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
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大家注意最后一句了吗?“洪信从今酿祸胎。”意思就是说大宋朝内忧外患的混乱局面,都是因为我的一次好奇和失误造成的!
我靠,这真让人觉得有点冤!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一旦被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甚至变成真理!在某件事情上,随声附和的人多了,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黑的也能被说成白的。所以,我想告诉后人地是:流言蜚语足以毁掉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地分析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我就是因为施耐庵编造的一个谣言,后来又被多人重复,从而造成得一个冤假错案!我急于想告诉大家地有###:一是我生对了门,却干错了行;二是朝廷里缺乏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干不成事的人多了去,绝不仅仅我一个;三是放走妖魔之说,纯属栽赃陷害!
二、事情得从我的祖上说起
关于“生对门却干错行”的问题,还得从我的祖上说起。我的曾祖是猎户出身,射得一手好箭。他老人家青年时期,恰逢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乱世。那时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弄住大事儿,是个混迹于开封娱乐场所里的混混儿,人们都叫他“小赵子”。
一天,小赵子无意间遇上了貌若天仙、落难庙舍的赵京娘,便起了英雄救美之心,要千里护送京娘到山西蒲城。他们行至黑松林时,遇见了一只斑斓猛虎。小赵子自恃曾在少林寺学过一些功夫,持青龙棍与猛虎搏斗起来。这情节听起来同百十年后武松打虎的情节有些相像。我曾祖以一个资深猎户的经验告诉我说:人赤手空拳或拿根棍棒跟老虎打斗,取胜的概率几乎是零。因此,施耐庵后来写得武松在景阳冈打虎,那纯属文学艺术夸张手法,大家千万别信。我曾祖说:当时老虎已将宋太祖摁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向他头上咬去。幸亏我曾祖那天到松林里打猎,伏在树后,轻舒猿臂,一箭射穿虎头。这样,我曾祖便于“小赵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有了救命之恩。后来,宋太祖做了后周的禁军首领,便让我曾祖做了他的贴身侍卫。再后来,太祖做了大宋皇帝,便提升我曾祖做了内外提点殿前太尉,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承袭职务了。
虽说我家三代武官传世,我却生来就不喜欢舞枪弄棒,而是喜爱吟风弄月,做些诗词文章。为此,我曾经遭到父亲的多次责骂,骂我不务正业。我就表面上练武糊弄父亲,暗地里学写诗词歌赋。结果是武功没练成,诗词文章也写得很一般。我敢说,如果得到象欧阳修那样的老师教诲,我的文学成就绝不会在苏东坡之下。但现在家里人却让我接班替职,做什么鸟太尉,真是没劲透顶,我知道只要自己一迈进官场的门槛,整天把时间消磨在酒桌赌局上,把精力用在勾心斗角上,这辈子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古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诚如斯言,悲夫!
三、“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与干事创业的大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是:朝廷上缺少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即使我没有干错行,也甭想做出什么成绩来。造成这种大环境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年的“小赵子”,自幼习武,后参加队伍,在烽火狼烟中打拼,到后周柴世宗时,“小赵子”已经升迁到殿前都检点的职务,成了手握重兵的禁军统帅。军权在握的赵都检不满足于禁军统帅的位置,趁柴世宗去世,恭帝年少即位,后周政局不稳的形势,策划了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这件事说起来很有些戏剧性: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身为殿前都检点的赵匡胤就请命带兵抵抗。大军经过两天准备,然后出发,但刚走到京城外二十里的陈桥驿,赵都检却命令三军将士就地休息,他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连夜串联各位将领,四处散播宣传赵都检就要当皇帝的消息,并且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就这样,赵匡胤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的江山,自己当上了大宋皇帝。据我曾祖说: 当时,自己就是伺候太祖穿上黄袍的亲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宋太祖的软肋就在于自己是因为手握兵权,才从后周恭帝幼子寡母那里夺得了江山。所以他最清楚兵权的重要性,自己坐上皇位后,对于曾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鞍前马后打天下的弟兄们猜忌起来。善于玩弄权术的宋太祖又策划了“杯酒释兵权”。他召集几位军功卓著的大将,在皇宫举行宴会,酒至半酣时,忽然掩面哭泣,众将官惊问什么缘故?太祖说:我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也做不了这个皇帝;但做了皇帝,却一年来都没有睡过安稳觉。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怎么办呢?众将官听到这里,吓得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皇上给我们指引一条出路。太祖就说:依我看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做个闲官,买点房产,给子孙留点家业,安度晚年不是更好吗?何必非要在军队里受罪呢?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将官们都各自递上辞职申请,领上朝廷赏赐得财物回老家了。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之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领兵的军官不能调兵,调兵的部门不管领兵。同时太祖还从地方军队挑出精兵,编成禁军,由自己亲自控制。就这样太祖还不放心,又对全国的各级军官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从根本上避免了军队将领因军权过重而篡夺皇位的危险。
