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烈深吸一口气,手指轻搭板机,屏息闭气,稳若磐石,全身每一个细胞,仿佛都进入静止状态。透过十字准星,目标的眉宇额头,是那样的清晰真切,似乎也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一刻降临……
四百米——就是现在!
狄烈以一贯的自信与果决,干脆利落扣下板机。
来自八百年后的高精尖子弹,从枪口制退器淡淡的白烟中喷射而出,高速旋转,带着死神的邀约,扑向目标,血光崩现——
几乎同一时刻,一道强烈的闪电,划过海岸的上空,旋即一声霹雳惊雷,炸得头皮发麻,两耳失聪。
当南宋百官抱头如鹌鹑,四下躲避时,不知谁无意中向某处一瞥,眼睛差点凸出眼眶,伸手颤指,啊啊有声,半晌才发出一声变调的惊恐尖叫:“秦相公、万俟御史,被天雷爆头啦!”
天健四年,岁末最后一天,狄烈完成了他穿越生涯的最后一击——一枪穿俩,连环爆头!
秦桧,万俟卨,死。
……
长安,皇宫,西北秘阁,神枪殿。
狄烈将巴雷特狙击步枪的撞针卸下,插入衣袋,然后将组装好的完整枪械,轻轻安放在大殿正中的红黑描漆枪架上。
他已经完成了这个时空赋予他的历史使命,而这把伴随他孤胆杀敌,绝地反击,纵横疆场,制霸天下的大狙,也同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个人,一把枪,演绎了一段传奇,缔造了一个帝国。进而影响历史,改变华夏,扭转世界。
一切,都不同了。
对于这个王朝的未来走向,狄烈并不打算在有生之年强行推行什么民主、立宪之类的东西。他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利用自己开国君王的威望,对现有政策施加影响,在不至于过分损害既得利益阶层的基础上,逐渐解放下层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上层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某个喷发点的时候,量变必将引发质变。到那时,整个社会,也将会走向一个新时代……
循序渐进,平稳发展,虽然慢,但稳妥。一百年不行,那就二百年、三百年——中国,还有很多时间……
狄烈负手凝视着这个生死相随的伙伴,许久、许久……默默转身,踏着箜箜的足音回响,步出殿堂。空旷的大殿中央,巴雷特狙击步枪那烤蓝流莹的流线形枪管,在幽暗的殿堂里,散发着泠泠寒芒……
殿门轰然关闭,一段不朽传奇,就此永远尘封。
~~~~~~~~~~~~~~~~~~~~~~~~~~~~~~~~~~~~~
(本书即将完结,明日放出大结局,给狄烈与朱皇后划上一个句号。当然,这句号是圆满的抑或是……嗯,敬请稍待。)(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 结 局
(白银大盟!!!这是本书完结之际,收到的最好礼物!谢谢凤栖梧桐626!谢谢!!)
~~~~~~~~~~~~~~~~~~~~~~~~~~~~~~~~~~
巍巍太行山,漫漫井陉道。
一辆样式普通的厢车,晃悠悠地行驶在之字形山道上。山顶最高处,奈何关依旧渊亭岳峙,巍然屹立,只是那上百个射击孔,已不再有火枪探出。奈何关已经开放,可自由出入;天枢城,也辟为旅游胜地与纪念堂。昔日的雄关要隘,军事重镇,已变成华国大地上寻常风景。
厢车进入东关城,缓缓停下,御手敏捷跳下车,将踏板放下,恭身谨立一旁。
车帘掀开,一身戎装,外罩大麾的女卫官莫青莲当先而出,警惕地四下巡视一番,方才按铳侍立于车旁,随后出来的——竟是朱皇后。
朱皇后头戴帷帽,薄纱遮面,衣着很是寻常,素色褙子,团花襦裙,看上去与一般出行妇女,无有不同。
朱皇后出得厢车,莲步轻移,来到奈何关楼门前,拾阶而上,曲折回转,步入第三层防御室。然后,站定在那个留着淡淡印迹的地方,双目晶莹,默默啜泣。莫青莲低垂着头,眼眶红红的。
良久,朱皇后用手帕试了试脸,转过身,道:“走吧,到烈士陵园去看看她与她的姊妹。”
英烈峰风景如昔,玉栏雕切。松涛如诉,那巨大的剑形纪念碑依旧巍峨,女兵陵园、魂兮归来堂,一切都是那样熟悉。
朱皇后仔仔细细看着每一幅画像,纤纤素手抚摸每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芳名。莫青莲怀抱着的一大捧鲜花,被朱皇后一点点散尽,直至最后来到朱婉婷的墓前,所余鲜花,尽数献上。
朱婉婷的坟头整洁干净,几乎没有一根杂草。青石板地砖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然平日有人维护,而且很是用心。
朱皇后正在坟前默默垂泪,那御手却从后山小道匆匆赶来,距朱皇后十步之遥。恭声道:“娘娘。那道人在草庐里。”
朱皇后闻声一颤。伸手按了按起伏的胸脯,深吸一口气,尽量平稳声音道:“前头带路。”
莫青莲将帷帽呈上:“娘娘。山间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