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带着快乐和欢笑回家,那么家里自然充满笑声;相对的,如果每个人都携烦恼与不快进来,家也必然变得愁云惨雾。把快乐带回家,一家人都会高兴,你的家庭就会成为快乐的港湾,你就能够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一次,有事情要去一个朋友家,到他家门口时,看见门上挂了一块精致的木牌,上头写着:“把快乐带回家。”看着木牌,感觉朋友的家人很有意思。进屋后,朋友及朋友的妻子笑脸相迎,他们的孩子大方有礼,非常懂事,顿时感觉得到充盈在整个屋内的温馨和谐。出于好奇,就问那块木牌的由来,朋友的妻子笑着望向我的朋友:“还是你说吧。”朋友极其温柔地瞅着妻子,说:“还是你说吧,因为这是你想出来的。”
“怎么是我?应该说是我们共同的创意才对。”女主人甜蜜地说。
经过一番推辞,女主人展示了她的大方:“你不说,那我就说了。之所以想写点东西提醒大家,是因为有一次回家,看见一电梯的人都是疲困不堪的样子,紧拧的眉毛,下垂的嘴角,烦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开始想,当孩子、丈夫面对这样愁苦暗沉的面孔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面对的也是这样的脸孔时,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这些在原先认为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的背后,是不是隐藏了我所不了解的原因,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当晚我便和他好好谈了我的想法,他也同意我的想法。第二天就写了一方木牌钉在门上,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而是一家人。这不,现在整栋楼的居民比以往和气多了。”
依赖是许多人常有的弱点,自己办不到的事,往往寄望别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表现在家里,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给予尊重、体贴、照顾、了解以及关心,而很少去想“我”给这个家带来了什么。走进家庭,自然就会承受家庭的生活负担。有时候,这些负担就会成为你无法解脱的压力。如果我们的脑海中存有压力或失败的思想,应尽快地把它去掉,因为沉重的压力和失败的想法势必会导致失败。有许多成功人士的事例,都可以印证这个哲理。如果我们能用慎重的态度去思考、分析、研究这些案例,同时让自己学习这些人的做法,那么你将能克服那些看来势必导致失败的困难。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就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将压力变为动力,将消极失败的想法变为积极奋进的努力。
第一,要意识到有些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例如,如果没有来自支付生活费用的压力,某些人是不会工作的。家庭也是这样,你要使家庭摆脱经济生活贫困的窘境,就会积极想方设法去寻找赚钱的途径。
第二,当认识到压力时,如果不及时消除压力,拖久了,影响身心健康。
曾有篇报道:一座可载重10吨的桥,它为社会很好地服务了15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它承载了数百万吨的重量。但是有一天,一位卡车司机,轻视了限载10吨的标志,结果超载行车导致桥坍塌了。
这一现象和汤姆斯·荷马斯对压力所作的研究的情形非常吻合。他发现造成压力的最大的原因是许多的“改变”同时发生。如果,“生活改变单位量”累积达到或超过300就意味着是“超载”。在他的衡量刻度中丧偶为100个单位,离婚73,分居65,结婚50等等。所以,当你遇到压力,就要及时进行消除,不要让压力超载。
第三,越早辨明压力征兆越好。弗瑞德·史丹伯瑞在《生活》杂志上说:“压力将引发许多疾病,诸如癌症、关节炎、心脏和呼吸器官的疾病、偏头痛、敏感症,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官能障碍。”其他的压力症状被列为:肌肉痉挛,肩、背、颈酸痛,失眠,疲劳,厌倦,沮丧,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缺乏喜好,饮酒过多,摄食过多或过少,腹泻,经痛,便秘,心悸,恐惧,烦躁。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不太注意社会、家庭给自己造成的压力,等到发现,我们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了,只有躺在病床上。那时候就不是把压力变成动力,而是让压力打倒了你。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改变”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生活中每天的烦恼的积累可以造成的“高压”,远甚于一个单纯的外伤。像一句谚语所说的:“一些琐事搅扰我们,并且把我们送上拷问台;你可以坐在山上,却不能坐在针尖上。”不管是什么导致了压力,找出原因才可以针对它做些什么。
第四,寻找可行的治疗途径,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
(1)变压力为动力的出发点是减轻你的“负载”。80%的治疗可能通过写下你所看重的和你所背负的责任来进行,然后设置轻重缓急的级别,放下那些不重要的。
请记住:超人只存在于滑稽剧和影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应认识、接受自己的“有限”,并且在达到限度之前停下来。
伴随着压力而来的有被压抑的感觉。找你所信赖的朋友或者心理医生来诉说你的感受,直接减轻你压抑的感觉,这有益于你客观、冷静地思考和计划。
(2)适应环境。正像一位父亲告诉他那年轻气盛的儿子一样:“除非你意识到并且接受生活的残酷,问题才会变得简单。”学会适应和在斗争中生活,才会使我们成长并成熟。
尽量避免重大的人生转变发生在你的单身时期,因为你一个人对压力的承受力是有限的。
如果你对某人怀有怨恨,应及时解决造成问题的分歧,“生气不可到日落”。
