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开了还会败,大树老了也会衰;没有一世的晴空,没有终生的畅快。总是艳阳过后有乌云,总是平坦之末有歧路;总是有笑又有哭,总是无邪过去是无奈。”我们又何必整天忧心忡忡地惶惶度日呢?
幸福还是痛苦,都凭你的感受。俗话说:“想开一点!”那我们又何必不真的想开一点,学会洒脱,潇潇洒洒地奔自己的前程呢?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一种洒脱,藉此诗意的挥洒,你便抛却了无尽的离愁。
“醉卧沙场君莫矣”是一种洒脱,藉此浪漫主义的注入,你便走进了超越生命空间的殿堂。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是一种洒脱,藉此调侃的语气,你便远离了无绪的烦忧。
洒脱既可以说是一种外在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有这样一个人,他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从这个世界上精心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算起来,人最轻松的时候,一是出生时,一是死亡时。出生时赤条条而来,背的是空篓子;死亡时,则要把篓子里的东西倒得干干净净,又是赤条条而去。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得了金钱,又要美女;得了豪宅,又要名车;得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篓子里的东西比别人放得少,哪怕是如牛负重,心为形役。这又岂能不累?要想真不累,其实也容易得很,只消把背篓里的东西扔出去几样。可每往篓子外扔一件东西,我们都会心疼得流血。那就干脆换个思路,给自己找心理平衡。那么,当你感到生活篓子里的东西太重因而步履蹒跚的时候,你不妨再看看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看看他们同样也在拼命地往篓子里捡东西;你就得安慰自己,你装的东西多,是你的本事大,别人想装还装不进来呢。
你还得明白,生活篓子里的东西越多,你的责任就越大。譬如说吧,你打算买一款名车,也就是说往篓子里放一件人人羡慕的宝贝,那么你在享受舒适的时候,责任也就来了:名车的花费肯定比一般小轿车要高,你对它被人觊觎、遭窃的担心也更大,你可能要经常处在不安的情绪中,但你与家人开车出门换来的无数羡慕的眼光,或许就是对你的弥补。
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在篓子里多装东西,就得比别人更辛苦。既然样样都难以割舍,那就不要想背负的沉重,而去想拥有的快乐。
人要活出一点味道,活得有点境界,就得学会摆脱紧张。而摆脱紧张的最好办法就需要来点洒脱。洒脱既可以说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要做到洒脱,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化功利意识。不要把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为看得那么重大。不妨设想一下,这个世界离开了谁地球不也照转吗?人的功利意识或者说使命意识太强,相对来说,其精神负载就大,其压力就大,也就必然活得比别人紧张。但是,也有一种身负重任者却往往忙中偷闲。有的人即使担当天下大任,也能够表现出一种闲态,比如在军事活动频繁之时,诸葛亮仍旧羽扇纶巾,谢安仍旧是游墅围棋,这是一种潇洒,也是一种能力。只有这种闲情逸致才能成就他们遇事不惊的本领。苏东坡为官时不也很有一番洒脱之情致吗?如果没有这种洒脱不是你办事能力太低,就是你的私欲过重。
洒脱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心灵境界。洒脱是使你心灵田野丰收的养料;是使你浮游尘土的飞翼;现代人难以做到洒脱,但一定会崇尚洒脱。但是,洒脱不一定需要太多,只要有那么一点,就能使你获得生活的所有愉悦!
不生气的智慧:
蝇营狗苟是束缚心灵之绳,患得患失是喷涌遗憾的井;坦坦荡荡潇潇洒洒,前路,有无限的风景。
12.卸下“烦恼”的包袱
《菜根谭》中讲到: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意思是说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主义思想的左右,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能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脱俗的圣贤境界。
追求本身是一种高尚的活动,但只有走得进又能走得出的人才是高人。经商是为了发财,但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求学时为了报效祖国,但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从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但不能为了当官不择手段。如果为了求取功名富贵而不择手段,为了博得仁义道德的美名而虚情假意,即使取得了功名富贵、博得了仁义道德的虚名,也会失去真正的意义。
人必须懂得放弃,离开那些看似美好,却不能使人再进步发展的方向。人必须不断在放弃中前进和生存。
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人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还不如“卸下”一切烦扰你的人事,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佛家的智慧告诉我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长寿之本。贪图小便宜,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哲人们讲过,世界上最短暂的是时间,最长的也是时间。因为时间的长与短缘于人们的心理感受,在充满快乐的时候,“良宵一刻值千金”,在充满期盼的日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布满愁云的时候,“忧人愁夜长”,这就是时间的相对论。故放宽心,知满足,想得开,就永远宽广快乐;常杞人忧天,不知足,放不下,只能时时郁结。所以方寸之间放得下大千世界,才是豪迈者的胸怀。
有这样一则故事: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这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难怪乎古人要说“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了。
有一个叫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他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昨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他就是秦裕。
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辩证法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体操王子”美誉的李宁,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办实业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功吗?如同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一样,一切的荣耀或巅峰状态也都会被抛到身后或烟消云散的。
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卸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不生气的智慧:
人必须懂得放弃,离开那些看似美好,却不能使人再进步发展的方向。人必须不断在放弃中前进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