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有训,《官员本等六事》为:学校、田野、户口、赋役、讼狱、盗贼。朕的理解,就是粮食、人口、赋税、教育、治安、军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吏操守品格,朕愚钝,判断不来,不如只看数字。粮食多了赋税多了,便是好官”
老天官也想了很久。
“陛下所言在理,却怕有些官吏,只为政绩,鱼肉百姓,竭泽而渔”
“那就先看数字,再看官声吧。此事,朕托付给老天官了”
于是君臣相礼。
校哥儿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奏对。可惜,年纪太大。
老天官推荐了袁应泰、杨鹤、李邦华三个人。这些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
户部李汝华尚书67岁,身体比周尚书差多了。圆润可亲的脸上,病容满布。
开始,还是那一套,轻赋税,开内帑。
校哥儿木了许久,突然说:
“为国开源节流,正是户部职责,老尚书久有贤名,定能为朕解忧”
老头脸红了,咳嗽不止。
“老臣无能,朝廷岁入江河日下,而今边关多事,各地天灾不断。捉襟见肘,不得已,才请开内帑”
“而今朝廷岁入有多少”
“若风调雨顺,两千万上下”
“支出多少”
“若无天灾、战事,至少一千五百万两”
“何处支出最多”
老尚书又咳嗽了,咳个不停。
“魏朝,去请太医”
“是”
“你们也退下吧,朕要和老尚书说几句体己话”
校哥儿以手指天,又以手指地。老头止住了咳嗽,下定了决心。
“臣……斗胆。而今宗藩开支,年支有四、五百万,实在不堪重负,已是年年停欠”
“这么多?!”
“在册宗藩人数,早已超十万人,年禄难以计算。”
“宗藩不是各有土地吗”
“虽然当年福王分封,一次就赐地四万倾。但也有些宗藩,早已穷苦不堪。”
“那就优先给予穷苦无地的,有地的,不急”
“老臣亦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