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还欲说些什么,见丹年兴趣缺缺的样子,张张嘴又下去了。
打发走了老赵,丹年就去找了慧娘。慧娘正在卧室做些针线,丹年心疼她,做饭打扫都让碧瑶做了,她帮忙洗两人的衣服,慧娘平时也没什么事,闲下来就做些针线打发时间,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动起手比年轻时慢了好多。
慧娘见推门进来的是丹年,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自嘲道:“你看娘,真是老了,穿个针都要半天。”
丹年笑嘻嘻的接过针来穿上了线,“老了才能享福啊,再说了,娘哪里老了,比起梅姨和吴婶婶,看起来至少小了十岁!”
慧娘笑着摆手,“她们显老是年轻时干活太多,我是走了运气跟了你爹,一辈子也没受过累。”
慧娘提起沈立言,笑意不自觉的就流露在了脸上,丹年见慧娘高兴,就趁机说了明天去看京郊的庄子的事情。
“算了吧,老家还有些地产,你的银子就攒起来留着你以后用吧。”慧娘劝道。
丹年心知母亲是想省下银子来给自己攒嫁妆,并未明面上反驳,只说现如今买地产最划算,年年还有产出,等急用钱时卖了就是。
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线阁
丹年叫了小石头,带着慧娘丹年碧瑶架着马车去了京郊的庄子,老赵一早就等候在了那里。
老赵带着众人绕着庄子走了半日,庄子很大,加上田地的面积总有百亩,距离京城挺远,地都是熟地,原主家是大理寺的一个判官,年纪大了要告老还乡,想收了麦子后就把地卖出去。
慧娘看了也很满意,只说让丹年拿主意就好,丹年看慧娘说这话,便心知慧娘看中了这个庄子,下了决心要买下来。
只不过原主家并未出面,只派了中间人来谈,咬定四百两银子不松口,丹年算了算,觉得还是拿的出手,况且依照她前世的经验,京城的地产哪有可能会贬值的。
离庄子不远处有条小河,秋日里水清凌凌的,丹年一看就喜欢上了,如果能把这条小河引道庄子里面,取水赏景都是妙用。
丹年和慧娘身为女子不便同中间人谈事,把事情交给了老赵和小石头,暗中叮嘱小石头,一定要留个心眼。
等过了两日,房契地契都办了下了,老赵来见,说是原来庄子上有几户佃户,想问丹年是打发走还是继续留下来。
丹年想了想,问老赵那些佃户人怎么样,老赵想了想,肯定的回答都是些老实人,丹年放了心!摆摆手说还是留下来吧,她一时也找不到人去种地,这些人对庄子熟悉了,比招进来新人要稳妥些。
老赵是个聪明人,刚置下庄子没两日,就把赵小姐接到了庄子上住着,吴婶婶他们看老赵的目光才和善起来。
沈立言和沈钰走了没几日便临近中秋,丹年过了第一个父兄不在身边的中秋,好在有碧瑶小石头两家人在,也算过的热热闹闹。
等到中秋一过,丹年便找小石兴在馥芳阁附近找了家小铺子,打算开成衣铺子试试。一则想多赚点钱,看看碧瑶的能力,二则碧瑶和小石头成日里见不得面,丹年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小石头现在也算是一条街里有头有脸的掌柜,一听他说要找铺子,很多人来自荐做中间人,比之前容易了不少。
起先几日碧瑶跟在小石头后面忙前忙后进布料,丹年给批的本金不多,碧瑶也只捡实惠的布料买,昂贵精致的布料都没有考虑。
丹年在家绞尽脑汁想着前世游戏里,电视剧里面漂亮的衣服,拿笔画了厚厚一沓纸,还画了图纸让冯掌柜找木匠给打造了两个木头做的模特,打算放到门口招人眼球。
新店的名字丹年大方的下放给了碧瑶,理由是碧瑶才是一把手,碧瑶羞答答的说新店就叫碧线阁,丹年觉得不错,虽然名字算不得上乘,至少碧瑶现在胆子大了很多,不像之前那么畏首畏尾了。
碧线阁刚开张时,生意很是冷清,很多人只是进来看看,觉得布料什么的没什么好吸引人的,丹年也观察过京城里大品牌的布料铺子,店面都是她们的好几倍,有不少各地的稀罕名贵布料当镇店宝,这些是碧线阁达不到的。
好在碧瑶手巧,丹年想法多,每隔两三天便给门口的木头模特身上换上一身漂亮的衣服,渐渐的生意就好了起来。
丹年前世的时候有个远房阿姨是做裁缝的,铺子在一个小胡同深处,丹年的妈妈还在世的时候领她去做过几次衣服,她记得很清楚,时不时铺子便进几个人来做衣服,都是熟客。
要走这种小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