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致意。举手致意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伸开手掌。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这种手势在美国表示“了不起、顺利”的意思;在日本、韩国,则表示金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
(三)手势语中的禁忌
掌心向下挥动手臂,勾动食指或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招呼别人,用手指指点他人等。这是非常失敬于人的手势。
在他人面前掏耳朵、搔头皮、抠鼻孔、剜眼屎、剔牙齿、摸脚丫、抓痒痒等手势很不卫生,不仅是不当之举,而且也极为令人反感。
在公共场合,双手小动作过多,或是咬指尖、抬胳膊、折衣角、挠脑袋、抱大腿等手姿,都是不稳重的手姿。
备忘录:
手势是举止仪态礼仪之中最丰富、最有表现力的。
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礼仪,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3.注意握手的细节
聚散忧喜皆握手,此时无声胜有声。握手礼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礼节,也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本礼节。有一首顺口溜说道: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笑容挂眉梢,心儿甜透了。握手是社交活动中一个神秘的使者。对陌生的人,握手是结成友谊的桥梁;对远方的来客,握手能表达深厚的感情;对爱恋的人,握手是心灵的交流;对危难的人,握手是信心和力量。
握手通常是你与他人的第一次身体接触,而握手这个动作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观感,跟以下几个细节有很当大的关系:
(1)握手的场合
应该握手的场合,至少有以下几种:
①在你被介绍与人相识时。
②与友人久别重逢时。
③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④客人到来与送别时。
⑤拜托别人时。
⑥与客户交易成功时。
⑦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时。
⑧向人表示祝贺、感激、鼓励时。
⑨劝慰友人时。
握手应本着“礼貌待人,自然得体”的原则,并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握手礼的时机,以显示自己的修养与对对方的尊重。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姿势、面部的表情及视线的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也能窥测对方的心里奥秘,因而握手是大有讲究的。
(2)握手的方式
握手需要用右手。握手时要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一面握手,一面斜视他处,或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有时为了表示更多的敬意,握手时还要微微点头鞠躬。握手时要上下微摇,不是一握不动。男士之间可以握得较紧较久,以表示热烈。但要注意既不能握得太使劲,使人感到疼痛,也不能显得过于柔弱,不像个男子汉。对女士则只能轻握,也不宜握得太久不放,老朋友可以例外。
一般是站着握手,除因重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不过,如果两人都是坐着,可以微驱前身握手。
人多时,注意不要交叉式握手,可待别人握完再握。每逢热烈兴奋的气氛时有些人容易忽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到朋友家中,客人多,只需与主人及熟识的人握手,其余的人只需点头致意。但经过主人介绍的,就要逐一握手致意。
握手时要脱去手套,如因故来不及脱掉就握手,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不过据欧美传统礼貌,穿大礼服、戴白羊皮手套者,因不易脱下,按习惯可以不脱手套握手,但须请求对方原谅。另外,据西方传统,地位高的人和妇女也可以戴手套握手。
用右手握手后,左手也加握,也可说用双手握手,这是现代人常实行的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但这种礼节,不必每次都用,男人对女宾则一般不用。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种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3)握手的时间
握手的时间应长短适宜,一般以三至五秒为好。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或真诚,甚至可以一边握手一边寒暄,但一般也不要超过20秒为好。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拉住女土的手不放是很不礼貌的。
(4)握手的力度
握手用力要均匀,不要死握住对方不放,让人有痛感,尤其对女性,不能让女性产生痛楚感。也不要松松垮垮,软绵无力,尤其是男性,握手如果无力,只轻轻碰一下,被认为是毫无诚意或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于女性而言,握手可以松软些,不必太用力,而且,男人同女人握手,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握姿要沉稳、热情、真诚。所谓轻重适宜,就是指握手时的力度能传递自己的热情但又不失于粗鲁。
(5)与尊贵者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