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闲聊的话,他自然优先满足自己的好奇。
“区区成都,若是汉中剑门都丢了,成都也防不住,城墙摆在那里,还容易阻挡百姓通行,陛下索性就不修了。”陶太监笑着。
那一种不可一世,让兆泰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不愧为陛下。”兆泰夸着。
“哦?陛下?”
应昭的声音突然响起,从另一边走了进来,也没让人通传。
兆泰愣了一下,赶紧起身。
应昭走到堂上,首位落座。
兆泰这才躬身开口:“奴婢兆泰参见陛下。太上皇于洛阳,也叮嘱着奴婢得注意礼节。”
应昭手指敲着椅子把,脸上的难得有了笑容:“看来父皇还是很心疼朕的嘛!”
“是的!是的!不仅如此,太上皇还叮嘱奴婢,得在万寿节后,给您送来关东世家淑女们的画像,等您下旨选秀呢!”
兆泰转身招了招,几个小太监很快上来,六个人手里单独托着画卷,又有六个人用托盘托着五卷画卷。
“这前六个奴婢呈上来的是关东、关陇上四品世家的淑女。”
“这后六个奴婢呈上来的是关东、关陇、江南四品下世家的淑女。”
“一共三十六位。”
兆泰介绍了之后,就让人应昭边上的小太监去接一个上来。
拿在手里。
应昭打开来一看。
画卷为仕女画,有判词,写:“肤如凝脂,明眸皓齿。”
至于形象,只能说应昭看不懂传统写意为主的画。
不过看这个根本没用,要看家世。
正二品世家邺郡宁氏。
“这个世家……”应昭眉头微微一锁。
所谓邺郡宁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家,而是开国元勋宁理的家族。
这位起于微末,在太祖最艰难的日子,是他给太祖寻了世家女投资,并且后方经营,全是他干的。
并且他还不是承天郡人士,这就让太祖在中后期越发的依赖用来平衡承天郡的老兄弟们。
在开国之后,定品为从一品,获封任城侯。
后因为太宗立嗣,任城侯宁光远掺和其中,最终遭到贬谪,并且连任城侯爵位都夺走了。
以至于宁氏只能冠上邺郡宁氏的名头,贬为正二品世家。
没想到,这个家族居然会安排嫡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