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小姑娘脸上没有一点将要离别时伤心的神色。
和没心没肺的妹妹不一样,李弘愁得不行。
能想什么办法?
怎么溜?
在哪儿接应都没说一声。
到了中秋这一天,杨家上下都忙碌起来,在院子里、廊檐下挂满了彩灯。
到了夜里,街上、院内都点起彩灯以助月色,夜间往常缺乏照明的长安城到了中秋晚上将会变得十分绚烂。
一家人吃饭时,李弘和杨惊春的位置挨在一起,很难不说不是刻意的。
这就开始想着让两个孩子增进感情了。
李弘对自己的表姐没兴趣,杨惊春也刻意不和他说话。
一餐饭下来,两个人没有一句交流。
吃过团圆饭,女眷和孩子们结伴出游赏灯,杨家父子三人在院子里品茶赏月。
李弘没那个心情赏灯,把自己关在房里,横竖无事可做,开始读书。
杨知忠本想拉外甥一起增进感情,却发现这好外甥中秋佳节也在房里读《春秋》,愈发欣喜,坚定了要招赘的心。
《春秋》这玩意跟流水账似的,李弘读了两个多时辰感觉头昏脑涨,却因为在饭桌上喝了点茶横竖睡不着,只得出门透气。
在杨家待了两天,还没有好好熟悉过环境。
沿着连廊散步,慢慢绕到后院,只见有一处小型假山,旁边种着几颗修竹。
李弘走到假山旁边坐下,隐隐地闻到淡淡桂花香。
如果这是大明初年,也许这种生活还算不错。
自己作为外甥入赘想必也不会遭受多少苛待。
可他知道时间不等人。
李弘坐了一会儿,感到丝丝凉意,正当他准备起身离去时,假山后面传来一阵响动。
不一会儿,一个灰头土脸的毛头小子从假山后面冒了出来。
李弘惊讶地看着杨戌,问道:“你怎么进来的?”
“狗洞,你家这个是真不好钻。”
李弘纠正道:“这还不是我家。”
杨戌不管这些,道:“老爹说让你过完节再来接你,所以我在外边等到过了子时才进来。”
说完,杨戌掏出前日杨算带走的那几枚金锭子,还有一封信。
“……”
“你等一下,我也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