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前奏”还有两大功用:一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力,二是使你的称赞显得更加恳切诚挚。
(4)要因人而异
即使是因为相同的事由,你也不应以同样的方式来称赞所有的人。不要去找任何时间、场合下对任何人都适用的“赞赏万金油”,它是不存在的。因此要避免给对方留下“这人对谁都讲那么一套”的坏印象。
在很多人的聚会中,你千万不要搬出前不久刚称赞过其中某一位的话,再次恭维其他人。还是仔细想一想,每位宾客与他人相比,到底有何突出之处,这样就能因人制宜、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
(5)采取适宜的表达方式
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你应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语气,讲活要响亮清晰、干脆利落,不要细声慢语、吞吞吐吐,也别欲语还休。小心不要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开头:“顺便我还可以提一下,您的还算不赖。”这让你的称赞听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又像是应付差事。
如果合适,你甚至可以在称赞的同时握着对方的手或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营造一点亲密无间的气氛。
(6)赞美不是铺路石,也不应打折扣
许多人在称赞他人时都易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把赞赏打了折扣再送出。对某一成绩他们不是给予百分之百的赞赏,而是画蛇添足地加上几句令人沮丧的评论或是一些能很大程度削弱赞赏的积极作用的话语。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汁里的黄油加多了。”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你的赞扬,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任何赞赏的折扣,哪怕再微小,也使赞赏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称赞的一方原有的喜悦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几句“额外搭配”的评论让人难以忘怀。
(7)不要引起对方的曲解
一男青年晚上在饭店碰到一位认识的女士,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两人刚听完歌剧,穿戴漂亮。这位男青年不觉眼前一亮,很想恭维一下对方:“噢,康斯坦泽,今晚你看上去真漂亮,很像个女人。”对方难免生气:“我平常看上去什么样呢?像个清洁工吗?”
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一位报告人登台了。会议主持人向略显吃惊的观众介绍:“这位就是刘女士,这几年她的销售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算有点儿名气了。”这末尾的一句话显然画蛇添足地让人不太舒心,什么叫“也算有点儿名气”呢?
这些称赞的话会由于用词不当,让对方听来不像赞美,倒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所以在表扬或称赞他人时也请谨慎小心。
另外,你的赞词不能是对待小孩或晚辈的口吻,比如:“小伙子,你做得很棒啊,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就这样好好干!”
(8)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你赞赏的作用
或许有些人很少受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他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受到称赞时想要表明,取得优秀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时,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这就好像在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
相反,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简短地重复一遍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5鼻擅钤廾牢屡他人心
在当今这个被人称之为“人情淡漠”的社会中,赞美之辞往往会显得突兀,有时会让人莫名其妙,更甚者,别人会认为你有所企图,在这时,沉住气是最重要的,因为无人能拒绝真实的美誉。而且,我们要记住:赞美别人,无需付费,更不能带有索求回报的心理。
雅特·鲍奇华和一位朋友在纽约搭出租车,下车时,朋友对司机说:“谢谢,搭你的车十分舒适。”
这司机听了愣了一愣,然后说:“你带的钱不够吗?”
“不,司机先生,我不是在寻你开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乱时还能沉住气。”
“是这样呀!”司机感谢完,便驾车离开了。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鲍奇华不解地问。
“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朋友答道,“惟有这样,这城市才有救。”
“靠你一个人力量怎能办得到?”
“我只是起带头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赞美能让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载了20位乘客,他就会对这20位乘客态度和善,而这些乘客受了司机的感染,也会对周围的人和言悦色。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间接传达给1000多人,不错吧?”
“但你怎能指望计程车司机会照你的想法做呢?”“我并没有指望他,”朋友回答:“我知道这种作法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尽量多对人和气,多赞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连带影响到3000人之多。”
“我承认这套理论很中听,但能有几分实际效果呢?”
“就算没效果我也毫无损失呀!开口称赞那司机花不了我几秒钟,他也不会少收几块小费。如果那人无动于衷,那也无妨,明天我还可以去称赞另一个出租车司机呀!”
“我看你脑袋真有点毛病了。”
“从这就可看出你越来越冷漠了。我曾调查过邮局的员工,他们最感沮丧的除了薪水微薄外,另外就是欠缺别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