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其思被斩原因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胡国,国君更加感激这位岳父大人。他以为这件事说明了郑国再也不会对其国有觊觎之心,遂更加放心地纵情声色之乐,渐渐地连边关都松弛下来,郑国的情报人员可毫无顾忌地自由出入。
郑武公完全掌握了胡国的内情后,认为时机成熟了,突然下令,挥军进攻胡国。各大臣都莫名其妙地连问:“国君!关大夫过去就是因为建议出兵胡国而遭斩首的,为什么现在又要伐胡呢?这岂不是出尔反尔?”也难怪各位大臣不明底里,还为关大夫鸣冤叫屈,岂不知这是郑武公所用的缓兵之计,所以郑武公呵呵大笑起来,他摸着胡子,向群臣解释说,“你们根本不知兵不厌诈的妙用,这是我的欲擒故纵的计谋啊!我对胡国早就打定了主意,肯牺牲女儿嫁给他,是为了要刺探其国防秘密,斩关其思也不外是坚定他的信心,使他松懈其防备,一到时机成熟,就出其不意,一下子就可以把把胡国拿到手。”“可是,国君!”其中一个大臣说:“这样一来,公主不是守寡了么?”“哈哈哈!还是关大夫说得对,国家大事,怎可以牵涉儿女私情呢!”
郑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几个回合,整个胡国已人了郑国版图。郑武公牺牲了自己女儿的幸福,运用欺诈之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的人不一定是和你过不去,但却在有意无意的排挤你,你的努力被认为是表现欲强,他会在背后散布你的谣言老攻击你。如何应对这类朋友,特别是你最亲近的朋友成了当务之急。
一语道破:
口是心非的人嘴巴很甜,善于恭维别人,所以我们在对待那些笑脸相迎的人要从反面角度考虑,竖起你的警戒网,和他保持适当的距离,使自己不会陷入小人的圈套中去。
3、远离狗仗人势的小人
自古以来,金钱就是人们一直在不断追求的,在它的感召下,许多人不堪屈辱,有钱人的奴才式的任务,尤其是在一些干部身边,这样的人特别多。
明宪宗时期,政治黑暗,危机四伏,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异常尖锐,李子龙暗通太监韦舍、鲍石、郑忠等人阴谋刺杀宪宗皇帝,虽然锦衣卫及时发现并法办了叛贼,但这一事件使明宪宗深受刺激,很长一段时间还心有余悸。本来自即位之日起就缺乏一种安全感的明宪宗,此时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他感到拥有五六万人的锦衣卫和尽职尽责的东厂特务也难以确保他的安全,于是决定设立新的特务机构——西厂。
他从锦衣卫官校中选拔精明强干、善于侦查的人员,成立了约有十多万人的特务机构,直接受皇帝操纵,具体事务由他最信任的大太监汪直来主持,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
明宪宗为了自己的安全,豢养了一大批特务走狗,一些奸邪小人在保护皇上、缉察逆贼的旗号掩饰下,无恶不作,草菅人命。
锦衣卫百户韦瑛,本属地痞无赖之流,后来为了混出个名堂,就冒充内官,改名换姓,随军征讨延绥。韦瑛本是个心狠手辣不怕死的家伙,作战中他偶一表现,露了几手,便被提升为锦衣卫百户。他渐渐尝到了权力的甜头,野心也就随之日益膨胀,一门心思向上爬。他看到大太监汪直平步青云,志得意满,备受恩宠,权势日重,便净身投靠汪直,成为汪直的心腹和最得力的干将。二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经常密谋陷害无辜之人,大兴冤狱。
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二月,建宁卫指挥杨晔和他的父亲杨泰,在家乡福建建安县被仇人虚构罪名枉告一状。说起来,杨家也算是门第高贵的官宦世家,他又有一个在京做官的姐夫。可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杨晔感到大祸即将临头,为了避祸,他同父亲商议后,双双远走他乡。经过几千里的风餐露宿,父子俩来到京城,躲到杨晔姐夫、礼部主事董屿家中。看见丈人与内弟狼狈的样子,董屿深感意外,待问明情况后,董屿觉得事情很难办,罪名虽属莫须有,但只怕弄假成真。想来想去,别无良策,三人相对无言,一筹莫展。最后,董屿决定去找韦瑛帮忙,请他责令有关部门据实详察,秉公办理此案。
董屿找到韦瑛,向他说明杨晔一案的实情,恳请他帮助。韦瑛眼皮儿也不抬地听完董屿的倾诉,心里盘算着如何打发董屿。论交情,他与董屿没有什么私人间的往来,而且董屿为人憨直正派,平日里不肯与汪、韦等人为伍,现在实在没办法了才主动上门求到他。韦瑛心里一气就想回绝董屿,又一转念,自己新近投靠汪直,却一直没办过漂亮的案子在主子面前来显露自己的才能,以取得主子的赏识和完全信任,今天可是天赐良机,该我韦瑛立一大功。想到这,韦瑛的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他当即答应替杨晔通融,请董屿放心,也请他内弟放心。
送走董屿,韦瑛立即赶到汪直家中,将杨晔的官司添油加醋地密告给汪直说:“杨泰、杨晔父子杀人犯法,携带大量金银财宝畏罪潜逃,躲在董屿家中。暗令董屿行贿官吏,替他开脱罪名以缓其狱。”汪直听了,立即下令逮捕了杨泰、杨晔及董屿,将他们投入监牢,又假造圣旨抄了董屿的家宅,抄家没有得到任何的证据,汪直不肯善罢甘休,他指使酷吏动用酷刑,硬行逼供。杨晔被打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实在受刑不过,就随口编造说曾将一笔钱财寄存在兵部主事杨仕伟家中。汪直得到这个口供后,让韦瑛连夜带人闯进杨家,大肆搜查,并逮捕了杨仕伟,将其打入牢狱,还将杨仕伟的妻子一并捉拿进行审问。任凭汪直、韦瑛怎样费尽心机、用尽酷刑,此案一没有人证,二没有物证,无法将杨泰、杨晔父子依法判处。
最后,杨晔受尽折磨惨死在狱中,杨泰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斩,杨仕伟也被贬了官。
