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频使诸侯,足迹遍于数州,对局势把握颇为精准。
且其本身也是个思建军功、胆大心细的人物。与匡镕一拍即合。
两人带着千余郡兵悄悄移驻新汲。
新汲位于颖川郡东北,毗邻陈国。
既然不是陈国境内,自然属于“遥为声势”的范畴,又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不属于违令行动。
张飞主力吊在刘宠后面,其侦骑早派出去数十里。
匡镕派出打探消息的细作正好撞到几名侦骑。
接上头以后,匡镕得知刘宠大败,向这个方向逃来,顿时大喜。
韩非自告奋勇来说周颐。
所谓徐邈上万大军,自是虚言。
徐邈颖川兵一共才三千,入洛阳带了一千兵:匡镕派兵曹带兵一千进屯郡南与刘表之鲁阳相对的父城;还有一千兵则被匡镕从郡治阳翟带到了新汲。
牵招三军东来,也是韩非虚言恫吓。
牵招确实派兵东下,却是派了李通、许褚二军东指平阴,计划渡河救援张杨。
牵招西入关中后,刘备又派了李通、许褚二军前往支援,三军皆由牵招节制。
牵招成为刘备军中第二个指挥万军之上的将领。
第一个是田豫,曾督五万兵。
刘备将西方全部托付给牵招,许其便宜行事。
也就是说牵招可以在东起兖州、西至长安、北至并州、南至荆州的广大区域,根据军情,自由行动。
牵招心中有数,弘农、河南必须确保在控制之下,河东、河内则可以择机进取。
曹操南下攻张杨,牵招第一个反应就是:河内不能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若出并州,得河内,相当于在刘备腰上插了一把刀,随时可以南下,切断关中与兖州的联系。
牵招提出留一军守潼关,两军东下“救援”张杨。
至于张杨是否接受这个好意,那就不是牵招关心的了。
李通和许褚都不肯留守,争着参战。
参战才能立功,留守有什么意思?
牵招虽然节制三军,可以强行下令,李通、许褚也只得遵守。
但这种无理强压,殊为不智。
牵招见李、许求战态度坚决,也只得自己坐镇潼关,监视渐有混乱苗头的长安。
为免出现闪失,牵招恭请贾诩佐李、许之军,并明确告知李通、许褚:“贾公深为左将军倚重,已表为军师中郎将,二君凡事应多考虑贾公意见。”
李通、许褚皆向贾诩抱拳道:“请贾公多加提点!”
贾诩摆摆手,微笑道:“二位将军不嫌我絮叨即可,不敢称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