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的人进去禀报,不大一会,孝庄的朋友迎出来。那人在前面带路,孝庄、明媚二人居中,卿儿、小乙缀在后面,顺着鹅卵石的小道,向园子深处行来。园子内,绿草如茵,花香扑鼻,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河上的一道木桥如飞虹连接南北。道旁,知名不知名的花儿正欢颜开放,远处林中,鸟儿发出声声清脆的叫声。
谁想,闹市之中还有这般清幽的所在?
拾阶而上,入月门,踏上曲折的回廊。回廊两侧,牡丹花争奇斗艳,独特的芬芳,沁人心脾。大红的“满院春光”,轻绿的“绿玉”,深蓝的“水晶蓝”,紫幽幽的“紫霞点翠”,如雪的“香玉”,各有各的艳丽,各有各的娇媚。
孝庄、明媚四人时而窃窃私语,时而驻足静观,浑不觉园子里的画匠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看直了眼。
中间一片阔地,犹如花的海洋。
紫色的“魏紫”,点缀在四周,如众星捧月;中间的月亮自然就是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姚黄。
一个声音在孝庄心底响起,赞颂着这无双国色: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细硬的枝条极力把美丽托起,圆圆的绿叶开四周扩展着盎然的绿意。
一片片嫩黄的花瓣,上面似乎还有点点露珠;一枝枝花蕊,如婷婷玉立的仙女,凝神注视着世间万物。
慢慢地,她笑了,她真的笑了。
这时,一双彩蝶在花间跳跃,他们追逐着,爱恋着,快乐着,痛苦着。终于,后面的蝶儿追上前面的爱人,把她紧紧地拥在怀里,一刻也不愿分开。失去她,他会死去的,她知道,他也知道。
他心里装满了她,她心里已容不下其他。
他们想,永远就这样多好!
他们想,如果能变成一个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一阵风儿吹来,他们似乎听到了什么,斑斓的翅膀扇动着,他们吻别姚黄,他们真的走啦!
“姚黄娘娘!”
“娘娘!”
一阵呼喊把孝庄从沉醉中拉回来,他扭头一看,园子里的所有画匠都跪在地上,向他们心中的女神顶礼膜拜!
明媚一愣,旋即明白了,两朵红云爬上脸颊,美得不可方物!
孝庄突然觉得,手心暖暖的,潮潮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跳动!低头一看,不知何时,他竟然拉住了明媚的手儿!柔若无骨的小手,握在手心儿,是那么温暖,那么温馨。
他想放开,生恐唐突了佳人。
可是,又怎能放开呢?
偷偷地望过去,她的脸更红了。
他的心儿豁然开朗,勇敢地握住她的手儿,觉得整个天地都被他握在手里了呢!
姚黄娘娘什么也没有说,径直去了,只留下一群傻了的花匠!
第三章 捧日(一)
魏国公秦桧,字会之,哲宗朝元佑五年生于江宁府,徽宗朝政和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密州教授,太学学政,职方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靖康初,李邦彦罢相,入为尚书右丞。
公为人和易,有古君子之风;天擅聪明,辅助晋国公李纲,开百年盛世,功绩卓著。
时人论公,谄媚奉上,排挤同僚,行事不择手段,近乎小人行径,颇不值其人。
世祖之明,天下共颂;公荣宠不衰凡二十余年,或有不为人知之能,非可以常理论之也!
流光阁功臣第十一!
——《流光阁功臣谱》
靖康元年四月初六,大宋捧日军官学校正式成立。
学校成立伊始,便格外引人注目。官家亲任校长,同知枢密院事张叔夜任教务长,驸马都尉岳飞、枢密院编修张浚二人为副教务长。领导层四人,官家赵桓天子之尊,暂且不论,除了张浚没什么名望,另外两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有这样的领导,谁还敢轻视?学校内学员,除了京城权贵子弟,就是禁军在历次战争中立过大功的人员,据说,帝国显赫的家族曹家、王家、种家、李家等都有子弟入学,有这样的学生,哪个能不重视?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学生中有一千人是由种无伤直接从太原带回来的,这些人都是上过战场,流过血的汉子,又来自不同派系,如何管理倒是一个问题呢!
捧日军官学校位于汴梁城外万胜门西,金明池西北,由原来的一处殿前司营地改建而成。其实,营房、演武场都是现成的,围墙也还能对付着用,唯有正门必须合乎庄严气派的要求。
门前十几丈,左右两侧各矗立着一杆大旗,旗杆高约五六丈,一尺粗细,用红漆刷过,上面飘扬着大旗。左侧火红的旗面上四角绣着张牙舞爪的飞龙,中间是一个斗大的“宋”字,而右侧旗面上则写着“捧日”的字样。微风吹过,旗面“呼啦拉”迎风招展,看着越发地提气儿。
旗杆后面,左为青龙,右为白虎,雕刻得狰狞恐怖,仿佛要吃人似的。
汉白玉雕成的坊门拔地而起,柱面上的士兵有的驰骋跋扈,有的弯弓搭箭,这个浴血拼杀,那个振臂欢呼,风格古朴,技法精湛,看着非常舒服。正中是官家赵桓亲书的“大宋捧日军官学校”八个镏金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