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勒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在他的心中,一直存留在自己最初的梦想,这让我们深深钦羡。或许应当说,逆境与忧苦,能将我们的心灵炸破。在那炸开的裂缝里,会有丰盛的经验,新鲜的欢愉,不息地奔涌而去。有太多人不到穷苦潦倒,不会发现自己的力量。某些“灾难”的折磨,足以助我们发现“自己”。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遇了说不清的磨难困苦,后来双耳失聪,然而,他勇敢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奏出了生命的“第五交响曲”,这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只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可是靠我自己。”今天我我们很难想象那些个“不可能”怎么会出现在贝多芬的身上,然而事实是无法更改的。贝多芬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向我们诠释了一种执著,一种永远向困难说“不”的傲气。他只朝着梦想,向着梦想,积极、不知疲倦地行动,行动。
20岁的我们,明白生活中的那些坚毅,那些付出,那些暗夜里追问和犹疑,都不能阻止梦想的生长,因为有梦想,因为相信自己不可能永远活在黑暗中,我们才会奋力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付出光阴,付出努力,甚至付出生命,这种付出,代表的是最高贵的灵魂追求,代表着最向上的心理定位。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的一生中不论经过多少的痛苦,多少的失败,但是只要最终是成功的,这一切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把因挫折沮丧带来的不快乐、把“不可能”之类的言辞丢掉吧。年轻的我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永远不说不可能。
4.改变自己,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人生将因此而改变。首先,让我们用肯定得语气开头。一位水果商曾谈到生意上的一些趣事。因为有些水果,很难从外表去判断它是不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问老板:“这个西瓜到底甜不甜呀?”“你的橘子甜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果商从不很肯定的语气说:“应该很甜吧。”或者“我想不会酸吧。”那么客人多半会掉头就走。但是,同样的水果,我们老板回答:“如果我这里没有西瓜,那你还能在哪里买到甜西瓜呢?”好的,客人很可能被留住了。其实这种现象,如果从心理学上的原理来分析,其实是让顾客相信西瓜是甜的或者橘子是甜的,增加了客人的自信心,达到了畅销的目的。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在我们的内心里能相信自己,用肯定的方式开头,那么无疑是获取成功的一大步。
改变自己与否,其实是我们的一个态度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非常乐观,跟他坐另据的一个女人却相反。他看到的是机会,她看到的是问题。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农夫说:“看那美丽的天空,你见过那么壮观的日出吗?”他的邻居说:“是啊,今天这么晒,可能会把庄稼烤焦。”有一天下午下雨了,农夫说:“太好了不是吗?大自然母亲今天给玉米送饮料了。”他的邻居伤心地说:“如果下太多的雨,我们早些时候应该为庄稼买洪灾保险。”态度是这个世界上没法隐藏的病,它实在根深蒂固。如果你的态度是否定的,不相信自己,否定自己,那它对你就如不治之症一样危害无穷。然而,持久的积极态度会让你远离痛苦,保持快乐;远离疾病,保持健康;远离死亡,保持生命。一旦染上积极的“病”,你的人生就会比以前亮丽多彩。改变自己将晴空万里,而固守自己、否定自己将使你的人生蒙上阴影。
当我们面对新的挑战或者新的目标时,我们明白必须适当地改变自己,并且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能够出色完成。然而更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相信自己,都心存疑虑和害怕。有一位知名的电视明星,每次演出前都紧张得厉害。他所经受的痛苦很多演艺界的人士都曾经历过,只不过他格外严重一些罢了。每天晚上这个节目的制作人都得听他没完没了地唠叨:“今晚我知道肯定得演砸了。”“就在今晚他们会发现我一点才华都没有”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然而只要一到演播时间,这位表演者就恢复了常带,走上前去,开始表演令观众叫绝的节目了。这位表演者的自我怀疑其实是正常的,但关键是要把这种怀疑转化为一种远见,明白每个人都有这种时候,20岁的我们不害怕他们,不会让它毁了我们自己。永远记住那句话——上帝只帮助那些愿意自救的人。相信吧,相信自己将是我们拥有的隐形翅膀,借助这双隐形的翅膀,我们将畅想美好的未来;借助这双隐形的翅膀,我们会展翅高飞,领略美好人生。
