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清朝求生记第六百二十一章 > 第168部分(第3页)

第168部分(第3页)

云锦吩咐下人们将饭菜摆好之后,才去堂屋里请康熙和两位阿哥用膳,并让奶妈先把元寿带到里屋去喂奶,刚才做菜之前,云锦已经将奶水挤好了。

“每次到云锦这儿来,就能感受到乡野之气。”康熙坐好之后,看到桌面上的菜,就笑了起来。

“皇上不喜欢吗?”云锦忙问道。

“喜欢,农业乃国家之根本,”康熙笑着摇头,“我岂能不喜欢农家菜呢。”

“皇上圣明。”这康熙也真是会夸奖自己,现在桌面上这些菜,也许摆到现代,还可以称之为农家菜,可是在清朝,有几个最基础的农民能经常吃上这样的饭菜呢?只是他是皇帝,说出来的话云锦总是要捧着点儿的。

现在乌喇那拉氏不在,侍候康熙用膳的活儿自然也是云锦的了,她站在康熙的旁边,依着他的眼色和吩咐,不时给他挟着菜,一顿饭下来,站得脚都软了,幸好自己在厨房里先掂了些,否则还不得饿晕过去啊。

这顿饭康熙吃得很香,用时也就长了些,等他们好不容易用罢了膳,云锦又请这几位大爷到堂屋中落坐,让人呈上了准备好的果盘,都按照云锦的要求切成了可以入口的大小,上面还插了木签,方便他们取用。

“方才朕说的‘存留养亲’之事,你们要多加留意,尽快的让人实施下去。”康熙一边吃水果一边对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说道。

存留养亲,云锦在一边听的一头雾水,这是什么东西?可能是因为有些累了,或是在院子里呆的,警觉之心降低了,脸上也跟着**了疑问之色。

“云锦看了那么些书,连什么是存留养亲都不懂吗?”康熙看到云锦的神情,就笑着问她。

“皇上,云锦看书只图好玩,不求甚解,未能明白此话的意思,真是惭愧的紧。”云锦赶紧做出一副羞愧状。

“老四,云锦是你的人,你跟她说清楚吧。”康熙跟四阿哥说道。

四阿哥淡淡的看着云锦,眼神中透露出自己丢了他的人的神情,可是这也能怪云锦啊,自己也不想当官,看书只是解个闷,要那么博才做什么?再说,不是有句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吗?怎么到了他们这儿就行不通了呢?一个两个的要自己看书写字,看书也就罢了,可是写字真的不是云锦的喜好啊。

四阿哥虽然对云锦的“无知”有些不太愉快,但还是遵从康熙的命令最简练的语言把存留养亲的意思讲给了云锦。

原来这“存留养亲”,是指犯了死刑、流刑、徒刑等人,如果该罪犯家中有需要其奉养的直系血亲,可以暂时免除刑罚,准许死刑犯在家“侍亲缓刑”,准许流刑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到被奉养人去世后,再令罪犯服刑的制度。这种制度从北魏时期就开始了,此后唐、宋、元、明都将其列入律典之中它是根植于我国儒家孝道文化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是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法律家族化、伦常化的体现。

康熙这次要增加“存留养亲”

的基本内容是,凡犯死罪而不是常赦所不原的,高、祖父母及父母年在70岁以上又有疾病需要有人侍养的,家中又没有成年丁男或半成年男子,可以根据他犯罪的情节皇帝亲自决定是否处以死刑;若犯徒刑与流放配罪的,就杖一百罪可收赎金,以便他能够在家奉养父母。

云锦听明白了“存留养亲”的意思,口头上称赞康熙仁心为怀,面上也尽量做到不显,可是心里却是在暗叹,虽然在这个世界里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虽然比这时候的法制环境要强上太多也未见得能做到绝对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也不能这样啊不是摆明了给人留下空子可以钻吗?再说了,你对罪犯这么优待让受害人情何以堪哪?

只是云锦这种表里不一的行径却是没有瞒过她的枕边人四阿哥,在送走康熙和十三阿哥之后,他很直截了当的问云锦对这个“存留养亲”是否有其他的看法,难不成觉得这流传了上千年的制度有什么不妥吗?

“这存留养亲是朝廷对百姓的德政,是皇上重视孝道的仁心,云锦哪里会有什么意见?”云锦笑着想把话题岔过去,“对了,爷,您看皇上还是真喜欢元寿,元寿这小子也是怪了,跟皇上倒是自来熟。”

“他们是祖孙俩,血脉相连的,亲近些也是正常的,还有,那是爷的儿子,你别小子小子的乱喊,”四阿哥白了云锦一眼,“别跟爷耍你那小聪明,对那个存留养亲有什么看法,还不痛快的说出来。要是现在不说,那以后就别说了。”

“云锦是觉得这有些个问题弄不明白,本也想着问问爷呢,只是碍于这是皇上的意思,所以才有些犹豫的,”云锦听四阿哥这话,也不好再矫情儿了,现在他愿意和自己讨论朝局,是对自己有那么一份信任,如果自己只顾着明哲保身,藏着掖着,那恐怕他以后就再也不会和自己说这些事儿,“这个存留养亲所应用的人,都是些应该判以死刑或流刑的人吧?”

“是,”四阿哥一点头,又加上句,“还有徒刑。”

“也就是说,这人都是些重犯了,他们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却没有得到惩处或是惩处的很轻,会不会引百姓对朝廷法制的怀呢,也许他们会觉得,既然他犯下了这么大的事儿都不用受处罚,那我也可以去犯些案子了。”云锦先说出第一点。

“这个问题刚才我和老三跟皇阿玛也说过了,”四阿哥神情平静的说道,“对适用于‘存留养亲’的从轻处罚,自是要将理由公之于众的,这样那些百姓也就知道这种情况只是特例,不是对所有人的,那么他们也只会感念于皇阿玛的对孝道的重视,而不会乱来了。”

“可是些独子呢,有没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份而无所顾忌的犯案呢?”云锦看了看四阿哥,就自己了解的他而言,应该不会把事情想的如此简单的,想来这是康熙的想法,当然也不是说,康熙看问题就简单,只是他对名声有些看重而已,所以云锦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接着问出第二个问题了,“而且,也未见得独子就一定是孝顺的。听说,如果子孙不肖,还不如没有呢。”

“这个我们过了,反正这种案子都是要上奏给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