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做人要简单 > 第5章 打破常规因事而变(第2页)

第5章 打破常规因事而变(第2页)

3、因势而变,借力办事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力量可以解决的,因此,只有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乘势而为才会取得成功。聪明的办事者都善于借力、借势去营造有利的氛围,从而为他们的生活化解了难关,铺平了道路。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被立为太子,小儿子叫共叔段。母亲姜氏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想废掉寤生的太子,改立小儿子。只是郑武公不同意而不能得逞。郑武公去世后,姜氏与共叔段合伙秘谋夺取寤生的大权,不想败露了,共叔段自杀身亡。当寤生得知母亲为弟弟出谋划策之事后,非常气愤,把母亲送出京都,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可是,没过多久,继位当国君的郑庄公寤生就后悔了。

郑国之臣颍考叔得知此事,提着狩猎得来的猫头鹰来到京都,以向国君进献野味之名来拜见郑庄公。

“你进献的是什么野味啊?”郑庄公笑着说。

颍考叔急忙上前,回答:“禀国君,这种鸟叫饕,极不孝。小时候它母亲哺食喂它,长大了却不懂回报,反倒吸食母亲的肉。所以人们都捕捉它,将它煮着吃。”

吃饭的时候,郑庄公命人赐羊肉给颍考叔吃,颍考叔接过羊肉,先挑出——块上好的羊肉包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一边,然后才开始用餐。郑庄公看他这样做觉得奇怪,便问颍考叔为什么不吃那块上好的羊肉。

“我家有八十岁的老母亲,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羊肉。主公赐我这么好的羊肉,老母吃不到,我哪里能咽得下去?我想将它带回去给她老人家尝尝,想必主公不会责怪我吧。”颍考叔说。

郑庄公听了,长叹—口气,“你真是孝子呀!”说着,两眼涌出了泪水,“你有母亲可奉养,能够尽儿子的孝顺之心,我却不能了。”郑庄公停了—下,又说:“为子不能尽孝,为臣不能尽忠,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说完,脸上表情十分悲戚。

颍考叔装着不知情的样子问道:“姜夫人不是还健在吗?大家都知道主公十分贤孝,对姜夫人的话惟命是从,主公怎么能说不能尽孝呢?”

郑庄公长叹一声,把母亲姜氏已经送出京都之事告诉了颍考叔,并说:“当时这件事处理得太草率,现在想来很是难过,无耐已经立誓言。真是追悔莫及呀。”

“大家都说主公至孝,主公现在一定非常想念姜夫人。如果觉得曾经发过誓,一旦见面就失去威信的话,我倒有一个办法。所谓黄泉就是地下的泉水罢了,其实就是地下的意思,不一定非等到人死了才到地下。如果让人挖个地道,在地下修一座宫殿,先请姜夫人住在里面,主公到那里去见她,不就是‘不到黄泉不相见’吗?见面后再把夫人接上来,这不是两全其美吗?”颍考叔听了郑庄公的话后,开导地说。

庄公听了非常高兴,连声称赞颍考叔的孝心和忠心,更称赞他的聪明才智。就这样,郑庄公按照颍考叔的办法把母亲接回京都荥阳。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为美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颍考叔的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郑庄公作为国君当然不能言而无信,不对自己的誓言不履行。那样的话,他会失之以威,失之以信。当然,郑庄公不便与母相见不仅仅就这一个原因,其中还有更为复杂的气愤与感情对垒的因素。要知道,虽然姜氏为郑庄公之母,但她曾经谋划与弟弟一起加害于他,这种行为孰可忍而不可忍,孰可愤而不可愤。但话又说回来,她再那么行为不端,也还是他的母亲,而且弟弟已经自杀,她不可能再为了“王权”而与他过不去了。何况,赶母出都是他一时太气愤不冷静而草率作出的。这就是郑庄后悔将母亲赶出京都荥阳的真正原因。

为子要尽孝,为臣要尽忠,这是顺乎自然,顺应社会,合乎情理的客观要求,对国家、社会有利之道。郑庄公当然更不愿违背。这就是一种“势”,而颍考叔正是抓住这个“势”,利用送猫头鹰,借机指出为子不孝必遭众人憎恨的道理,以最好的羊肉,自己舍不得吃,留母亲吃,以及偷梁换柱,变通地给郑庄公违背誓言找了个借口等方法对郑庄公进行开导,引导,从而使郑庄公打消了顾虑,不再犹豫,抛弃前嫌,与母亲相见。

乘势而为,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该办的事。生活中不少人希望以一己之力办事成功,殊不知这样做容易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顺流风而行,乘势而行。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人生道上,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要求我们顺应时势,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他人;无论是对待机遇,还是对竞争,要及时地捕捉到尚以“可能性”存在的“势”,然后,尽其所能地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把它变为现实。这样,顺利和成功将会更多地陪伴我们。

智慧絮语:

生活中办事因势而变,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该办的事。有些时候办事能利用对方的对立思想情绪,有意识地反过来说,反过来做,使对方与你唱反调,也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4、别出心裁,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世界是变化的,任何一种产业都在不断改良以适应市场不断改变的需求,成功的人总是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业,因而,他们往往成功的最快,最直接。

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社会里,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开会空谈上,不如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发挥自己的决断力,才能抢先一步,赢得先机。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出现一股寻金热,许多人都怀着发财梦争相前往。

当时,一个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想去碰碰运气,然而,他却穷得连船票都买不起,只好跟着大篷车,一路风餐露宿赶往加州。

到了当地,他发现矿山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而这些寻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没水喝。许多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抱怨“要是有人给我一壶凉水,我宁愿给他一块金币!”或“谁要是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一顿,我出两块金币也行”。

这些牢骚,居然给了亚默尔一个灵感,他想:“如果卖水给这些人喝,也许会比找金矿赚钱更容易。”

于是,他毅然放弃挖金矿的梦想,转而开凿渠道、引进河水,并且将引来的水过滤,变成清凉解渴的饮用水。

他将这些水全装进桶子里或水壶里,并卖给寻找金矿的人们。

一开始时,有许多人都嘲笑他:“不挖金子赚大钱,却要做这些蝇头小利的事业,那你又何必离乡背井跑到加州来呢?”

对于这些嘲笑,亚默尔毫不为之所动,他专心地贩卖他的饮用水,没想到短短的几天,他便赚了6000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

在许多人因为找不到金矿而在异乡忍饥挨饿时,发现商机而且善加运用的亚默尔,却已经成了一个小富翁。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在变,时势在变,事态在变,生活在变,人类每一个个体也都在变。要适应环境、时势的更迭,应付事态、生活的变化,就得学会随机应变之术。荀子曾说:“举措应变而不穷。”能够随着时势、事态的变化而从容应变,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立业不可或缺的本领。尤其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生活千变万化,更需要人们学会应变、善于应变、精于应变。

俗话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识时务?就是能够认清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能够跟着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动。因而无论古今中外,只有识时务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俊杰。反之,如果不识时务,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和限制,逆势而行,盲目蛮干,其结果只能是以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或被时代的车轮远远甩在后头,最终一事无成。

凡事都要想到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一面,方法也必须讲求创新,因为人是善变的,任何一种产业都必须不断地改良,以适应市场不断改变的需求。

有人说:“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才。”但是,我们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编号第一千万个,即使挤破头也改不了一窝蜂的本性。其实,想成功就应该出奇制胜,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这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