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德意志帝国宪法 > 第三章 帝国人物(第2页)

第三章 帝国人物(第2页)

施利芬出生于普鲁士的军人家庭,其父有着普鲁士少将的军衔。他家教良好,从小就用功学习。他先是修读法律专业,后在20岁时参军。1853年,他在第一禁卫枪骑团服役,服役期为一年。1854年12月,他转去正规军服役,并晋身为少尉。1858至1861年,他在军事学院深造。1865年他完成学业,加入总参谋部。

1866年6月,为争夺德意志的统治权,一场战争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爆发。施利芬当时是陆军总参谋部第一骑兵团的一名军官,他也加入了讨伐奥地利的行列。在克尼格来茨,普奥两军进行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决战。当时普军联合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毛奇率291000普军,凭借兵力上的优势,以雷霆之势,在短短7周内打败由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率领的238000奥军。亲历此战让施利芬触动很大,他后来所作的军事理论研究和所订立的战略计划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此战的经验。多年后的他回忆起克尼格来茨之战仍是激动不已:“感谢上帝恩赐我们克尼格来茨的无上光荣。能成为一名普鲁士士兵亲历这一光荣之战,赢得伟大的胜利,目睹空前的万人欢呼的盛况,我是何其有幸!”

1870至1871年,施利芬以陆军总司令部的参谋军官的身份,参加了普法战争。在此战中,普军的统帅是总参谋长毛奇,施利芬对他崇拜之至。法军难以抵抗普军的猛烈攻击,屡战屡败。残余的法军被普军直逼至色当(位于法国和比利时边境)。9月2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军队在色当向普鲁士举了白旗。接着,普鲁士乘胜追击,包围了法国主城--巴黎。在战争中,施利芬对毛奇等人运用的以多胜少、闪电作战的战术更加融会贯通。施利芬亲历的普奥、普法战争,为他后来制定“施利芬计划”打下了实践基础。

总参谋长

施利芬是个讷言敏行,严于律己的军人。父亲的遗言他从不敢忘:“矢志不渝地勤奋工作,一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他在担任第一骑兵团团长的时候就事必躬亲,而且他要求自己以及身边的副官在生活中要秉承一丝不苟的作风。1891年,施利芬代替瓦德西,担任总参谋长。总参谋长一职他一任就是16年,虽然他没有像前任的毛奇那样亲自指挥过战役,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遵照威廉二世的命令,抓紧整顿和训练德军,为德国将要发起的侵略战争打下了战略上的基础和为德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活动铺平道路。

自从他的妻子在1872年去世后,施利芬的性格发生变化,变得无情且孤僻。虽然他时常对同事冷嘲热讽,但依然会为国家的现状问题忧心忡忡。他在制定军事战略上有着极高的天才,虽然他漠视战争伦理,但研究问题遵循了科学规律。在他任总参谋长期间,他便深入探讨了德军两面应对法军和俄军时应采取的军事策略。1891年开始,历经10余年的反复修改,完整的“施利芬计划”终于在他手上诞生。该计划预测和规划了德国即将在欧洲展开的战争,以及在战争中会被运用上的战术原则。这是他在德国军事史上留名的最辉煌一笔。

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计划的重点在于,在西线布下主要兵力,由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三面进攻,从侧面对法国进行包抄,以闪电般的速度先下手为强,一鼓作气攻下法国,再向东进军,进攻俄国,逼迫俄国在和约上签字。施利芬这种侧面包抄、兵贵神速的战略思想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和毛奇的战略原则一脉相承。他指出,先发制人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敌军致命打击,达到事半功倍消灭敌军的效果。敌军的正面阵地和敌军的侧翼及其后方都要兼顾进攻,尤其是后者,这样可以把敌人逼迫在背面战线作战。该战术在拿破仑的对外征战、施利芬亲历的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皆有所体现。(1-58施利芬计划)(1-59施利芬计划的实施)

5。赫尔穆斯·约翰内斯·毛奇

赫尔穆斯·约翰内斯·毛奇(1-60赫尔穆斯·约翰内斯·毛奇),德国高级将领,生于1848年,逝于1916年。其为老毛奇的侄子,又称小毛奇。他出身普鲁士的军人贵族家庭,自幼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的环境中。1880年,他成为老毛奇手下的副官。1891年开始,他便步步高升,从德皇威廉二世侍从武官做到王牌师师长,再到德军军需总监。1906年,他担任德军总参谋长一职。他评价自己一生都在为发动大规模的世界性的战争而努力。

