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我就是要做猪 > 第161章 抓捕淳于覃(第2页)

第161章 抓捕淳于覃(第2页)

古人讲究讲话要斟酌,因为你每一句话,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纯粹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利,信息交流不流畅,你不好好的斟酌讲话,万一对方理解错误,可就无法挽回灾难了。

看过老三国演义的都能看得出来,比如连环计那一幕,王允刺激吕布的画面,每一步每一句都在拿捏和斟酌,用最好的话语来刺激敌人。

这就是为何孟子说:人无信不立的缘故。

因为信息差的关系,你要是不讲信用,只要一次失约,别人下一次见到你可就很难再相信你的话了。

而应昭生活在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需要见到的东西太多,各种花言巧语无数,管你说多少,我就先用我的思维想问题。比如他“以利为先”的战争理念的想法,就是很典型的受到了各种文明交流而冲击出来的想法。

管你是谁,你找我,对我有利还是对你有利。

你说这话,是你有利还是我有利?

如此,应昭分析事情的时候,总能规避很多话语影响,先从实际出发,找到所有矛盾核心的利害关系,然后从中下手,往往就是一个巴掌拍下来,愣是拍死了一堆的蚊子。

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何受到应昭影响的很多人,开始渐渐变得锐利起来。

比如陈虬,他能为了大局让步,归根结底是他的愿望驱动了他这么做。

这么做对他有利,不管是梦想憧憬的美好世界,还是融合了天下大同,士不可不弘毅,达则兼济天下等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维方式,都让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区区一点小小的损失算什么?

至于天下大同……

应昭其实做序的时候曾经写这样的话:取其上则得中,取其中则得其下,取其下者,必败无疑。故此,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要干就干彻底。

然后这句话就让元德先生给删掉了,因为太白话了。

当然这话来自《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当然《论语》、《易经》也有相关内容。

事实上古人早就总结了很多内容,可惜后世人渐渐都忘记,总觉得平等不可能实现,但你不往崇高理想喊,只会越来越低下。

人类之所以前进,就是不安于现状。

抱残守缺,一味觉得那至高的理想不可能,那还有什么未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求,追求、树立。

因此现在回到柔然出逃的画面,大底就是淳于覃内心有一种不安,感觉应昭影响到的人,大多都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瀚勇气。哪怕骂名都无所谓。

因此他担心长安纷乱,他会被趁机弄死。

至于郁久闾弘文则不用的担心,终究是柔然可汗的儿子,弄死了他九镇那边的压力会更大,就大局而言,郁久闾弘文可有可无,可是淳于覃这个汉奸……

留不得!

不管是萧道成、长孙道生乃至崔淼他们都有这种决心。

因为柔然太强,损害各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柔然可以存在,但只能沦为提款机,就是最契合关东利益的存在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萧道成能和陈虬搭上手,陈虬也乐于出手襄助的缘故。

人都在向前走。

落后,会被抛弃的。

淳于覃的车队被洛川拦下来了。

一个独臂男人骑着马,顶着五月的微雨,嘴角噙着笑看着走下马车的淳于覃。

看到他,淳于覃内心惊恐但很快平静了下来。

“淳于覃,青州曲阜人氏,为曲阜淳于氏世家,正八品。

师从丞相崔淼之弟,原曲阜县令崔垚,于华泰二年入太学,华泰四年丧父守孝,同年接掌家中财务,华泰五年北上草原买卖。

景安元年二月入柔然王帐充任顾问。

景安元年八月,助柔然可汗编练鹰扬府,并且正式任职柔然柱国一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