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荡阴为吕虔所据,形势就急转而下了。
延津到荡阴一百三十里,顿丘到荡阴一百四十里,距离差不多,然而吕虔是轻骑急进,自己则是大军迤逦,除非自己也率骑兵奔到荡阴,但这要放弃两三万步卒,这个决定怎能仓促做得出?!
沮授派飞骑送信给淳于琼,命其务必拦住吕虔。
淳于琼私心是有的,但让他坐视沮授败亡,他确实做不出来。在被魏合吓阻了两天后,他渐渐看出当面敌人最多万人上下,不可能攻破顿丘,自己安全得很。
那么敌人主力去了哪里?
肯定是去找沮授麻烦去了。
淳于琼遂留一万人守顿丘,亲率四万兵西上,欲与沮授合兵。
淳于琼的盘算是,单独跟吕虔作战,成败难知,不如跟沮授抱团,两人合起来近七八万大军,刘备再大的胃口,也休想一下子歼灭这么大的军团。
淳于琼兵至萧阳聚,接到邺都传来的急诏,顿时大惊失色。
诏书上说一支贼军经常山、入巨鹿,兵锋直指邺都!
所过残破,如入无人之境。
可不正是无人之境?
魏国大军都布在前线,腹心之地哪有什么军队?
听说敌将乃是臧霸、张燕。
淳于琼怒骂韩荀无能。
韩荀扼守常山,怎么会放臧霸突入进来?
诏书中命令淳于琼速速调兵北上,拱卫邺都,剿灭臧霸,立即动身,不得有误。
当然前线也要留守军队,不可让刘军攻破黄河防线。
这是典型的既要又要。
淳于琼表示臣只能顾及一头了。
他派人给沮授送了一封信,告知邺都告急,然后下令全军转向,往北急进。
沮授得信后良久不语。
手一颤,书信掉落在地。
沮鹄吃了一惊,弯腰将书信捡起,看了一遍,脸色大变。
淳于琼走了,邺都之南便只剩下沮授一支孤军。
而刘备通过各种调动,在这河内之地形成了优势兵力。
刘备的目标已然摆在明处——那就是沮授!
章武三年(公元197年)秋,九月,许褚、朱樟等六军击破魏将王升,渡过沁水,舍武德不攻,进逼修武。
朱樟轻装疾进,斜趋延津,威胁延津守将苏溥侧翼。
关羽则是从正面猛攻渡口。
苏溥顶不住压力,放弃渡口,向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