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明着大张旗鼓救援江都,其实直接放弃广陵,大踏步后退过淮水,在沛国、下邳与袁兵作战。
一者背靠彭城,无路可退,将士奋命。
二者可与沛相荀衍、下邳相糜竺相接,集兵于一,免被各个击破。
三者可调于禁、左煌西上,合力应对。
正如大司马常言,张开五指,只是散沙,握紧拳头,方可打人。”
广陵都尉吕岱也附从刘晔之计,道:“大司马有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我军抱团,左煌、于禁加我军,再有各郡国兵,不下于两三万人,袁术虽号称七万,我军有险可守,也当无虞。”
陈登站起身来,下达命令:“大军佯援江都,立即弃城北撤!”
做出这项决策并不容易。
这属于不战而逃。陈登身为广陵太守,若按照传统打法,守土有责,一旦失地,有可能被处死。
陈登与刘备君臣相知,陈登深知刘备为人,再加上他对战争之理解也在寻常将领之上。
若被孙策各个击破,有生力量被灭,进而攻克彭城,刘备大军就算回来,也无所依,必将溃败。
若收缩力量,集中兵力,与孙策相持于睢、淮之间,就算弃了广陵,等刘备大军回转,也可轻松夺回。
陈登文胆武志,在徐州兵威信极高,一声令下,大军即刻出城而去。
郡丞袁涣自告奋勇留下维持秩序,若孙策大军前来,袁涣将虚与委蛇,以待将来。
袁涣出身陈郡袁氏,其父袁滂官至司徒。袁涣曾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高第,授官谯县县令。袁涣见天下将乱,不就任,避地广陵。
刘备入广陵,征袁涣为广陵郡丞。
孙策率兵三万,自全椒县进至堂邑县,止步不前,对袁术所任监军杨弘道:“刘备三军,陈登在广陵,于禁在沛国龙亢,左煌在汝南褒信。
陈登、于禁之间,下邳空虚,我军完全可自下邳长驱直入,沿着睢陵、夏丘、取虑,直取彭城,震动青兖豫徐四州。
上述三城皆曾遭曹孟德屠戮,县里残破,几不设防,如无人之境。
若破彭城,不但可取徐州、豫州,青兖亦唾手可得也。”
杨弘沉思良久,道:“君计固妙,但过于行险。袁公有命,先取广陵,消除后路之忧,再取徐、豫,君还是依计行事吧。”
孙策淡淡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决机在我,我可便宜行事。”
杨弘心中惊惧,强自镇定,厉声道:“将军可要想清楚了,此三万兵虽以君为主将,梁纲、戚寄皆袁公亲任,君所领不过万人,乃欲公然违反袁公节度否?
且令堂现在丹阳,闻君至孝,欲陷令堂于险地否?”
孙策默然,脸色阴晴不定。
丹阳城内,袁术大将李豊、谋士张炯率兵数百人将孙策之母吴夫人宅院团团包围。
吴景外出剿匪,闻讯急提兵而来,带兵入城,向李豊怒道:“李豊、张炯,尔等欲何为也?”
张炯出示袁术亲笔命令,向吴景道:“吴太守,袁公亲令,欲向贵姊借一物而已。”
吴景看了那命令一眼,吃惊道:“此事当真?”
张炯道:“千真万确,已经核实,绝无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