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豫是一位世界驰名的著名指挥家。在西方乐坛上,指挥这一行业是男士的世袭领地。张培豫却靠着超凡的实力打入欧洲乐坛,并出任德国卡塞尔歌剧院的首席指挥。
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称张培豫为“与生俱来的指挥家”。他说:“我认为她在音乐上有无限量的才华和能力,并有足够的音乐经验足以领导一个高水准的乐团。”指挥家小泽征尔、马泽尔·罗林也极其称赞她很有才华。
张培豫极其敬业,她的敬业精神是出了名的,她曾创下一个月内指挥三场高水平的音乐会的记录,也曾在不到半年内指挥过八场演出。
《人民音乐》杂志的一篇文章形容她:像一架上满发条的钟,在不停地转着、走着。
张培豫对乐队要求以严格而闻名,但她最苛刻的还是自己。她有一种为了艺术可以不顾一切的精神。
青年时代的张培豫只是台湾省的一名乡村女教师,她因调教有方,率团三次夺取台湾中部小学合唱比赛冠军而小有名气。一次演出前,她摔伤了,医生嘱咐她必须静养,她却坚持打着石膏参加了排练和演出。一位观看演出的台湾教育奖学金评委目睹此景,深为感动,极力为她申请赴奥地利留学的奖学金,使她实现了到音乐之国求学的夙愿。
张培豫的敬业精神,不仅为她赢得了走向音乐事业的重要机遇,也是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
在北京指挥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之前,她突然生病了,大家都担心她是否会推迟演出,熟悉她性格的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却说:“只要不倒下,她会不顾一切地坚持演出。”
果真,她最后如期而至,并且执棒的曲目还是力度最大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一个月后,在指挥另一场演出时,上台前她一直头疼,吃了几片止痛药,她就又出现在指挥台上。她说:“本来我可以节省点儿力气,但我对音乐一向是全力以赴。”
张培豫曾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
“音乐与我的心结合在一起,它是从我的心里流出来的,是我的肺腑之言。……当我把音乐作好,我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我生活的目标,也是我从事指挥的意义所在。”
“我热爱音乐,太热爱了!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以超越它,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能够让我如此投入。哪怕我走得再艰辛,我也不会放弃。”
这一番肺腑之言的确能引起我们的沉思。
张培豫的敬业习惯使她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登上了德国卡塞尔歌剧院首席指挥家的宝座。这其中,对音乐的忘我精神,和音乐融为一体,并为了音乐可以牺牲自我的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她的全部,她的一生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精彩的音乐会。在张培豫的人生当中,成功的素质便是敬业习惯。
6.勤者成事,惰者败事
古训曰:勤者可成事,惰者可败事。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守住“勤”字,忌掉“懒”字。
一项事业,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就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读到这句话时,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满怀雄心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惟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一览群山小”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的习惯得来的。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奋的习惯在你走向成功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给人留下一个实在的形象,给自己的成功增添一份夯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
“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举足轻重。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习惯。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凡事只有塌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要守住“勤”字,忌掉“懒”字,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