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幸福人生的五项修炼 > 修炼之七 修身养心(第2页)

修炼之七 修身养心(第2页)

人类社会中所有的美和激情都是运动的衍生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一项适合我们自己的运动呢?有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运动法,我们不妨试一试。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又易行的运动法,运动的量不大,但健身效果却很明显,而且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限制。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健身中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一些长寿老人,都把散步作为延年益寿的手段。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九旬时,仍坚持日行500步;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在暮年每天还散步3次,每次3里路,这对朱老的“老而强壮”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散步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冬泳可以减低体温,延年益寿。

冬泳活动,早在建国初就有人进行,但是作为一项群众性的运动,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通过对冬泳者体质与健康的研究,可以肯定地说对健康确实有益。

简化太极六段拳。太极拳巧妙地融合了气功与拳术的长处,动静结合,在全身运动的基础上,尤侧重腰脊及下肢的锻炼。它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既适用于强健者增强体质,又适用于多病者康复锻炼,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强身抗衰,故成为中老年人锻炼的黄金项目。

许多研究报告表明,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不仅对骨关节、肌肉、神经、血管等运动系统有益,而且对内脏,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

此外还有简便易学的保健功十六法、养生十六宜、自我健美按摩等。当然对于行动不便者,静坐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静坐可使人心血平和,阴阳平衡,还可以祛病强身,增强耐寒和消化能力,也可润泽肌肤,达到美容的功效。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只能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对一般人来讲,运动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夺冠,所以,选择一项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是没有什么困难的,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选择了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后,就要持之以恒地去完成,相信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如果一个人一直坚持一项运动,就有可能成为这一方面的强手和高手,也可能因此而获得比赛的奖杯。很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被这样一些坚持一项运动的人夺取的。

选择一项适合我们自己的运动,因为只有运动我们才会更健康。所以健康专家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调适健康,生命在运动调适中求得平衡。

那么我们既然认为运动能调适健康,而且是首选方案,就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状况去运动。因为运动是我们健康的“身份证”,是我们成功的“第一通行卡”。

3.打造健康体魄离不开体力劳动

有句成语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流动的水不会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人体的机能也是如此,只有经常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我们却发现自己渐渐地变懒了,不那么爱劳动了。除了为衣食所迫还保持着劳动习惯的人外,许多人不喜欢再干出汗的体力劳动了。

这在年轻人中最普遍,他们希望做一个坐办公室、从事脑力工作的“白领”、“金领”,而不是做一个卖傻力气、穿工作服的“蓝领”。许多身体发福的中老年人,也不太爱干活,倒喜欢去一宿一宿地搓麻将,或坐在公园长椅上打盹晒太阳……

如果说,以前人类社会的许多事都需要人们的体力劳动来完成,那么由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这些事正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代替完成。

人们的手脚、肌肉,包括一部分大脑功能在被解放的同时,也闲置了下来。许多长年坐办公室的人,已经不大知道“汗流满面”或“汗流浃背”是一种什么感觉了——假如他也不爱体育运动的话。

也有许多人希望自己不致因为缺少体力的活动而日趋肥胖或患上诸如高血压、心脏病一类的疾病,他们宁肯选择打网球或做健美体操,却从不去想干点儿体力活。其实这就否定了劳动与健康最直接的关系。

从目前世界发展的情况来讲,体力劳动还是大量存在的,这只要看看中国大量民工的存在,看看西方国家大量外籍保姆和清洁工的存在,就知道体力劳动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对体力劳动的普遍轻视以至疏远和厌恶,却是确凿无疑地体现出现代人的一种共同的心理。

劳动最基本的目的是挣钱。在今天,可以在股市赚到大钱;靠彩票发大财,还可以通过其他种种取巧的办法去获取财富,因此许多人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变得不感兴趣。

现代人变得懒惰了,变得“四体不勤”,也变得好逸恶劳。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对投机取巧的认同,对不劳而获的膜拜,对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世界、创造财富价值观的蔑视。

我们不应该因为社会进步了,就疏远甚至蔑视体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有了直立的双腿,有了灵巧的手指,也促进了大脑的开发。

如果没有劳动,我们人类可能还只会在地上爬。如果没有劳动,我们人类在随后的几千年中,不会越来越聪明和健壮。

今天,如果我们再放弃体力劳动,不但人类社会将会因缺乏衣食而无法延续,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弱不禁风或头脑迟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我们不应该轻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如乌申斯基所说,这有利于一个人的完善。首先在体格上,适宜自己的体力劳动,将锻炼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保持健康。

清人曹庭栋建议老年人做些诸如抹桌子、洗砚台,点香煮茶、插花挂帘的家务活,认为时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可使血脉通畅,有益于健康长寿。这就同前面讲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一样。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本来羸弱多病,由于他除了学习和给患者看病外,还经常进入深山老林采药,艰苦的劳动,反使他身体健康起来,成了年逾百岁的大寿星。

清人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里讲:经常见到勤苦的人,反而没什么大病。这也是符合盈虚转化的自然之道。

清代的《荆园小语》中讲:常亲小劳则身健;过懒者久闲愈懦。这些见解都说明适宜的体力劳动是有益于健康的。

再者,劳动也会增长人的智慧和才干。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深刻地谈到了人的知识来源是实践,而实践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生产劳动。他说:“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劳动正是智慧和才干的源泉。

科学研究也表明,经常动手操作或制作东西,会促进大脑的功能,包括反应功能、协调功能、记忆功能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