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会无助和困惑,我们相信人世的真善美,我们也要对尘世的不幸和困难,勇敢地回答:“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斗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拉里霍姆斯出生于美国的贫民窟,小时候沉默寡言,没有自信,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者将他带入了拳击的世界,他成为了一名陪练手。在当陪练手的过程中,他逐渐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他的陪练对象——穆罕默德阿里的成功更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最后,他如火山一般地爆发了,登上了拳王的宝座。可以说,他创造了奇迹,为以后的陪练手做出了表率。是的,或许20岁的我们也只是陪练手,不被关心和重视?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冠军的心,并且愿意付出汗水和努力,我们就完全可以住在自己的命运,而那些曾经的苦难留下的伤疤都会成为挂在我们身上的最灿烂夺目的勋章。暂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自己。
《凤凰卫视》著名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曾经应邀在复旦大学做过一场报告。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那是在她刚刚进入新闻行业的时候发生的。
她刚开始进入新闻行业时觉得自己站在镜头前清秀可人。可突然有一天,一个上司直言不讳地对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做电视。你脸上的雀斑,在电视上看得一清二楚。”这句话仿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她沮丧到了极点。这时,一位同事说了一句让她受益终生的话:“你一定要记住,在镜头前面,不要老想着自己漂亮不漂亮。你需要考虑的是,你要告诉观众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她在镜头面前不再想着自己的外表如何,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自己向观众传达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慢慢地,她开始相信自己,并形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采访风格。她多次深入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
改变自己,相信自己,20岁的我们将会拥有丰富而美丽的人生。因为改变,我们会虔诚地行进;因为改变,我们能执著地追求。改变自己,我们才会不断地尝试。不会想要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为一只井底之蛙。相信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会像周杰伦歌曲中的“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天。
5.点燃自己的“火焰山”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如果没有对梦想那冲动的想法,没有“非此不可”的人生追求,是很难取得成功的。20岁的生命里,需要有很多的“火焰山”,那里能喷发出热情、激动、兴奋、冲动等情绪。20岁,我要挥洒脸上的汗水,我要创出生命的奇迹。这样的心理定位应当就叫做激情。
激情应当建立在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上。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德尔中国女子排球队吗?他们在比赛中总是那么的激动,兴奋。她们会为一个成功的扣球而欣慰,也会为一次失败的防护大声讨论。她们扬起自己的双臂,跳动着自己的身躯,一次次地颠起了那个弹性十足的排球,也颠起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颠起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那是为金牌争夺的挥舞,她们密切协作,互相鼓舞,高度注意,积极防守,这是被点燃激情的跳跃,我扬中华体育之威的壮烈情感。她们盼望着在领奖台前,奏起那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她们期待着证明自己。是的,是那点燃在心中的激情让他们奋力地拼搏,并且一次次地取得了成功。
女排姑娘们的在比赛场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诉说着一种无法遏制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是激情。有激情,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很难想象,一个总是嘴上说着自己的梦想,却永远没有完成的冲动的人,会取得什么成就。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的导演中的佼佼者。他以《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活着》《英雄》等重要作品以及在中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的精彩开幕式的精彩导演会被永远地载入史册。张艺谋的理想是当导演,他能一次次地创新,一次次地超越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众所周知,张艺谋注重电影中的画面,那些画面有鲜明的色彩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红色,就是其中的主色调。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等都有大面积的红色调。红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代表着一种激情。红色是一种让人奋进的、热情的颜色,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里面少不了激情的推力。张艺谋有拍电影的梦想,他愿意为电影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他的心中时时奔涌着激情——创作的能量,这种激情指引着他继续进步着,追求着。艺术家创作需要灵感,灵感一现,或许电光火石之间,闪现的东西就足以成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而张艺谋那点燃在内心里的激情,不知道又会给中国电影业带来怎样的色彩,中国的人们一直都在期待着。