在58岁时,毛奇被授予德军总参谋长一职。他一上位,就抓紧进行军事准备。他一手制定的德军新的作战方案基本贯彻了前任总参谋长施利芬的战略思想。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丧生于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的枪下,该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端。8月1日,德皇号召全民参战,开启“施利芬·毛奇计划”。战争开始阶段,在西线作战的德军重点进攻法国右翼,德军跨越德比边境,接连夺取了列日要塞、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那慕尔要塞,兵临法比边境。8月21至25日,在法国边境德军与法军进行对战。法军落败,不得不撤离大部分兵力。

9月4日,法军与支援法军的英国友军一齐撤退,在马恩河对岸占据了有利位置,寻求反攻机会。这时,军队脱离毛奇的掌控,他只好作出了下令各集团军向北撤退的权宜之计。9月11日,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是失败者。”3天后,他被解除职务。1916年6月18日,一战还未平息之际,这位狂热军国主义的拥护者便郁郁而终。

6。保罗·冯·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1-61保罗·冯·兴登堡),其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顿·冯·兴登堡·贝内肯道夫生于1847年10月2日,逝于1934年8月2日。德国元帅,魏玛共和国时期第二任总统。兴登堡出身普鲁士军官家庭,没有例外,他也投身军队,成为一名军人。1859年到1866年期间,他在军事学校学习。1866年,他以中尉的身份参加普奥战争,后来他也参加了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1903年,他晋升为上将,1911年,64岁的他退休。兴登堡的一生毁誉参半,他从军的上半期备受赞誉,其中最被称道的功绩就是在一战中与鲁登道夫合作得天衣无缝。晚年时期,他精神萎靡不振、思想陈旧、眼界狭隘。兴登堡一手授予了希特勒总理职位,客观上为后来希特勒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方便。

7。茜茜公主

在德国历史上,有一个女性值得关注。拜仁地区的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公爵娶了维腾斯巴赫家族的多维卡·维康米娜作为妻子。两人结婚后育了多名子女,其中次女茜茜便是本文的主角。

茜的童年是非常幸福和愉快的。身为贵族之后,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尤其是因为他的父亲约瑟夫公爵是一位自由精神的公爵。约瑟夫对政治生活毫无兴趣,只喜欢自己的生活。写诗、弹琴、女人组成了约瑟夫所有的生活,为了能让自己随时可以骑马,他在自己的院子里建起了马场,还找来一个小丑和一个非常滑稽的士兵来陪同自己。虽然,约瑟夫这样的放浪形骸,但是在众多子女中,他最宠爱茜茜。

多维卡面对丈夫的放浪毫无办法,她兢兢业业的在家中操持一切的时候,她的丈夫就在外面与其他女人鬼混。她对约瑟夫彻底的失望了,认为家族的命运绝对不能指望于他。多维卡开始计划一场政治婚姻来达到维护家族的愿望。这场婚姻的主角一开始不是茜茜公主,但是却改变了茜茜公主的一生。也许这就是命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茜茜也将结束她的童年生活。

多维卡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公爵,在拜仁国发生动乱的时候,被逼无奈的国王将王位传给了多维卡姐姐的儿子弗兰西斯·约瑟夫。多维卡与她的姐姐都想着两家能联合起来结成亲家,因此一场政治相亲开始了,最初的对象是茜茜公主的姐姐娜娜。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命运的轨迹也往往随着不经意的小细节而发生奇妙的改变从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在相亲的前夕,一个不幸的消息传了过来,茜茜家的一个亲戚死去了。全家不得不为此作了行程上的改变。也就是这个细节使得茜茜的人生轨迹奇妙的发生了改变。

茜茜一家参加完亲戚的葬礼后,便匆匆赶往宫廷去参加这场对家族有着重大影响的相亲。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已经很早就在宫殿里等待他们的到来,这让娜娜有点准备不足。旁边的人提醒娜娜穿着黑色的衣服见皇帝是有违宫廷礼仪的,娜娜不得不去更换衣服。为了应付皇帝,家人让茜茜先去和皇帝交谈,拖延时间等待姐姐娜娜的到来。

这一年才十五岁的茜茜就这么接受了重大的任务,茜茜扎着可爱的小辫,自然朴实的服饰难以掩盖她内心的不安。这位王国权力最高的人,她只在画像上见过,如今的面对更是让她内心惶恐。而弗兰西斯则在见到茜茜那一刻就觉得历史已经聚焦定格,不会再改变了。当娜娜匆忙地进入宫殿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象征着爱情的花束已经从弗兰西斯的手中交到了茜茜手中,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茜茜与她姐姐在当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可弗兰西斯是那样的固执,他不会因为别人而去改变。茜茜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婚礼在1854年4月24日进行,这是一个好日子,王朝为这场婚礼进行了隆重的典礼,国内的矛盾也因为这场婚礼而有所缓解,在这一刻,茜茜是幸福的,但是下面的时光,对她来说是暗淡的。

