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智慧,第一长处,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作家王蒙“论学习”
每天都有进步
198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始之初,洛杉矶湖人队面临重大的挑战。在前一年湖人队有很好的机会赢得冠军,当时所有的球员都处于巅峰,可是决赛时却输给了波士顿的凯尔特人队,这使得教练派特·雷利和所有的球员都极为沮丧。
派特为了使球员相信自己有能力登上冠军宝座,便告诉大家:只要能在球技上进步1%。那个赛季便会有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1%的成绩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12个球员都进步1%,整个球队便能比以前进步12%,湖人队便足以赢得冠军宝座。结果,在后来的比赛中,大部分球员进步不止5%,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这一年居然是湖人队夺冠最容易的一年。
一粒种子的收获
有一位画家,在三年之前被检查出身患绝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三年来,他除了治疗,仍旧天天作画,还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即使在平时,他的脸上也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有人问他为什么生活得如此开心,他讲了儿时的一件事情:
他读中学的时候兴趣十分广泛,不但参加各种活动,还常常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而旷课。有一次因为连续旷课,学校给予他严厉的记过处分,通知了他的父母。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责怪他。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塑料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他迷惑不解地看着父亲,父亲温和地说:“孩子,来看我给你做一个实验。”
父亲让他把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自己捡起一粒种子投入到漏斗里,种子便顺着漏斗那细小的缝隙滑到了他的手里;父亲连续地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父亲再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一起放到漏斗里面,那个狭窄的缝隙被玉米粒相互挤住了,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漏斗就代表着你,假如你每天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块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生命悟语:
我们也许没有能力一次就取得一个大成功,但我们可以累积无数个小成功。
一个小成功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无数的小成功加起来就可以让我们成为巨人。
一滴焊接剂节省5万美元
有一位年轻人,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档、最机械、最没有创造性的巡视并确认储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这是公司里最简单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件事。尽管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但这位年轻人还是觉得,天天看一个个铁盖太没有意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调换工作。可是主管说:“不行,别的工作你干不好。”
年轻人只好回到焊接机旁,继续检查那些油罐盖上的焊接圈。既然好工作轮不到自己,那就先把这份枯燥无味的工作做好吧!
有一次,他突然发现石油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
为什么一定要用39滴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这位年轻人以前,已经有许多人干过这份工作,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年轻人不但想了,而且认真测算试验。结果发现,焊接好一个石油罐盖,只需38滴焊接剂就足够了。年轻人在最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的工作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非常高兴,立刻为节省一滴焊接剂而开始努力工作。
原有的自动焊接机,是为每罐消耗39滴焊接剂专门设计的,用旧的焊接机,无法实现每罐减少一滴焊接剂的目标。年轻人决定另起炉灶,研制新的焊接机。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研制成功了“38滴型”焊接机。
这个小伙子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上亿美元的利润。
许多年后,他成了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有人问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重视每一件小事。我是从一滴焊接剂做起的,对我来说,点滴就是大海。”
生命悟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人们都千里迢迢来跟他学武。
人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
人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划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超过这条线,否则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开始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