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正是为了名正言顺的收回兵权,快速集权于中央,才分封诸王,并无条件赐予他们三个护卫。”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陛下这一辈子造了二十个儿子,那就是六十个卫的兵力,直属于他老朱家。”
“一卫五千六百人,三卫就是一万六千八百人,六十个卫可就是三十多万的朱家军啊!”
“除了这三个护卫之外,地方府兵,也受藩王管辖,这就直接掌控了天下兵马!”
“唯有勋贵们交出兵权,才能让皇帝放放心心的,让他们善终!”
说到这里,林昊还用替皇帝打抱不平的语气道:“我也不知道那些勋贵怎么想的,明明就是为了他们好的国策,还要跟着文官一起闹腾。”
“至于那些文儒,除了所谓的‘以史为鉴’,他们还会个什么?”
“他们除了知道西周大搞分封制,导致诸侯坐大,战乱不止,除了知道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还能知道个啥?”
“他们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祸乱都是开国之君死了之后,后面的君王处理不好导致的。”
“开国之君活着的时候,这分封制度,就是可以快速巩固统治的好制度!”
“政策,从来都不是对错二字,就可以轻松评判的。”
“政策,从来都是‘因时制宜’或‘因地制宜’的。”
“在陛下当政期间,这分封制度,就是最好的巩固手段!”
说到这里,他还看着应天府的方向,一脸嫌弃道:“说句实在话,陛下还是太仁慈了。”
“我要是他,还能更加强硬一些!”
“这些个文儒,就是吃准了陛下不敢背骂名,所以来联名反对。”
“要是找一个刺头出来,庭仗个五十大板,这些个文儒就不敢反对了。”
朱元璋听着林昊的这番话,一时之间,竟然忘记了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
要不是这里没有桌子,他直接就要当着马皇后的面,演一出‘拍案叫绝’。
可就算是这里没有桌子,他也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后就激动无比的笑道:“对对对,你说得太对了。”
“这些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的文儒,只知道所谓的‘以史为鉴’,却不知道‘因时制宜’或‘因地制宜’。”
“这些个勋贵也是,只知道陛下要抢他们的兵权,却不知道陛下是为了给他们善终。”
“每次咱看到陛下为此事焦头烂额,都很想让他干脆来个杀鸡儆猴!”
“可咱毕竟人微言轻,不敢妄言政治!”
“。。。。。。”
马皇后看着此刻的朱元璋,也是再次满意的笑了笑。
很明显,他林昊不仅只是过关了而已,而且还成为了他家重八的‘知音’。
柳如嫣看着面前这位,实际上就是‘兼职暗查钦差’的郭老爷,有了这样的反应,也是由衷的为她家林大人高兴。
她也是万万没想到,她家林大人除了可以很好的治理一方之外,还有国士之风。
可也就在她们二人如此思索之时,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却是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不对啊!”
“咱之所以问他这么个问题,只是为了让他回答得和那些文官差不多,好让咱家妹子也认为,他和咱不是一路人。”
“怎么会是这样?”
“他竟然回答得咱也跟着拍案叫绝?”
朱元璋想到这里之后,他再次抬眼看林昊之时,眼里也有了明显的‘刮目相看’之色。
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个林昊这么年轻,就有如此独到的政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