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明朝中后期经济状况 > 第四十章 烫手山芋(第1页)

第四十章 烫手山芋(第1页)

孟献义是天才,智商很高。经过秀儿的提醒,他开始琢磨,这里面的蹊跷之处。会不会是人参商人做了个局下了个套,或者是李东家下的套,亦或是他们联合起来,给孟献仁下套欺骗孟家的银子?

孟献义越想越有可能,至于他们的手法,孟献义和秀儿都是涉世未深,怎么也想不出来,也推算不出来,他们也没有证据说别人欺骗孟家的银子。

他们在一起商量半天,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这个事情和交易宝没有关系,交易宝被动地接受委托,按他们商议的金额如数收取押金,卖方发货,买方验货,如买卖双方对货物的质量没有争议,交易宝就应该按期付款。

二是这个事情和贷款给他们的柳家表面上没有关系,因为柳家借钱是人参交易之外的另外一个合同。从表面上看,不但没有关系,还要感谢柳家在孟李两家银两短缺的时候仗义出手相助。

可是任凭他们想破头,也想不出哪里出了问题。因为孟献仁是全程参与验货环节,还有老掌柜和李家,他们不会验错,交货应该没有问题,那么就是翻船事故太巧了。

但是,每年在运河里面翻船的事故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造成的损失比他们大的也有,比他们小的也有,在运河里翻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你不说巧,发生在你身上你就说太巧了,这也不讲道理。

最后,他们二人商量来商量去,他们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人参商交货的时候交的是正品,等到他们装船的时候,就已经换成了次品,这个时候仍然是在他们的地盘上,他们想做到这个并不难。所以人参商故意下了个套,以急着回辽东为借口,吸引孟献仁和李东家上钩,他们之所以同意用交易宝,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像光明磊落。

只要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就可以阻断交易宝支付押金,他们的损失就能弥补回来。苦恼就苦恼在没有证据。

孟献义一直读书,对生意上的事情不了解,人情世故也不是太清楚,只能让秀儿先回去,他急忙回到家里和父亲大哥商量。

孟献义隐瞒了秀儿的事情,只说是自己一个人琢磨出来的。老孟听了眼睛一亮,觉得很有道理。他是老江湖了,做了一辈子药材生意,什么样的圈套没有见过,什么买凶杀人、半路抢劫、内外勾结、仙人跳蒙汗药,套路多了去了,老孟这一辈子总结了几点,小心驶得万年船,没事莫贪小便宜。一旦动了贪念,贪小便宜往往就是骗局的开始,屡试不爽。

老孟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亏的事情。府城鼓楼街边有个人玩“三仙归洞”,一个小球三个碗,让你猜小球在哪个碗里,猜对了给你钱,猜错了给他钱,你围观的时候别人有的能猜对,有的猜错,你在旁边看着,会发现别人猜错的时候你也总是对的。

别人再猜的时候,你就开始提醒别人是在哪个碗里面,可是那人偏偏不听你的,结果又是你对他错。当那人又猜错的时候,你终于按耐不住,把他挤开说“我来”,结果你一上去,前两把还都是对,后边就错的多对的少,开始输钱。越往后急着要翻本,结果就是输个精光。

你猜不中的原因是小球不在任何一个碗里面,而是在他手里面,翻开碗的时候再放进去,他想让小球在哪个碗里就在哪个碗里,手法太快你看不清而已。

这些都是花钱买回来的教训,自从吃过亏之后,老孟就开始反省,后来就没有吃过大亏。所以说,有时候早点吃亏也不是坏事,一路上太顺早晚要栽跟头。

老孟就仔细琢磨,老大可能就是太顺了,一直是有人带有人教,没有碰到比较明显的骗局,他们都帮他提醒好了,从来没有上过当。太顺利了,他就不觉得是运气好,是别人帮助他的缘故,而是觉得是他本事大,膨胀了。

气球膨胀飞上天,人一膨胀要完蛋。

老孟就问孟献仁道:“老大,你觉着呢?”

孟献仁也仔细思索了半天了,说道:“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如果真是那样,不光是我,包括咱们家老掌柜,李东家和他家的掌柜,几个人都是整天玩鹰的,却被鹰啄了眼。要真是那样,人家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玩这样的套路,他们的本事也真大。可是现在没有证据,只是推测,这个过去给人家理论,还不是我昨天说的差不多,他们肯定就以为我们是想地头蛇压过江龙,不给他们银子了。”

老大先是给自己找台阶,万一是被骗了,也不是他没本事,而是敌人太狡猾。

再者,他说你们还不是同意我的建议了,把他的银子给留下算了。只要我们说质量不合格,交易宝那边就不会支付押金。

老孟脸色一黑,说道:“这怎么能是一回事,你那是明显的狡辩抵赖,我们这是合理的怀疑。再说了,既然你们几个人当时验货的时候,对人参的质量是认可的,那我们就不能抵赖。我们只是怀疑后边被掉了包。”

孟献仁问道:“说来说去,该怎么办呢?如果说认可交货时的质量,那就应该付银子,这样怀疑被他们掉了包,却拿不出一点证据,空口无凭,做不得数。”

老孟说道:“如今之计,只能去告官府了,让知县大人给做个判断,如果官府认为这里面没有问题,咱们就只能赔人家钱了。”

孟献义听到,也灰了心,去找官府,官府怎么知道临清的事情,当时他们几个人眼皮子底下都没有发现端倪,现在让官府去判断,他又如何判断?看来这个事情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了。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孟献仁和李东家二位苦主当做原告,写了状纸,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到了府城南部离城隍庙不远的滋阳县衙,求告知县大人给做个公正。

从程序上来说,他们是对的,一审是县级人民法院。

知县张永海张大人不是庸官,为官虽不出挑,却也中规中矩。中规中矩是一种本领,尤其对他这样的特殊位置来说。

他的位置有什么特殊的,就一个特殊--附郭。

官场的一句俗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所谓的“知县附郭”,就是知县和知府在同一座城里,“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巡抚同在一城,这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附郭县令居住的地方在府、省所辖诸州县的领袖地位,因而其送往迎来,招待过往长官的任务也较其他州县为重,光是迎来送往接待任务就疲于奔命,完全没有了“父母官”的威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