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正是因为国际化的定位,因此阿里巴巴同步也推出了英文网站,使其在国外迅速收获了很多认可的声音和荣誉,并得到了诸多海外媒体的关注,这对初期的阿里巴巴来说十分关键。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都享受着国际化为它带来的优势。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马云一开始就把总部放在香港、上海等大都市.在香港的时候公司总部阵容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个人,召集了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其中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管理人才,也有毕业于海外名牌大学的国际化人才,他们的年薪都高达6位数(美元)。同时,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网站.马云又把阿里巴巴的服务器和技术大本营都放在了美国硅谷。美国技术型人才的开销,自然又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此外,马云又相继在英国和韩国设立办事处,而台湾、日本和澳洲的网站也正在筹备当中,此时的他似乎被眼前胜利的假象冲昏了头脑。就这样,阿里巴巴拉开了向全世界进军的阵势。马云也说出了震惊四座的话:“在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用、全球的操作上,要毫不含糊地全盘西化……阿里巴巴要的是放眼世界,挑战世界,真正做到打进全球市场。”
然而众所周知,国际化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战略,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对企业造成伤害.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走国际化路线,就必须先打开本土市场,要有金钱和实力做后盾和铺垫,而阿里巴巴过分过早地追求国际化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当时的阿里巴巴还不具备走向世界的实力,它的扩张速度整整提前了5年时间。这一决策失误不仅使阿里巴巴浪费了许多宝贵资金,也使阿里巴巴一度陷入了绝境。
在阿里巴巴急于对外扩张的这段时间里.所有网站每月的花销都是天文数字,几乎每个月都要支出大约100万美元。到2000年底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阿里巴巴的账上只剩下700万美元了,按照当时花钱的速度,这个数字只够维持公司半年的运转。当互联网冬天来临时,所有风险投资商答应的新投资都全部中断,阿里巴巴近乎疯狂的海外扩张不得不停了下来。后来,当马云回忆起这个错误的决策时,说道:“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
好在阿里巴巴的海外扩张及时停了下来,好在马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好在他承认并且改正了错误,这才能看到今天强大的阿里巴巴网站,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网站。
勇于认错是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品德和修养。有了错误,及时纠错,能够将错误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反之,一味地掩饰和执拗,越抹越黑,越走越错,结果只能是失败。作为一名管理者,知错就改的自我纠错精神在工作中相当重要。当你一旦认识到自己错了,是坚持错误,将错就错,还是及时地改弦易辙,纠正错误,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坚持错误,肯定会失败;而及时纠错,可能就挽回了损失。
勇于认错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素质,也是一种难得的品德。许多开明的管理者都坚持认为,承认错误是勇敢的表现、诚实的表现,不但能融洽人际关系、创造平和氛围,而且能提高领导的威望、增进员工的信任。
松下幸之助是一位勇于认错的管理者。有一次,一位员工因经验欠缺而使一笔货款难以收回。松下幸之助勃然大怒,在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了这位员工。气消之后,他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深感不安。因为那笔货款发放单上自己也签了字,该员工只是没把好审核关而已。既然自己也应负一定的责任,那么,就不应该这么严厉地批评该员工了。想通之后,他马上打电话给那位员工,诚恳地道歉。恰巧那天这位员工乔迁新居,松下幸之助便登门祝贺,还亲自为该员工搬家具,忙得满头大汗,令员工深受感动。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年后的这一天,这位员工又收到了松下幸之助的一张明信片,并在上面留下了一行亲笔字:让我们忘掉这可恶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看了松下幸之助的亲笔信,该员工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以后,他再也未犯过错,对公司也忠心耿耿。松下幸之助向员工真诚认错成为整个日本企业界的一段佳话,确实难能可贵。
可见,管理者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是树立良好形象,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捷径。管理者不是神,是人,而且管理工作本来就避免不了有失误或错误。现实中,很多问题和矛盾恰恰就是管理者的一句得体的、正面的承认错误,温暖了大家的心,得到了人们的谅解进而使问题得到化解。不但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还与员工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事实上,任何人都会犯错,从失败中记取教训,才是成功的垫脚石。面对错误的态度,会决定你是否适合担任管理者,也攸关整个企业文化的形塑以及竞争力的建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认错,这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心态。如果管理者只是顾全面子,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想要当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现在就该养成认错的勇气,愈快认错,愈能让你成长,也会赢得尊敬,无形中会增加领导格局与气度,是一项看不到却很重要的领导资产。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的员工就会信任你,并时时刻刻追随着你。
坚持原则,坚守自己的灵魂
当某事与你的原则相违背时,该继续坚持呢?还是放弃原则成全他人?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或许你就会找到答案。
这是发生在瑞典一所学校里的事情。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阅读题。大意是猎人一边教孩子狩猎的技巧,一边教儿子做人的道理。文章下面列出了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回答。
