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隋在哪里 > 第六章 屯垦戍边(第2页)

第六章 屯垦戍边(第2页)

老农又点了点头。

“现在边疆人民安居乐业,这都是屯垦戍边的将士长期扎根边疆,守卫边疆的功劳。现治理边疆初见成效,且自古英雄爱美女,大户人家三妻四妾很常见。如果因此而严惩屯垦戍边的士卒,必将动摇他们的士气,如果失去守卫边疆的士卒的保护,边疆那些父老乡亲将会重新遭受野蛮突厥人的打劫,你的妻女极有可能会被顺道掳走。李富贵纳你家女儿为妾,你们父女还能经常见面。如果被突厥人掳走,你们父女今后就很难在谋面了……孰轻孰重我相信你心里自会有杆秤。我们隋朝是礼仪之邦,华夏儿女大都奉行孝道,孝敬长辈,我想今后李富贵一定会善待你女儿,孝敬你,你就好好回去做你的老丈人,安度晚年吧!”

老农听了隋文帝的一席话,前思后想感觉隋文帝讲的颇有道理,便主动撤回御状,返回老家了。

李富贵这边一听到老农到隋文帝那里告御状,自知理亏的他吓的是魂儿都要丢了,想想此次必定在劫难逃,小命不保!甚至已经准备给妻儿老小留遗书了。当看到隋文帝对他网开一面,不予处理时。李富贵如释重负,顿时感觉宛如获得了重生,对隋文帝感恩戴德,决定痛改前非,立功赎罪,誓死报效国家,建设边疆,守卫边疆!从此对小妾礼遇有加、尔侬我侬,对老老岳父孝敬如亲生父母,这段姻缘在边境一时被传为佳话。从此边境的居民都争相与屯垦戍边的将士结亲,并以能与戍边的将士成为一家人为荣……边疆呈现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场面。

隋文帝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大事上高瞻远瞩,小事上亲力亲为,致使国家政通人和,国富民强。隋朝有如此英明的皇帝,国家有如此节操的将军,军队里有英勇顽强、舍身报国的士兵,再强大的敌人在大隋的铁军面前也只能是望而却步,退避三舍。

隋文帝特别能掌控人心,这与他也是武将出身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最明白将士们需要什么: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只有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他们才会为自己为国家卖命。所以每次只要将士们打了胜仗隋文帝都是对他们重赏,并且对死去将士的家属给予安抚。对于战士们来说,如果他们在战场上战死了,他们的家人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国家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才会在战场上不要命的杀敌。

同时隋文帝还明白,将领们不仅需要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他们充分信任,并能对他们知人善任,推心置腹,这些往往比丰厚的物质奖励更重要。当年韩信就是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当他遇到猜忌时,虽然手握重兵,也绝不做背叛大汉的事儿。解决好突厥问题,隋文帝便将达奚长茹调到了南方,让他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事。隋文帝亲口对他说:江陵是要害,是国家的南大门,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心了。过了一年多,达奚长茹在任上去世,可用一首诗总结一下儿这位赤心忠胆的老将军的一生。

身披铠甲急急行,千呼万唤迟迟归。

长年累月守边境,妻儿相聚皆梦境。

安得三赐克隆身,一身边疆守国门。

一身小城伴妻儿,一身故乡敬双亲。

驱除鞑虏上战场,挣的功名报亲人。

孝恩未尽老人去,无暇育儿初长成。

暴风骤雨浑不怕,闲言碎语如风刮。

口渴吞过阴山雪,双脚丈量边境线。

举首独赏边关月,低头倍思梦中人。

三军将士尽值守,横刀立马镇边关。

横眉直面边关风,手握长枪守国门。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伴吾行。

镜中发白人精神,宝刀未老铸军魂。

唯求民族团结亲,一杯清水情谊深。

华夏突厥一家亲,携手共建边疆稳。

卸甲归田心系国,多少梦里返沙场。

壮志未酬身先老,心有余恨鬓毛衰。

感谢祖国传使命,重披战甲奔边疆!

身上淌着军人血,终身使命守边防。

向天再借五百年,守得边疆永安宁!

府兵制经过完善后,在弘化试行一年初见成效,隋文帝便在全国边境迅速复制。再加上多年来国家在对突厥开展“远攻近交,离强合弱”的外交路线,隋文帝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最终彻底解决了边境问题,降服突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