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曾经犯过错误的那已经是从前了,不要为此而心中羁绊,难以解脱出来。要意识到“罪性本空”。当然了,不能以“罪性本空”为借口,而不想改正自己的这些不良习气。
2007年7月7日发布于QQ博客
75、大仙的话可信吗?
75、大仙的话可信吗?
一位朋友留言:请问老师:最近遇到这么个事:有两口子在市里工作;男方父母这两年去世了埋葬在老家,每年要回家上坟,每次回来两口子就要发生口角(生气),后来找了大仙看看,大仙说是死去的人跟着他们呢才发生这些事情,听这么说,女的就骂死去的人捣鬼。请问老师,这些事情怎么看,怎么去开导他们呢?毕竟自己看不到鬼魂啊。
以下供参考。
有一位朋友是这样答复的:什么大仙啊?这不是迷信吗?女的骂爱人死去的父母,要是这个男人不生气才有毛病呢。再怎么也不能骂老人啊,而且还是故去的人。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迷信的迷失自我相信什么大仙,真是愚昧!两口子吵架啥时候都可能,看来这个女的本身就不愿意去上坟,每次去都会心理不舒服,多次出现这个原因后,不从查找自身原因入手,反而迷信的被人利用,相信什么迷惑人的话,达到不愿去上坟的目的。这个女人身上的问题最大。
这位朋友的答复我基本认同。我强调的是,他们也许不清楚佛法。应该叫他们学习佛法,按照佛法上面说的去处理,而不要相信迷信。佛法要求要正信,要内求自性,反省自己。另外,“大仙”因为有幻觉,处于真妄交辙之中,所以可能会因为相信魔境界而有意无意做坏事。相信大仙的话也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烦恼或不幸。这点要特别注意。即便有时候有点准也不可以,因为本质上是错的(不清楚佛性之理,或与之相违背),最终会害人害己。
2007年7月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76、为什么有在地狱的感觉(续五)
76、为什么有在地狱的感觉(续五)
一位朋友留言:请问老师:“过真妄交辙和意识关的人的真正痛苦和他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供参考。过真妄交辙和意识关的人的真正痛苦是心理上(即精神上)的。这种苦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带有难以自主的不良“惯性”。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苦带有“意业”苦果的成分。所谓意业,《三藏法数》:“【意业】意业,即意所起之业也,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即意恶业也;若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意善业也。”大意是说,意念(思)所起的心念的善恶的造作,叫做意业。贪欲、嗔恚、邪见,为意恶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为意善业。意业的结果为苦乐之果。业有业缘,似乎具有惯性力量。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业缘】善业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为招苦果之因缘。一切有情尽由业缘而生。”所以,真妄交辙和意识关好像明知想法不正确,似乎也难以控制(可比附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强迫症),就是这个原因。
真妄交辙和意识关的人的真正痛苦是意恶业苦果,而且意恶业缘使得不良思维似乎成为强迫性——“惯性”。
那么,由此可见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逐渐消除意恶业。方法是:1、多学习佛法。学习各种对治不良习气的方法;同时不断良性转变观念。2、随缘。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虽然强迫性“惯性”思维存在,但是仍然要有顽强的毅力,设法使自己不要胡思乱想,随缘,同时在提高修养和自控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意恶业就会逐渐消除。
2007年7月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最好的txt下载网
77、是否一味顺从利用你的善良的人?
77、是否一味顺从利用你的善良的人?
一位朋友问:老师,如发现别人在利用你的善良,该如何对待?
我们要善于观察世界,不能欺骗别人,但从自由解脱的角度看,也不可对待别人的欺骗呈默认态度。《从容录&;#8226;卷二》:“假鸡声韵难谩我,未肯模胡放过关。”大意是说,装鸡叫的声音不能欺骗得了我,我要看破现象的本质。
对于利用他人善意的欺骗这种恶行,我们要给予调伏,不可以一味姑息这种恶行。要调伏有这种不良行为的众生,使其向善。
《无量寿经&;#8226;下》:“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无量寿经嘉祥疏》:“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 唐《华严经&;#8226;五》:“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大意是说,要根据佛法调伏众生的恶行、恶心、恶习气;柔的用佛法调,刚硬的用势力调伏他;使他们弃恶向善,认识纯洁的本性。
调伏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方便,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弃恶向善,认识本性”,是一种教育,这也是慈悲的表现。
所以,发现别人在利用你的善良,我们不能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其行为放任自流,这是无能、神经衰弱的表现;要么就是视对方为敌人而毫无慈悲之心。这两种行为都不好。我们应该中道。发现问题后,对利用你的善良的人要指斥其不良行为并调伏,使其“弃恶向善,认识本性”。这是慈悲和勇敢的表现。注意,指斥调伏不是打仗,不要认为忍无可忍、被逼无奈而做出出格的举动,只要合于社会善因缘将问题解决就可以。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救度众生的红心,而不是黑心肠。要高姿态地、以出世间(超然)的心态地慈悲世人。
当然了,我们首先要反省自己的不足,举动也不可违背社会正常善因缘,不可违法犯罪,不可胡来,这些是前提。而且,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自己的修养不高,能力不够,别人又怎么能服气呢?还要多总结和运用智慧,不可逞匹夫之勇,不要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一失足成了千古恨。正是为了捍卫和平与和谐,我们才更需要智慧而非匹夫之勇与神经衰弱的解决方式。
我们在指斥并调伏那些恶行为的人时,理由必须是充分的,证据必须是确凿的。不能借此打击报复自己有成见的人。另外,指斥调伏不是因为有“势力”心,而是一视同仁,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保持一腔正气。
2007年8月2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78、婆罗门教的前身是远古佛教吗?(续)
78、婆罗门教的前身是远古佛教吗?(续)
一位朋友问:解我心疑;非常感谢!之所以问;看过一个观点;说婆罗门教在很古老的时候也是佛教;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变异演化;最终变成了后来的古婆罗门教;我觉的还是有道理的;试想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传说、神话、故事、习俗、巫术、祭祀等等好像都或多或少的存留有佛法教义的影子,虽然经历了人类久远的变迁,但善良正义却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迷失一直通过各种形式延续至今,不知我说的对吗?
供参考。你说的可能是指耆那教,而不是婆罗门教。耆那教是反对婆罗门教的。耆那教是于西元前五、六世纪左右,与佛教大约同时兴起的宗教。该教自称为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并否定吠陀经典的合法性、众神观念、祭祀仪式与婆罗门僧侣阶级制度的权威(《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耆那教】条)。耆那教最初的很多主张和佛教一致,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佛教的支派(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耆那教】条)。但其后来主张是偏激的苦行外道(或叫宿作外道,裸形外道)行为,而与佛法的因缘和合、随缘等理论相违背,所以已经不属于佛教了。
“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传说、神话、故事、习俗、巫术、祭祀等等好像都或多或少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