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王猛的抬头,嗫嚅着嘴唇:“父皇···”
“既叫朕一声父皇,朕就告诉你,老二,这个位置不适合你,管理好肃州,就是对朕的一片孝心了。”
嘉王行了一个大礼,头伏在地上:“父皇,儿臣愿意去肃州就藩,可临走之前,儿子有一个请求!我想去一趟天牢,想知道儿臣到底输在哪里!”
他抬起头,仁武帝看到了他眼底的不甘。
仁武帝怜悯的看着他:“你的那位好兄弟,已经撞墙自尽了,就连他的父母兄弟也在第一时间自尽,只留下了妻儿,锦衣卫审问过了,他们毫不知情。”
这也意味着,嘉王想要翻供,已经不可能了。
嘉王如遭雷击。
他慌乱的说道:“父皇,太子和马家有牵连,钦差一事很有可能是他干的!儿臣之前想要····”
“朕,早已知道。”
嘉王身子一软,跪坐在了地上。
·······
天气越来越热。
得益于王学洲升职了的缘故,他终于从冰火两重天的金銮殿门口,往内站了一点。
金銮殿上的冰盆充足,还算凉爽。
王学洲随着文武百官行完礼,便站在了原地等待着今日的早朝早些结束,他好回水泥坊摸鱼。
正常情况下早朝是在陛下面前露脸的机会,原本一群人是恨不得说的越多越好,可现在大家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了。
就在都以为今日又平安度过,准备下朝回去的时候,锦衣卫薛晋站了出来。
“回陛下,山谷关一案,已经有了结果!”
这个声音一出,所有人心中都‘咯噔’一声,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这一个月来,每隔几天朝堂上就会消失几个人,再这样下去,他们真怕自已哪天一觉睡醒也进了大牢。
毕竟真要细究起来,他们没一个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边塞军营中的叛徒抓到后,臣协助郭将军就开始着手调查叛徒之事,城门处的守备将是二十多年就入了边关的,在本地经营多年,臣废了很大一番功夫,才查到了他二十多年之前的事情,又从此人的父母身上查起,一路查到了京城。”
“此次和大理寺一起审理,在大理寺翻阅卷宗的时候,查出当年此叛徒的父母曾在恒王府当差,因为做错了事情原本是被老王爷下令打死的,但是被当时还是世子的恒王殿下求情,发配到了边塞充作军户,这才救了他们全家一命。”
“臣命人搜查,在他睡觉的床铺下面挖出来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的全都是他和恒王殿下来往的信件,其中就有指使他通敌叛国传递消息给蛮夷的信件,还抓到了几个中间传递消息的线人,证人、证据、包括叛徒的证词俱在!恳请陛下,捉拿恒王归案!”
薛晋说完,大理寺卿站出来,补充了一下京中查到的案宗和证据,还交上了潘明善和方家勾结恒王的证据,以及嘉王奶兄弟的证词,证实了嘉王也被牵扯其中。
随着大理寺、锦衣卫的下场,监察司、刑部和都察院也都各自拿出来了证据来,矛头直指太子,但却无一人敢直接提,只拿东宫詹事说事。
太子的脸色变了又变,但却不敢打断。
已经破罐破摔的嘉王反倒没什么可怕的,只一味的盯着太子,冷笑声不断,听得太子几次拳头紧了松,松了紧。
文武百官静静地听着,暗地里抽了一口又一口的冷气。
此事要不是仁武帝担心一下子处置了太多官员造成朝廷动荡压了压,没让他们报出太多人来,今日朝堂上还得再少一小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