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夫人,荀司马带人求见。”门外传来监奴的声音。
“荀文若,带人?”盖俊轻锁剑眉,忽然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司马,出声道:“知道了。你把他们带去客厅,我马上就到。”
监奴离开后,蔡琬不再说话,加快动作,不一会儿就帮丈夫戴好进贤冠。
盖俊拍拍蔡琬的手,推门而出,穿廊过庑,来到客厅,就看荀彧和三名儒士交谈。其中一人三十五六岁,脸容古拙,鼻直口方,双目似有神若无神,正是历史上曹操的谋主,大智若愚荀公达。
另一人年近四旬,身长七尺七八寸,和盖俊差不多,在这个时代属于高人行列,此人生得方面大耳,形相威武,眼如点漆,奕奕有神,顾盼间,神采掩饰不住。此人便是河内共县县长郑浑胞兄,以才略、智谋著称于世的豪杰之士郑泰郑公业。
盖俊认识两人,第三人则很面生,从未见过,他的年纪逊于郑泰,和荀攸相仿,三十多岁,身量中等,姿貌中上,肌肤白皙,面容平和,看似人畜无害,不过盖俊却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对方要真是这种性格,也不会和荀攸、郑泰在一起了。
“将军……”
盖俊跨过门槛,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郑泰、荀攸身边,握住二人之手,左看看,右看看,朗声笑道:“郑公业、荀公达,我可是盼你二人久矣,今日总算盼到了。”
“数载未见,将军别来无恙否?”
“……”
寒暄过后,盖俊瞥向静立的华歆,问道:“这位是……”
荀彧一旁介绍道:“这位是平原华子鱼。”
“哦?可是一龙之龙头华子鱼?”
“正是。”
“久仰大名啊……”盖俊再次认真地打量起华歆。他昔年在京都雒阳游太学时,早早通过臧洪、陈嶷认识了王朗王景兴,自然也就不会忘记和他齐名,被曹丕同誉为后世难继的“一代伟人”华歆华子鱼。华歆历史上有何成就,盖俊通通不记得了,不过能做到魏国开国三公的人,肯定不会差就对了。
“坐、坐……”盖俊一边走向主位,一边招呼四人坐下。几人话题,自然避免不了交谈刺董之事,盖俊对长安士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咒骂董卓祸国殃民,并把河东地震,董卓不思救民,反而驱赶百姓北上的恶行暴露出来。说实话,董卓恶行罄竹难书,讲上一天一夜也讲不完,这事拿到别处根本不值一说。但盖俊可是受害者,被逼得手忙脚乱,诸人都是附和其语,声讨董卓不义。
盖俊越说越“火”大,右手用力一拍几案,恨声道:“明年,我必牧马长安,取其级,告慰诸位先帝、列祖列宗、天下士民。”
郑泰拍掌道:“如此,则三辅士民,无不欢腾,并壶浆塞道,以迎勤王之师。”
荀攸、华歆皆称善,并言愿尽微薄之力。
盖俊等的就是这句话,喜笑颜开,长谈一个时辰有余,诸人以夜晚为由,提出告辞,盖俊一直送到大门口,表足了诚意。
回去的路上,盖俊一步一步慢悠悠地走着……
这三人,安排上,荀攸的才能主要在军事上,可入骠骑将军府。华歆授予州从事即可,把他纳入到并州决策层。郑泰其人则有些不好安排,他前在长安任尚书一职,可说是极有权势,自己也不能小气了。
问题是,并州就那么几个位置,还都有人占着,总不能无缘无故把人拉下来吧……
第二卷负笈进京第三百四十章青州刺史曹操
更新时间:20118183:30:27本章字数:6030
第三百四十章青州刺史曹操
次日,盖俊以原黄门侍郎荀攸为骠骑将军府从事中郎。而今骠骑将军府中,掌权者一共有四人,一为长史,二为司马,三为两名从事中郎。盖俊猛然间觉,司马是荀彧,两名从事中郎则为戏志才、荀攸,颍川系竟然占据四分之三席位。但盖俊没怎么把此事放在心上,军事毕竟不同于政治,何况他们手中并无兵权,兵权掌握在将领手中。
另以原尚书郎华歆为议曹从事。议曹从事这个职位很有趣,得州牧、刺史欣赏,便分司州政,拥有大权,如不被待见,则为一介散职,无权无势。大部分时间里,这个职位都是给那些既有才华,又桀骜不驯之辈准备的,比如袁绍入主冀州,贬忠于韩馥的骑都尉沮授为议曹从事。盖俊当然是属于欣赏华歆才干那一类,把他纳入到决策层,使其凌驾于薄曹从事、都官从事之上,成为不逊别驾、治中、主薄三驾马车的大吏。
最后以原尚书郑泰为农都尉,比两千石。盖俊自不是想让他去屯田种地,事实上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初仕盖俊时,便是挂着农都尉头衔和别驾王信一道主政并州大小事,目前也没有卸任。这个职位在并州有进化成特殊职位的趋势,因为原农都尉盖俊一律改为屯田都尉、典农都尉,以示区分。
长安三人来到晋阳,并迅爬上高位,在官场掀起一阵波澜后,又很快恢复平静,如今并州上下内则关注河东、西河、北地三郡地震情况,及眼看即将到来的秋收,外则关注天下走势,比如董卓对长安士人的清洗。比如豫州之战虽然结束了,但曹操并未久留陈留张邈处,而是横穿兖州,再次进驻豫州鲁国,显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企图卷土重来。比如袁绍、公孙瓒对峙于河北,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大战一触即,有识之士认为,关键点,就是在秋收后的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