(3)注意你的饮食习惯。当我们在压力之下时,常趋向于过量饮食,尤其是一些只会使压力增加的、无利于营养的食物。均衡地摄取蛋白质、维生素、植物纤维,有利于排除糖分、咖啡因、多余的脂肪、酒精和烟碱,这是减轻压力和其他的影响所必需的。
(4)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这能使你更健康,并且有利于消耗掉多余的肾上腺素。
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兴”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与事业,还包括我们每天的心境。毕竟,家是一个人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只有保证这里的温馨气氛,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进而将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推向成功。
备忘录:
假如在充满猜忌与暴力的家庭中生存,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家庭中的爱与关怀应该是相互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与家人经常沟通。
多想想如何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4.求大同,存小异
有些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征服与被征服,男人认为女人应该听命于自己,乖乖地做个依人小鸟;女人则认为管束男人是天赋的;都想取消对方的独立性而把配偶纳入自己的管制之下。结果,越是拼命地拉近对方,彼此间折磨就越强烈,越痛苦,彼此就相距得越遥远。
常听有人说:当初恋爱时,那些肉麻的话,怎么会说得出?的确,确定恋爱关系时,激情常常超乎人们的想象,但激情也会随长久的生活逐步转变成持久的平淡。如何守住这份平淡呢?
角色扮演。婚后角色的扮演,首先涉及的是夫妻两人之间的角色,你们是完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由妻子一人承担家务,还是按现代观念,丈夫也做一点家务呢?这在一开始就要摆正位置。现代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应该谁有空谁就做家务。
其次,对家庭角色的认识与适应。作为妻子、丈夫、媳妇、女婿,不同的角色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义务。
再次,要了解彼此性格的差距,男人与女人因个性的差异或需求的不同,有不同的行为和表现,两人只有相互适应和容忍、慢慢磨合,才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两个人结婚,就要共同生活。共同生活的两个个体要融合到—起,肯定要经过耐心等待、适应的过程。只有学会在平平淡淡中生活,才能创造出不平淡的婚姻生活。
实际上,纵使强拉硬扯,也很难把一对夫妻长久地拉到同一条轨道上来,理想的婚姻是生活上的结合,是精神上的结合,是求同存异的结合,而不是彼此的干预和制约。
“求同存异”就是要尊重对方的个性、习惯、兴趣,不强制对方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出什么改变,并且要无条件地接受对方的缺点和弱点,能够宽容对方的不足和错误。
在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中发现,夫妻关系的纠纷,大多是从日常琐事开始的。
例如,刚结婚半年的小杨和小李,也为一些不大不小的事闹开了别扭。双休日小杨要回娘家,小李偏不同意,非要先去看他老爸。都是一片孝心,先去哪儿不是一样呢?小李爱吃辣椒,经常炒上几个川菜,小杨却喜欢清淡的粤菜,为此小两口没少拌嘴。如果同时做上各自喜爱的菜,相互尝一尝对方喜爱的口味,不是也很有意思吗?
中年夫妻老张和老王,想当年人们都说他俩是比翼双飞的一对高材生,可是这些年他们过得却不是那么愉快。老张说:“我为了这个家牺牲了自己擅长的专业,下海多挣点儿钱是为了家里日子过得宽裕些。加班或是有什么事,我都打电话告诉她,人家都叫我‘妻管严’,可她老对我不放心,怀疑我有情人,回来晚点就盘问个没完,这样下去,早晚得离婚!”老王说:“大家都羡慕我们俩,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干得好好的,又有多次出国考察的机会,他非得了下海,想尝尝当大款的滋味,过过灯红酒绿的腐化生活,这不是嫌弃我老了吗?”国家那么大,尚且可以“一国两制”、一个家庭也照样可以实行“一家两制”,关键是理智,要相互理解、宽容和信任,不要总往坏处想。宽容丈夫的同时也避免了对自己的伤害,避免了家庭的恶劣气氛,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身心疾患。
现在大多数夫妻都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前的相互了解,对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是可以正确判断的。所以,如果婚姻基础有了一定的保证,关键就是婚后如何相互适应和协调了。若是夫妻双方都能够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就不至于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以至于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夫妻之间的相处,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在细节中给予对方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不要动不动就揪住“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美好了,家庭更和睦了。在生活中,如果妻子发牢骚,丈夫决不能采取“以牙还牙”的顶撞态度,而应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暂且不去计较妻子的话说得难听或是否符合事实,而要多想妻子平时对自己的恩爱,过后再找机会向妻子说明原因,这样就可避免一场不愉快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