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卷,四川并入南卷,其余并入北卷。
南北卷各取一百五十名。
这也就罢了。
更冰火两重天的是,河南和山东各增加十五个名额,陕西、山西、四川也分别增加三十五、二十五、十个名额。
这明显是大大挤压了科举强省——浙江、南直隶和江西的名额。
北边各省的读书人欣喜若狂。
江南的读书人个个如遭雷击。
舆情汹汹,矛头不是指向如今摄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柳溍,就是指向内阁大学士焦芳。
因为柳溍是山西人,焦芳是河南人,这两个地方的录取名额可都增加了不少。
皇帝虽未亲至进士恩荣宴,密探却派了不少。
陆行简接到密报时,脸上并没有多少表情。
明面上他是不管事了,实际上,这些变革都是在他的授意下大力推动的。
如此一来,文官们就会分成南北两派内斗,不会再一致把矛头瞄准他这个皇帝。
文官集团的南北之争,由来已久。
当年英宗北狩,废帝就是在江南势力的鼎力支持下登基。
英宗复辟之后,极其厌恶南人,极尽打压手段,重用的几乎全都是北派文人。
后来宪宗皇帝即位,又通过册后、封妃、提拔致仕老臣等方式拉拢江南势力。
最终得以有充足的财力把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起义和匪患平息下去。
无论是南人还是北人,都是皇帝的臣子。
有听话的,也有不听话的。
皇帝要做的,就是利用他们之间的博弈和斗争,达到自已的目的。
陆行简只是淡淡问了句:“江南粮价现在如何了?”
张咏面色恭敬:“吾皇圣明,未雨绸缪。”
“甄瑾带着海外采购回来的粮米正在江南出货,这次赚得盆满钵满。”
御用监的甄瑾去年七月被贬出京城,实际上悄悄出海采买粮米去了。
他们并没有急着第一时间把粮米运回京城输往九边。
而是先下江南,趁着粮价被哄抬到高位,把货出给那些囤货居奇、发国难财的奸商们。
等那些奸商发现市面上居然有源源不断的粮米出现时,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