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做人做事简单真实的句子 > 第5章 打破常规因事而变(第3页)

第5章 打破常规因事而变(第3页)

中国有句古话:“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所以,大凡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

别出心裁,就是想出不同一般的好主意。别人做的,自己做;别人没有做的,自己抢先做;别人不敢做的,自己敢做,敢于争天下。

智慧絮语:

时代在变,事物和人们的思维也同时都在改变,惟有能够随着时代潮流灵活应变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5、以不变应万变

庄子说:“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庄子·在宥》)倘若扰乱了自然的客观规律,违背了事物的本性,自然的变化发展就会无法顺利进行。我们“顺应自然”,具体到“顺应时势”,既要遵循某一“自然”、某一“形势”、某一具体规律办事,也要遵循事物运动的普遍性规律而行,这一点是不变的。倘若要改变了,那就不是“顺应自然”、“顺应时势”,那就是“扰乱”客观规律。从“顺应自然”、“顺应时势”这一点来说,它也是同一的,一以贯之,不能改变、闪后断裂的。它就是“一”,就是“不变”,那些不断变化的万事万物以及它们千差万别,随着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变化有着不同运行方式的规律则是“万”,则是“万变”,我们要抓这个“—”和“不变”,以“—”治“万”,以“不变”应“万变”,这既是“顺应自然”、“顺应时势”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更高意义上的“随机应变”。

不变应变,并非是看着变化而无动于衷,而是在静观中抓紧时间,积聚力量,搜集情报,并进行多种准备。有时,则是为了全局利益,暂且牺牲局部利益。总而言之,如果这条策略运用得当,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刘秀参加绿林起义后,立下了许多战功,引起更始帝刘玄的猜忌,刘玄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还杀死了战功卓著的刘缤,刘缤正是刘秀的兄长。刘秀忍辱负重,才免遭杀身之祸。后来刘秀投往邯郸,因故与统治这里的赵缪王之子刘林结怨。刘林拥立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自立为天子,派人进攻刘秀,并悬赏捉拿。

当刘秀他们刚赶到蓟城时,王郎悬赏捉拿他们的文告也传到了。

刘秀把随行的人都召集起来,商量下一步怎么办。大家几乎异口同声:“返回长安,让更始皇帝发兵平叛。”耿弃站起来反对说:“王郎的兵马正从南边开过来,我们迎头往南走,岂不是自己寻着去送命。渔阳和上谷驻有上万骑兵,个个能征惯战,把他们调下来,准能消灭邯郸的那群虾兵蟹将!”

尽管耿弃说得风趣幽默又在理,可大家看耿弃还是个小娃娃,靠不住,赌气地说:“我们是南方人,要死也死在向南的方向上,北边人生地不熟的,去那里找谁?”

刘秀生气了,说:“耿弃年纪轻,可年轻老成,父亲是上谷太守,我们去北方,他会成为北道主人的。”

屋里面还没有议出个眉目,外边却传来一片嘈杂声。门口担任警戒的人进来报告:“街上汇集了一大堆人,口口声声喊着要捉拿刘秀,正在向这里靠拢!”

原来,蓟州城里有个叫刘接的人,是汉武帝的第六代孙。他虽为皇家后裔,但贪图王郎重赏,与县令勾结起来,带了一帮人马,要把刘秀押到邯郸请功。

冯异、邓禹、王霸等一下子跳起来,拖着刘秀就往外冲。可城门已经关闭,大街上的人越聚越多,一片声喊着“不要放走了刘秀!”

铫期自告奋勇在前边开路。只见他双手挥舞画戟,一边走一边喊:“真正的皇帝就在这里,敢拦挡者斩!”有几个躲得慢了点的,果真被他刺翻在地。王霸握着一柄明晃晃的长枪,双目怒睁作为殿后。冯异、邓禹领着其余的人,手执各式武器,围在刘秀四面,牢牢保护。那些想捉刘秀的人都给唬住了,远远跟着,谁也不敢贸然靠近。铫期赶跑南门的守军,打开了南城门。众人一溜烟地出了蓟州城,向着南面狂奔。奔跑了大半天,看看后边的确没有人追了,方才停下来喘口气。

