给自己增添一份洒脱,给人生增添一份真趣。

知足者才是真正的富有

人如果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享受生活,而不为得不到的而苦恼。这才是适宜的人生观。

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佛典《大智度论》中也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灸疥。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生活就会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太阳就会是常新的。

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因此请你务必谨记:

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知足者常乐”曾经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

有的人结庐于山间,一亩薄田,一壶清茶,一盘檀香,一张古琴,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比如陶渊明悄然遁世,隐匿南山;比如孟浩然厮守农舍,归隐田园。在那平凡的鸡鸣犬吠中,在那“把酒话桑麻”的笑谈中,他们知足了,也拥有了不足为外人所道的乐趣。

曾经在《读者》里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小商贩不熟悉经济学,向来都是把一页页的欠条随手一塞。别人还钱也好不还也罢,他从不追究。这位商贩的儿子是一个经济学家,就劝他管好账目。可这位商贩却说:“我是不懂管账,我父亲死得早,仅仅给我留下了一条烂裤子。在我的眼里,除了一条烂裤子,剩下都是我的利润。”这个商贩正是知足常乐的代表,他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暴利,而是本着一种洒脱、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事业和拥有的财物,或许,这种心态对他的生意带来的更多的是裨益。

能真正适可而止地知足的人,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周大新先生的短篇小说《无疾而终》述说了一个平常而简单的故事,然而这篇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况味的深刻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瞎爷一-瞎爷并不是全瞎,瞎爷的右眼还凛凛睁着,放出箭一样的光。我想,那瞎的一只眼便是--人要装糊涂的象征,而左眼即是对生活底蕴的洞察吧。瞎爷的生活态度,

简单地说就是知足常乐。这“无疾而终”便是知足常乐的最好报答。

瞎爷的左眼瞎在他九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瞎爷忽然向他爹娘报告:我的左眼看不见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他爹娘顿时就抹开了眼泪:一个独养儿子,瞎了只眼可咋着办!未料爹娘哭得正伤心时,他慢腾腾开了腔,说:“爹、娘,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才弄坏了我一只眼?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吧?我比世上那些双眼全瞎的人不是要强多了吗?”这番话先是把两位老人惊住,后想想也在理,遂止住了眼泪。

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只好让他去私塾里旁听。爹娘很伤心,瞎爷劝说:我如今也已识了些字,我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吧?

瞎爷娶了个豁嘴的媳妇。爹娘觉得对不住儿子,瞎爷劝爹娘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就不错了,和世上那么多光棍汉比比,咱还不是好到了无上?好歹咱还会有个后代,那些光棍汉死了连个扛扬魂幡的也没有。

媳妇勤快,可不温柔、驯顺,把婆婆气得心口作疼。儿子劝说:“娘,你这个儿媳妇是有些不大称你的心,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还差的媳妇多得是。你的儿媳妇不是还挺勤快、不骂人吗?”

瞎爷的孩子全是闺女,媳妇觉得对不起他,瞎爷劝说:“这有啥愧?我觉得你还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哩!世上有好多结了婚的女人,压根就不会生孩子,甭说五个女儿,她们连一个女儿也生不出来。咱们有这五个女儿,她们长大了就会有五个女婿,日后待咱们老了,逢年过节时五个女儿五个女婿一齐提了酒拎了肉回来,多热闹!”

家境贫寒,妻子实在熬不下去,便生抱怨。瞎爷说:“你只跟那些住三进大院家有万贯顿顿喝酒吃肉的人家比,你越比就越觉得咱这日子没法过,可你只要看看那些拖儿带女四处讨饭的人家,白日饥一顿饱一顿,夜里就睡在别人的房檐底下,弄不好还会遭狗咬上一口,你就会觉着咱这日子还真是不孬。咱虽没馍吃,可总还有稀饭喝;咱虽买不起新衣服,可总还有旧衣裳穿;咱这房子虽然漏雨,可总还住在屋里边。和讨饭的人们比比,咱这日子还算在天堂里……”

瞎爷老了,想在生前把棺材做好,尔后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属于最薄最不气派的一种。豁嘴奶愧疚得很,瞎爷劝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吗?”

瞎爷活到72岁,无疾而终。临死前,瞎爷对嘤嘤哭泣的老伴说:“哭啥?我已经活了72了,比起那些活80或90岁的人,我不算高寿,可比起那些活40或50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吗?”

瞎爷死时面孔安祥,两个眼角还有笑容留着……

瞎爷的人生观,一种乐天知足的人生观,一种永远只和那些境况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永远不和那些境况比自己强的人攀比,并以此排除烦恼,找到快乐的人生哲学,多么值得我们在人生之途中效法啊!

已故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曾留下一幅对联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贪欲是难以填平的。因为贪欲太盛,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快乐。事实上,知足是快乐的源泉。如果计较太多,反而会失去本该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们不妨活得糊涂一点。

糊涂是一种处世的艺术,它小半出自于无奈,大半则根源于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知足或不知足,都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人生的目的当是寻求生活的快乐,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现有生活时,他除了接受以外,还能有更明智的选择吗?

知足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本质之后的明智选择。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但生活所能提供的欲望的满足却总是有限的。因此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足”则是绝对的、永恒的。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以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不知在我,非多少所能左右。

不知足是本然的、合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毫不费力。相反地,知足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难能可贵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时,因羡慕、嫉妒而生起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而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早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可见,不知足者根本没有资格嘲笑不凡的知足者。在嘲笑别人之余,倒是应该想一想自己为物所役的浅薄、空虚和浮躁。正如程子所说:“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

知足者当然不是无所希冀、无所追求。谁不爱吃山珍海味,谁不喜欢汽车洋房,但现实终归是现实。伤感也无济于事,在万般无奈之时,唯一可以保持的是这份知足的快乐。

知足者才是真正的富有者。调整好心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喜悦和快乐。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