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一次次刷新自己的票房纪录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被誉为是一个“天才”,一个“怪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电影,只有完美。十多年前执导《泰坦尼克号》之时,年轻的导演卡梅隆,因为拍摄时间拖得太久,也因为影片的预算一再地被超出,投资人打算纷纷撤离,不愿再注资拍这部电影。当时的卡梅隆思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的导演费不要了,让他完成这部电影。导演费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但是卡梅隆为了艺术,勇敢地放弃了金钱,投入到了尽善尽美的艺术之中,投入到这部经典的电影之中。他曾发誓要拍一部真正的爱情故事,那被点燃的激情,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事后证明,正因为他的坚持,因为他的不顾一切,《泰坦尼克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创造了票房神话。
时隔十多年后,卡梅隆积蓄力量,心中酝酿很久的3D电影《阿凡达》要别拍摄了出来。2009年,电影《阿凡达》成为了很多很多人心目中的唯一。同样在被摄中,他对所有的人都严格要求,一天不知疲倦地工作十多个小时,他是艺术上的“疯子”,我们通过他的经历,看到是那激情的力量。是的,有梦想,梦想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只会不停歇地燃烧下去。
20岁的我们同时要谨记,在遭遇逆境、失意的时候,我们也要把内心的激情点燃。迈克尔舒马赫是世界赛车史上迄今最伟大的赛车手,他的成就超过了任何一位赛手。舒马赫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舒马赫说,赛道分直道和弯道。在直道上让赛车快起来,我们谁都能做到。我们所应想到的是,如果把赛车道比作人生,那么一段风平浪静的道路,我们谁到能充满激情地将人生之车开得又快又稳;但是在人生的弯道,我们的激情很有可能退却,我们会减速,最后别别人超越,甚至车毁人亡。是的,人生其实就像赛车,比的不是直行道上的激情和速度,而是弯道上的技术、经验、激情。如果我们在逆境失意中依然能够开足马力,点燃激情,勇敢地向前冲,那我们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点燃心中的激情,人生才能无极限。碟在激情的飞舞,是因为它想要超越茧层的极限;花激情地吐露的芬芳,是因为它试图超越苞叶的极限;果实奋力的诱人,是因为他突破青涩的极限。点燃激情,才能超越梦想。20岁,我们把梦想用激情点燃,让我们的激情在心中奔涌。有激情,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要“不得不爱”自己的追求,“不得不爱”自己的梦想。拥有激情,梦想才不仅仅只是梦想,不仅仅不是远方的风景,而会是不远处的现实……
6.激发你的无限潜能
做一件事情,眼看不能成功,没有希望了,此时,你不要忘记在你身上还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潜能”。20岁的人,潜能是你心中沉睡的巨大力量,一旦唤醒它,它会让高山低头,让大河让路。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比自己高几万倍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位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止它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时取下玻璃罩,他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子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到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几万倍的高度。
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有人作过研究:就算是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成功人士,也仅仅开发了他们大脑潜能的1/10而已。大多数人的大脑潜能均被白白地浪费了,因为很多人都在自我怀疑和自卑心理中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像别人一样做出成功的事情,而实际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别人相差无几,这是多么可悲啊!
在日本有一所特殊的大学,它坐落在富士山下,有人称之为人间地狱,也有人把它叫做鼓气学校。每期学员仅受训几天。收取学费高达20万日元,这所学校培养的对象来自公司领导层,其办校方针是让处境不妙的管理者重振雄风。
学员一跨入校门,就会受到这样的训导:“为了今后大干一番事业,你们必须付出汗水和眼泪,而完成科目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共同奋斗,让地狱变成天堂!”学校从不向学员传授生意经和管理方法,而是让他们接受严酷的体能训练,诸如夏天让烈日暴晒,冬天任严寒侵袭等,旨在把他们塑造成最坚强的企业精英。一位学员受训后自信地说:“经过这种特殊的品格锤炼,在员工面前我不再恐惧,在老板面前我不再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