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一个王朝的皇后,在所有人都做好准备的时候,茜茜还是没有来得及转换角色。宫廷的生活是繁琐而又枯燥,她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孤独。因为是意外的获得,周围的人都对她有所敌意。无论是伴随着弗兰西斯出访还是在宫廷里,她都是那样的孤独。一年后,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很快就被弗兰西斯的母亲,也就是她的婆婆抱走了。孤独依然是她唯一的伴侣,唯独她在出访匈牙利时,那里的人民对她充满了热情,她也爱上匈牙利,开始学习匈牙利语言。

几年间,她又为王室生下了几个儿女,包括鲁道夫王子。但是悲剧还是在她身上不停的重复,无论她生下多少孩子,都会被人抱走。这中间,她的一个女儿死去了,这让她非常的悲伤。随着弗兰西斯开始建设现代化国家,茜茜也开始长大成熟了起来。

弗兰西斯在1859年开始对萨丁王国作战。茜茜支持着丈夫的行为,虽然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但是茜茜在这里非常努力。她不仅亲自去照顾伤员,还为自己的丈夫进行辩解,不过她的声音很微弱,也没有效果。

目睹战争的残酷,经历王室的丑恶,茜茜在双重压力下病倒了,病得很严重。她得了一种会快速恶化的肺结核,眼看就要不行了。她不得不到各地的城市中疗养。两年过去了,奥地利人没有见到过这位王后,他们不停的追问,答案依然是没有。

上帝也许会垂怜茜茜,茜茜最终从死神那里逃脱了出来。当她疗养结束回到维也纳时,人们用隆重的队伍欢迎了她。十个管弦乐队奏响了庞大的曲子,一万四千多名运动员手持火把欢迎她的归来。她开始争取自己的权益,弗兰西斯也妥协了。她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孩子回到了她的身边,她也有权利选择陪伴自己的人。人民惊奇的发现,茜茜已经长大,一米七二的身高和满头的秀发,让茜茜出落得更加迷人。

茜茜开始独立了,每天游泳、练剑,在这段时期,她留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有和自己家人的,有和宠物的,但是就是很少有跟自己丈夫的合影。

普鲁士的强大让弗兰西斯不得不寻找盟友。于是,匈牙利成为了弗兰西斯的盟友。在谈判桌前,两个男人之间出现了茜茜的身影。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匈牙利人选择了茜茜作为自己的王,安得拉希把象征着权力的王冠戴到了茜茜头上,茜茜成为了匈牙利人的领导者。茜茜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在奥地利,她是那样的遭受非议,那样的苦难,但是在匈牙利,她是那样的被人推崇,被人追捧。两个世界的不一样对待,让茜茜更加喜爱匈牙利。

作为一个政治抱负,茜茜已经成功了,但是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不得不思念自己的孩子。她再次回到了奥地利,给自己的丈夫弗兰西斯最后一次机会,弗兰西斯也不得不向他的母亲彻底的说清楚原因。最终孩子们都回到了茜茜身边。

可是,这一切已经晚了。失去了母爱的鲁道夫王子是茜茜和弗兰西斯唯一一个儿子,他长期得不到重视让他非常郁闷。长久离开父母,对父母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政治上也只是一个名头而无法得到理解,让他产生了不好的想法。鲁道夫王子最终在1989年1月30日和情妇自杀了。当人们在迈耶林中发现他们两个人的尸体时,鲁道夫王子已经没有了气息。

茜茜是早于鲁道夫王子一年死去的,这也许跟鲁道夫王子自杀也有关联。茜茜的死是死于一次意外。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为了能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开始精心策划谋杀贵族的计划。当天他的目标本来不是茜茜,而是同船的一位公爵。但是公爵防守的太严密,无法下手,所以茜茜成为了牺牲品。这位无政府主义者假装在茜茜面前摔倒。茜茜不知道这是一个阴谋,还天真的问他:“你是想看我的手表吗?”

当时,茜茜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但是上船后,她突然就倒了下来。她身边的人很惊恐的试图叫醒她,但是一切已经晚了。船长知道是茜茜后,急忙返航。在旅馆里,医生为茜茜进行了抢救性治疗,但是毫无起色。人民发现她胸口有一个细小的红点,就是这红点夺走了茜茜的生命。她身边的人惊呼:“这是谋杀!”

这也许是茜茜最终的夙愿,她达成了。她对弗兰西斯已经失去了信心,对奥地利已经绝望了,她不想回到这个让她充满悲伤的地方。她想让自己就这样漂泊的死去。每次出行,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她总是平静的坐在甲板上,希望狂风把自己吹走,海浪把自己的带走。这次的死,她或许真的会感谢这位无政府主义者,他完成了茜茜的心愿。她不愿自己死了也葬在奥地利王朝的地下墓穴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