韦瑛在杨晔一案中大显身手,立了大功,从此深得汪直倚重,视他为左膀右臂,委以重任,罗织冤案时,往往以韦瑛为急先锋。在追随汪直的日子里,韦瑛也变得更加毒辣、凶残,睚眦必报。
依权附势是这类人基本的生存方式,只要依附的人暂时还靠得住,还有可利用的价值,他就会卑躬屈膝,以虚伪的忠诚来换取最大的利益。
一语道破:
一味的忍让和迁就,只会使那些狐假虎威者更加猖狂放纵,我们要敢于拒绝这类人,可以按时他如果不加制止自己的言行,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最好还是远离这种狗仗人势的小人,不要让他打扰自己的正常工作。
4、见利忘义是典型的小人嘴脸
见利忘义是典型的小人嘴脸。这种人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讲信用,不懂感情,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实用主义原则,与人交际是为我所用,谁对自己有利就依附谁、巴结谁、紧跟谁。需要时,可摧眉折腰寻找后台;遇事时,便溜须拍马拜门槛。在权势面前唯唯诺诺,吹吹拍拍,一旦达到了目的或一朝得势再用不着他人时,立即撕下虚伪的面具,又不断地去巴结新主,寻求新的靠山。这便是“小人爱财,不惜弃道”。这种人只能共得富贵,共不了艰难。遇到麻烦,为了一己之私利,可以背叛亲朋、背叛同志、背叛集体。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兽犹如此,何况人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小人“做人”重于做事,“谋人”多于谋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划圈子、抱团子、傍大款、攀高枝上。他们交友是以利益为原则,如果得不到实惠,甚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他们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的信条,你今天帮了他的大忙成了他的恩人,如有人贿之以大利拉他来攻击你,他那副嘴脸马上变样想方设法打击你。
小人遇到恩人的帮助和提携,他日日思夜夜想的不是感恩,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如何才能尽快地超越恩人的地位。恩人的肩膀能靠一靠的,他会踩着上;如果不可,恩人咸了他往上爬的绊脚石,那就对不起了,一脚踹开,毫不怜惜和犹豫。
魏忠贤进入了最有权势的部门,窃居了最核心的位置,贪欲和野心也随着膨胀起来。客魏勾结,首先为其掌握更大的权力而扫除障碍。他们采取的震撼朝野的第一动作是谋杀魏朝和王安,保证在太监的二十四衙中树立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实魏朝和王安都曾经是魏忠贤昔日的好友和恩人,是魏朝将魏忠贤这一乡间农夫引荐人宫,后来,又是他不时地向主持宫事的王安好言荐举,魏忠贤才日益得以重用。故此,二魏曾结为兄弟。在魏朝发现他与客氏勾搭后,二人发生了矛盾,兄弟变成了仇敌。熹宗即位后,魏朝被赐名为王国臣,位掌兵仗局,一时成了实力派人物。这样魏朝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成了魏忠贤的有力竞争对手。魏忠贤决心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一次,二魏在一起饮酒,为争客氏斗骂起来,深夜惊动了熹宗。客氏自然支持魏忠贤,结果魏朝被勒令告病出宫。魏忠贤将其赶出了皇宫仍不放心,矫旨将其发往凤阳,并在路上派人将其生生绞死。魏忠贤除掉魏朝之后,矛头又指向位在自己之上的王安。
王安是明一代比较正直的太监,并且在朱由校登基皇位的斗争中,他立有不可代替的功劳。所以熹宗对他还是信任有加。在熹宗即位后就有意让他按任掌印太监,王安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依照惯例要上表辞谢。而魏忠贤与客氏密谋乘机向嘉宗进言,准了王安的辞谢,立即把这一要职给了一贯依照客魏意愿行事的王体乾。
魏忠贤轻而易举地搬倒了王安,念他日前对其不薄,本想放他一马,可阴毒的客氏进言,不能留此后患!这样魏忠贤就指使私党参奏王安,熹宗也不问青红皂白就稀里糊涂地把为大明朝忠心耿耿卖命一生的王安降职到南海子净军,王安一腔冤屈无处诉说,当他匆匆赶到南海子后,按照魏忠贤的部署,王安竟然被断绝饮食,三天后没饿死,就被一刀斩杀了。
正直的王安被除,王安手下的太监也被魏忠贤即刻驱逐殆尽,同时拼凑以王体乾、李永贞等宦官为羽翼,暗中拉拢大学士沈滩为帮手,迅速在宫中形成新的权力集团。他还劝说熹宗在宫中选拔一批身强力壮的宦官组成军队,以备后用。魏忠贤自己同时掌握东厂大权,这样宫中的实权尽收手中,为他实现更大的野心和贪欲创造了条件。
魏忠贤勾结客氏,一朝得势,翻脸无情,对妨碍自己的同伙狠下毒手,一一扫除,这不但暴露出他篡权的野心,也表明了这个阴谋家品质的卑劣,真所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现实生活中,有些占有欲很强的人,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非常现实的,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更注重现实的、经济的利益。只要有机会捞好处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有时候甚至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恶意地背叛朋友。这样的人实在可怕。假若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也只能在知道他要怎么样的时候应对他,不知道他要怎么样的时候提防他。
一语道破: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