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名女记者并没就此打住,反倒抛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很明显,她是特意针对特斯拉而来的。
年代,停电、缺电是一个很常规的问题。
尤其那些偏远地区,又水利资源不足的地方。
停电基本是家常便饭。
在特高压技术还没出现之前,远距离运电,根本就不太可能。
所以就造成了全国性的周期用电荒。
这个问题,直到年之后,才基本解决。
然而就电瓶车产生的那点用电问题,对这个时代的用电缺口来说,根本不算问题。
“我想你肯定不了解我们的电瓶车吧,不然你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个明显是故意刁难的问题,楚青并没气恼,而是微微一笑反,问了在场记者一句。
“请问诸位媒体朋友,有谁用过特斯拉的电动车?”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尴尬。
别看特斯拉的电动车已经上市三年了,可真正用过的还真没几个。
“我~我~骑过两次!”
就在大家尴尬的时候,记者后面,一个扛着摄像机,穿着魔都电视台背心的年轻人,弱弱的举了一下手。
他是魔都电视台的实习摄影,跑这次采访是他第一次出外勤。
刚才举手也只是下意识的行为,当发现只有他一人的时候,立刻就让他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您能说说骑行感觉吗?”
见真有人用过,楚青跟着就问了一句。
“还~还行,就是听说充一次电,也就能跑个四五十里。”
实习摄影师,有些尴尬的抽回手,立刻回了一句,就把脸缩回了摄像机后面。
“想必你骑的那个是伏的电瓶车。这种电动车,充满电需要个小时,一次性确实也只能跑里,这在我们的产品中属于中等,还有更高的伏电池的,那个就可以跑里……”
楚青借着这个话题,开始很熟悉的介绍着特斯拉产品的情况。
“楚先生,我问的是用电问题!希望您能正面回答下,大量使用会不会对电力造成挤兑?造成其他地方无电可用?”
女记者见楚青有些转移话题,立刻高声打断了楚青继续产品数据的介绍,又问了一遍。
“哈哈,年轻人有些着急哈。”
楚青没有气恼自己说话被打断,反倒是笑着打趣了一句。
“哈哈哈!”
而下面的记者听着楚青的打趣,看着他比女记者还年轻的面容,忍不住都笑出了声。
“既然大家这么关心我们电瓶车的用电情况,那我就简短说几个数据。
就拿我们伏的电瓶车来说,充满电需要小时,可用电量只需度。
并且随着我们充放电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实验室的充电设备,不但更节能,也更高效。在未来这样一台能跑里的电瓶车,一次性充满会低至度甚至更低。”
当他说出一次只需三度电的时候,楚青明显听到了记者群中的惊呼。
他们都没想到,能跑那么远的电动车,一次居然才用这么点电。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这么大个车,耗电肯定会很大。充一次电要个小时,少说也得十几度电了。
毕竟这年代电冰箱,一晚上也得要个五度电。
电动车之所以推出了三年,买的人还不多,基本就出在这个问题上。
这年代正是因为缺电,所以电价相对其他价格会有些高。
城市稍微还好点,基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