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老爷买了新宅院,准备后天乔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此事?”
“属下知道这事!这座宅院还是我们帮吕老爷买的呢。”萧何和曹参点了点头,据实相告。
“吕老爷搬家是个大喜事。我和陈县令商量过了,打算办一场盛大的庆祝会,请些沛县的知名人物热闹一下!听说你们是本地人,应该认识不少名人义士吧?”
王福拐弯抹角地问到了重点——因为他不想惊动任何可疑之人,确保不影响太子的大计。这关乎他们的安全,不可疏忽。
“大人放心,沛县的各种人物我们都了如指掌,包括有多少富豪人家也一清二楚!”萧何和曹参拍着胸脯保证。
“那么,沛县具体有哪些能人义士呢?”王福假装兴致盎然,并且强调:“尤其需要那些讲义气的豪杰,大家一起聚会才有意思!”
两人原想提到一些富商,听到这里却皱起了眉。真正讲义气的确实有不少,但都不是知名人士或者富豪,不太合适。
“亭长刘邦还算仗义,喜欢交游,也算是沛县的一个有名之士。”两人略加思考后试探性地提了个人名,并不忘看了县令一眼,毕竟他们直属上司的认可很重要。
陈县令听了名字便皱眉:“这个刘邦太过狂妄,言语不逊……”
刘邦倚仗结交了不少不三不四的朋友,平时讲话特别狂妄。如果不是考虑到让他稳住沛县民心的问题,他这个小亭长早就被撤了。
陈县令担忧免去刘邦的职务后,那些不靠谱的朋友会来找自己的麻烦。所以尽管他极不喜欢刘邦的性格和行为,却还是留他当着亭长。
“好!就把他算上吧!”
然而,陈县令话还未说完,就被王福打断了。王福正绞尽脑汁想怎么把那些人都召集在一起,第一个就想到了刘邦。于是他立刻做了决定:
“既然大人喜欢义士,那就把他也算上,回去你们务必提醒他不要惹事生非,否则我不会轻饶他的!”
见王福如此坚持要请刘邦,陈县令也不再阻拦。而站在旁边的吕公表现得无动于衷,不管是谁都无所谓,只要场面热闹且能够让郡守管家满意就好。更不用说这位管家已捐赠了上百两黄金,足够举办一个大型宴席。也就是说,这场乔迁宴会实际上是由王管家出资举办的。因此,他根本不在意请谁。
“是!”
“属下定会叮嘱刘邦不可闹出。”
听到县令吩咐,两人赶快颔首应命。接着王福指了指身边的李由,并示意吕公和陈县令往里面走:“二位请随我去后面商量,这种琐事让他们来办就可以了。”
“好,好……王大人请先!”
觉得没有必要为这等小事劳心,陈县令赶忙在前引路前往后院品茶聊天。与此同时,李由则跟萧何和曹参返回前堂,开始讨论宾客名单。衙门的大厅正好备有笔墨纸砚可以写字记录。
“坦白说,沛县的土豪乡绅屈指可数,连两桌都不够凑,三位大人又都爱好热闹。要不这样,两位把自己的朋友喊一些来,填补空缺吧!”
“他们愿意献礼就给些,不送也行。总之都可来一起喝酒吃肉。我们大人体面爱面子,如果没有人捧场会显得尴尬,还请二位邀请些志同道合之人助兴就好!”
一到前堂,李由用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开始了对他们的探询。“这点简单,交给我们俩吧!”
听闻只是为了增加人数,两个官员十分高兴——他们交往广泛,几乎人人都相识且关系不错。正好最近一直在发愁没钱请朋友们聚餐。现在居然遇到这么好的事:别人出钱自己请客。只有蠢货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