刘秀检查了一下部队,幸好没有一个人受伤,但却不见了耿弃。没有耿弃,向北去没人带路,他们只好继续往南走。

走大路害怕不安全,便专挑没有人烟的小路走。第三天清晨,他们进入了饶阳县。路边上有个破旧的小房子,上边刻着“芜蒌亭”三个大字。刘秀让众人进去休息一会儿。

好几天水米未曾沾牙了,一个个饿得前胸紧贴着后背。刘秀心力交瘁,显得更为疲困,眼前一黑,竟昏死过去。邓禹、王霸赶忙把刘秀抱在怀里。冯异脱下自己身上的坎肩,到附近一家农户换了半碗豆粥,趁着余温喂到刘秀嘴里。刘秀喝完豆粥,身上开始有了些热气,挣扎着睁开了眼睛。大家松了一口气,搀扶着刘秀,摇摇晃晃进了饶阳县城。

饶阳县城中央有个专门负责接待过往官差食宿的传舍。刘秀看大家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再继续前进了,便硬着头皮,进了传舍,刘秀为避免被认出,就化装成王郎的使者,让驿丞赶快拿饭菜出来。

传舍中的官吏见他是王郎的使者,便送上食物。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诱人的香味扑鼻而至。王霸、铫期也不用筷子,两只手抓着饭菜猛往口里塞,眼珠子噎得直往上翻。在一旁观察的驿丞犯了疑,邯郸来的官差怎么跟逃难的人一样。便使了个心眼,悄悄溜到外边,擂响驿舍门口的警鼓,一边擂鼓一边喊:“邯郸将军来了!邯郸将军来!”

铫期、王霸塞进嘴里的饭也顾不上往下咽,一口吐到地上,抽出刀剑,破门而出。

刘秀也在众人的保护下坐到车上。

他抬头向四周看了看,县城里边人山人海,像这样跑是跑不出去的。转念一想,如果邯郸真的派将军来,自己手下这些疲惫不堪的人是逃不掉的,就又从车上下来,慢慢走进屋中坐下,说:“让邯郸将军出来见我,我要问问给他安排的事情到底办完了没有。”

过了很久,刘秀才乘车离去。传舍中的官吏见刘秀镇静异常,一时弄不清这些人的真伪,只得把他们放走了。刘秀从饶阳脱险之后,到了信都,在信都太守任光的帮助下,召集了四千人,又先后攻下堂阳、赀县等地,慢慢壮大起来,终于成了统一天下的一代帝王。

刘秀的做法,正是以不变应变,他如果仓皇逃走,情况只能更糟,而他镇静自若,不为所变,反而逃过了一次危险。

智慧絮语:

办事要讲分寸,拿捏得好,水到渠成,拿捏不好,前功尽弃。机会就是变化的黄金分割点。善于变化的人,从不胡乱变化,而是能准确地抓住机会,一变就灵。如果不善于利用机会,就成了无头苍蝇,乱飞乱撞了。“机”这个字,有说不得的妙处。

6、捕捉机会,顺应“时势”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视察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于手神那样抓住时机。果断与迅速是最好的保密方法——就像疾掠空中的子弹一样,当秘密传开的时候,事情已经成功了。

这是培根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我们说时机,就是“时势”运动所赋予的有利而短暂的际遇和机会,我们人生旅途好比一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时势”或者说客观事物的运动如一列疾奔飚驶、呼啸而过列车,它们在某一时间点上相遇,“汽车”便驶上了列车车厢,也随列车威风呼啸,疾奔飚驶。我们说顺应时势,随机而变,就是要善于捕捉“时势”赐予的“机会”,不要等列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而自己还愣在那里,把它当作是与已无关的跑驹,置之不理,随它而去。

捕捉机会,把握时机,既是顺应时势、随机应变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时势、随机应变的客观要求。“时势”是飞速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大变革时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人目不暇接。因此,它赋予我们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只能在这个稍纵即逝间,发现它,抓住它,按照“时势”发展的要求去做,我们就会享受“时势”赐予我们的甜美果实。如果我们不紧紧地发现它,抓住它,让它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者根本不知道那就是机会,生活在晕晕噩噩中,那就只好做一个“时势”的弃儿,永远都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目光敏锐的人拥抱硕果而胃酸口馋。或者我们这才反应过来,扭头一看,也只能见到它的一个背影,这时再去追它而去,那就要花出更大的努力,费更大的气力了。

机不可失,失不可再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只能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留下永久的遗憾。

在机遇面前,如果我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机遇。因为机遇是不等人的。

世间让人感到可惜的就是那些不能决断的人。事情对他有利时,他不敢拍板,前怕狼后怕虎,这也顾忌那也犹豫。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机遇更不会属于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