一个孩子在试卷上写道:“请老师原谅,这是一篇很无聊的文章,我拒绝回答和它相关的任何问题。”老师看到后,既生气又不解,于是找来学生问道:“你为什么觉得这篇文章无聊?”孩子毫不掩饰地回答:“我们全家都是动物保护者,狩猎是非法的,而这篇文章写的却是狩猎。”老师恍然大悟,但接着又问:“我们是想从文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与动物保护没有多少冲突,你不应该拒绝回答问题呀!”“老师,我反对您的观点,连动物保护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做人的道理呢?”这个孩子非常认真地回答。老师又说:“这只是一篇哲学小品文,想通过一个故事给人们一点启示罢了,你想得可能有些复杂了。”“不,我想得并不复杂,其实很简单,这篇文章触犯了我的原则。”孩子坚定地说。
故事中的孩子有自己的原则,保护动物就是他做人的原则。触犯了他的原则,即便是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也不能改变他。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孩子尚且有自己的原则,对于成年人,甚至是管理者来说,更应如此。从古至今,天下大事讲究原则才一举成功,成功之人,必有他做人的原则。而听取他人又被迫于舆论之下,改变原则的人,必将失战。马云认为,准则也许会因时间、环境而变,但原则总是正义的,积极的。
马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对于娱乐行业,马云一直认为腾讯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在原则上,马云却认为游戏不能改变互联网产业,因为人不能总是玩游戏,尤其是电子商务这块,未来十年一定是主流的市场,一定会越做越好,困难也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多。
在一次商务会谈上,马云如实说道:“对于客户是谁,我认为应当锁定自己的客户,我们的客户是中小企业,创业者,这是我的定位。我为什么锁定中小企业,如果大企业来,我原则上不做这个生意,没有办法做。中小企业用阿里巴巴网站的时候,可能进来的时候是三五百万,后来变成了几千万或者是一亿元。但是我就会说,你变成了一亿元就要找别人去了,我只是做中小企业和电子商务,不能教小学的时候,中学也可以的,大学也包揽下去。我们的水平就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要想清楚客户是谁的情况下,就要锁定市场,去做该做的事情,在利益和诱惑的面前说N0,我反正是不干的,要学会说N0。”
马云对未来互联网发展利弊所做出的这段剖析可以说是十分到位的。尤其是在对如何定义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锁定市场这些问题时,马云秉持自己的初衷与原则,用非常肯定的语气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的确,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原则是心中的一盏让你在黑暗中不迷失自我的明灯;是在艰难困苦时心中仍存的信念;是人生路上不可动摇的准则。唯有坚守原则方能不迷失自我。坚守原则能让你避免走上人生的歧路。如果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就会经不起利益的诱惑,见风使舵,这样的人想要获得成功都很难,更不可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
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管理者的道德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如果管理者没有原则,或者遇事不能坚持原则,那么整个组织的道德水平也不会提高。
一个管理者嘴上说自己身体力行是毫无意义的,而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一个有原则的管理者才能领导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团队。
格雷戈里·法夫尔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正直、言行一致、坚守原则,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他逐渐培养了自己正直的品质。
现任《萨克拉门托蜜蜂报》总编的法夫尔,还兼任威克宏拉报业新闻部的副总经理。他回忆道:“我父亲原来是一名政治家,后来他涉足商界,买下了这家报社。他把价值观念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尽管他是一个白人,在密西西比州南部长大,但他成年时期大部分时间进的是黑人教堂。他为人坦率,敢于捍卫自己的信念。我想,在密西西比州他或许是第一个敢于将一个既未被逮捕又不是体育明星的黑人照片登载在报纸头版的编辑。”
这种正直、公正、坚持原则的做法,每天在法夫尔的家里都得到实践。他的一生都保持着父母留给他的对高尚的正直品质的追求。直到如今,他的所作所为以及经营决策都体现着这些观念和品质。对法夫尔来说,无论是在工作之中还是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己的原则都是极其重要的。
法夫尔曾对别人说:“有三件事情我是不允许别人开玩笑的——我的家庭、我的报纸和我的正直。这绝对不是开玩笑,我是很认真的。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指责我,但是我从未在我这一行业中做过任何感到惭愧的事情。我或许做过一些错事,也犯过错误,但我从未做过一件违背自己原则、真正令我感到耻辱的事情。”
法夫尔对自己的原则从不含糊。他认为,行动比语言更响亮。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言行一致。他恪守的这些原则,也经受了检验。他总是真正使自己的行动与信仰保持一致,哪怕这会使他失去自己喜爱的工作。
他曾经在考克斯报业集团工作了大约14年。1972年,他担任该集团旗下的《棕桐滩邮报》的编辑。这时,公司董事长考克斯先生做出决定,要让他拥有的所有报纸对尼克松竞选总统予以舆论支持。但棕桐滩邮报》一直对尼克松和越战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并一直认为“水门事件”绝不仅仅是一次窃听行为。法夫尔坚持认为,《棕桐滩邮报》绝不应该刊登有关拥护尼克松的文章,但他无法说服考克斯先生。于是,尽管他当时收入不多,而且还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要抚养,但法夫尔还是毅然选择了辞职。
法夫尔后来解释道:“考克斯先生有权去做他要做的事,因为报纸是属于他的。但我觉得,如果我继续在那儿工作的话,那将是对自己的背叛,因此我决定辞职。同样,当鲁佩特·莫道奇买下《芝加哥太阳报》的产权时,尽管我当时任该报的总编,但我还是辞了职,因为我不愿为他这种人工作。虽然这种选择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不明智的,但我的妻儿都支持我。因为,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法夫尔。”
很显然,坚持原则不动摇的信念一直影响着法夫尔。
原则是人生的航标,谁能坚守住谁就能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风破浪,不会偏离方向。张瑞敏曾说过,做人,做事,以前是原则,现在是原则,未来是原则。坚守原则不是冥顽不灵,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只有坚守住这样的道德底线,一个人才不会轻易地被诱惑,才能冷静地思考、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冲突、矛盾和问题。
坚守原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时时刻刻的警示自己。一旦错失,都将是巨大的失误。
原则是坚守给自己的,让自己心安,让自己活的正直,让自己少有缺憾,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应该微小的变故而失掉坚持。
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