宋太祖还把这条经验刻在石碑上,立在洛阳的太庙里,让后来每一位接班的皇帝认真温读,铭记在心,从而在宋朝历代皇帝的心里都种下了重文抑武,猜忌、压制、排挤武将的种子。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避免了内乱的发生,却使军队丧失了战斗力,造成后来与西夏、辽、金、元等少数民族作战,屡战屡败,以致于后来被元灭亡的沉痛教训。大家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呼家将都是私人养兵,报效国家,却因为他们的私家兵太能打仗了,而遭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还有在我之后的岳飞也因兵权太重,岳家军太能打,而让南宋王朝的高宗猜忌,再加上奸臣秦桧从中挑唆,最后被杀害在风波亭,临安遗恨,千古奇冤!在朝廷的这种大环境下,我做为一名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是个在皇帝面前转来晃去地武将,我能有什么作为?敢有什么作为?只能和众多的同僚一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了。
四、东京的一场瘟疫,使我成了钦差大臣
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是“放走妖魔之说,纯属栽赃陷害”。宋仁宗嘉佑三年,爆发的那场无名瘟疫是一次严重的天灾人祸。对于瘟疫流行,常规的做法是:迅速划定重点疫区,控制疑似病例,限制人员流动,避免疫情扩散;然后组织医疗队伍,深入灾区,查清疫情,对症施药,全民防治。但朝廷领导班子的紧急会议从五更五点开始,一直到晚上掌灯结束,这些朝廷要员们研究来研究去,作出的三项决策竟是“赦免罪犯,减轻赋税和请道士做法事驱邪。”我当时心里就想:你们这些决策者都是干什么吃的呢?你们想出的这叫什么鸟办法?眼看瘟疫盛行,死伤遍野,你们不组织积极施救,却千里迢迢请道人来做法事,这能禳除瘟疫?鬼才相信!我正在想入非非的时候,仁宗皇帝竟然说:洪信啊,你分管的部门事情不多,就替朕到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到东京设罗天大醮,普施符箓,禳救疫病吧。我心里猛然一惊:倒霉,咋会偏偏选中我去当钦差呢?东京到江西山水迢迢,路途遥远,眼下是疫情蔓延,刻不容缓地时刻,我必须做好急行军的准备,舟车劳顿,鞍马之苦是免不掉了。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的一个同僚朋友竟然带着羡慕的神色说:真不错,你能公款旅游了!我正色说:你怎能这样讲话?我都快愁死了,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当钦差,是任重道远啊,哪有心思去旅游?朋友说:你真是书呆子,傻帽一个!等你到江西接住那道人再回到京城做法事,黄花菜都凉了。我告诉你,皇上根本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问朋友说:那我该怎么做?朋友说:怎么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动静越大越好!你要让满京城的人,让沿路途的人都知道你是代替皇帝去请道士来救灾的。沿途的官员接待,你就尽情享受;孝敬的金银,你就尽情接受。去且去,做且做,结果归结果,你就当是公款旅游好了!
公款旅游是官场的一大痼疾,多年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各级官员们有事没事,总爱找个借口,比如:开会培训、参观学习、交流观摩等。其实,真正可做得公事很少或着很无关紧要。大家只是找个理由,向朝廷打报告要钱,然后联系几个官场朋友,乘官轿,睡驿馆,坐马车,乘轮船,天南海北地云游一圈;赏赏山水,看看节目,逛逛都市,购些衣物。然后,开张发票,回去报销,反正都是慷公家之慨,大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
我一直在朝廷的内部机关干事儿,听说过同僚们公款旅游的事情,但自己从没有享受过,更没想到瘟疫盛行的时候,仍然能“搭车旅游”,看来我的同僚们比我聪明多了。朋友说:听我的没错,这次是皇帝照顾你呢,你就把钦差大臣的“架子”端起来,好好玩玩吧!朋友是个“官油子”,见识比我多,办法也比我多,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听他的准没错!
奉命赴江西龙虎山的途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钦差大臣”的威风。这绝不是我要耍大,而是下面的各级官员对我巴结奉承,把我捧大的。他们都天真的认为:来自皇帝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手眼通天,都能得到皇帝的赏识,都对他们的升迁黜降有着发言权。因此,万万不敢怠慢钦差。我每经过一处州县,看到得都是黄土铺路,清水洒街;上马有人搀,坐轿有人抬;住高档驿馆,吃山珍海味,搂美貌娇女;临离开时,下级还要送上一定数量的金银孝敬。他们都唯恐招待不周,我会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坏了他们的前程。
五、龙虎山的张天师耍得有点大
人类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臭毛病很容易惯养!由于各级官吏的巴结逢迎,我身上的架子也不知不觉地就端起来了。两个月后,我到了江西信州的龙虎山上清宫,就放开嗓子高喊:圣旨到——!张天师接旨——!谁知那道人张天师,闻知圣旨来请,故意作秀,玩派头摆架子,不仅住在龙虎山上不下来,还传话让我一个人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不带随从,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
说到这里,我想再把“张天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朝末年,张陵自称受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其为张天师,他的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我这次去接的就是第30代天师。
看到这位张天师摆架子,我很生气,心想:你不就是一个鸟道人吗?不就是一个道教的掌门人吗,有什么了不起?我好歹还是朝廷钦差呢!我想立刻命人到山上把他捉下来,但我的随从提醒我说:人家张天师和皇上可是互相利用、互相关照的关系,感情“铁”得很,你惹不起人家;现在要是得罪了天师,你就不怕人家到了东京后,不做法事禳灾,反而告你的刁状?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现在的许多官员都和老板们、江湖老大们称兄道弟了,咱算个什么?还是别露能了!想到这里,我就忍气吞声,一个人带着线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