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杨坤开始对各种宗教问题进行思考,通过不断地归纳与演绎,对宗教的认识深刻了许多。
从沉思中醒来后,也不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似乎是一刹那,又好像是永恒,很矛盾的感觉。
思维好像经过了洗涤一般,异常的清新和灵动,感觉很奇怪,也很奇妙。
这一刻,杨坤正在思考佛教和道教中关于精神修炼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的分析、比较和总结,他现无论是佛教的禅定,还是道教的打坐,都是用来修炼精神力的。
禅定和打坐其实都是在修炼静功,而静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初层是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中层是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高层是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入静层次越高,修炼效果自然越好。
杨坤想到反正没有什么可做的,不如修炼一下精神力,用来打磨时间也好,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自己现在感觉不到身体,自然而然跨过了第一层——身静。
然后就是第二层——心静,要做到心静却比较困难,心静要求心无杂念,大脑空空。
杨坤努力了半天,越是想着心静,心中越是静不下来。在目前这种求死不能的状况下,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心无杂念。
屡败屡战,不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他突然似乎开窍了一般,冒出一个念头,既然连死都死不掉,还有什么可烦躁的呢?既来之,则安之。
干脆把一切想法都放下了,反正想了也没用,竟然慢慢地进入到了心静。
静寂之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但是等到杨坤从入静中醒来后却明白已经过去不断的时间,因为他感到精神奕奕,似乎精神力大涨。
不断的入静,然后醒来,他的精神力在不断的变强。但是他入静的层次一直维持在第二层心静阶段,每次试图进入第三层意静阶段都以失败而结束。
进入第三层意静很困难,杨坤不知道应该怎样忘掉自我,有时一着急,结果反而连心静都无法保持了。
杨坤坚决不放弃,屡试屡败,屡败屡试,慢慢的感到有些疲惫,下意识的放弃了思考,起呆来,迷迷糊糊之间进入一种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此曰混沌。
无意之间他竟然进入意静层次,这才是真正的入静。
杨坤成功进入意静后不久,不知从何处飘来一缕灰蒙蒙的气体,渐渐的飘到杨坤灵魂所在的空间。
慢慢的,灰色气体减少了许多,同时在灰色气体之中,隐隐约约出现了十个光点,散着微弱的红光。光点正在一点一点地吸收灰色气体,亮度也一点点增强。
灰色气体被吸收完的之后,不久杨坤从入静之中清醒过来。
恢复思维之后,杨坤马上感觉到自己有存在感了,竟然是十个着红色亮光的点,好像黑夜中的星星。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和迅,好像电脑一样,想到一个问题,马上可以联想到其他相关的信息。
根据自己目前的情景来分析,十个光点很可能是自己的三魂七魄。那么可以得出下面结论,入静可以锻炼并增强魂魄。
魂魄可以出一种探测波,好像雷达一样,可以用来探测周围情况,古人称之为神识。魂魄越强,思维能力越强,神识越强。
杨坤的神识连距离魂魄稍微远一些的地方都探测不到,他制定了现阶段的目标,就是进入意静状态,不断地增强魂魄。
杨坤回忆起入静前呆时的感觉,当时就像平时思考累了一样,什么都没想。他逐渐放松思维,试着慢慢进入呆的状态,失败,再来一次。
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又一次进入忘我的意静状态。
随后,杨坤开始了入静——醒来——入静的修炼之中,每次入静到意静层次后,都会不断飘来一缕缕灰色气体,渐渐的周围充满了灰色气体。
魂魄在吸收灰色气体的过程中变得越明亮,后来颜色也开始变化,按照顺序经历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之后又逐步变成了白色。
又一次从入静中醒来,此刻他的魂魄就像天空最明亮的十颗星星,闪闪光,共同照亮了周围巨大的空间,灰色气体的比上次更加浓厚。
杨坤早就清楚了魂魄就是吸收灰色气体而增强的,他想道,难道这种灰色气体就是传说中修真所需要的灵气?
经过探测,现自己处在一个山洞之内,山洞一头连着一个巨大的洞**,另一头被石壁堵死,周围除了石壁外什么都没有。石壁内不知道含有什么物质,竟然可以屏蔽神识,神识一碰到石壁就被弹回。
搞不清楚自己的状况,无奈之下,杨坤开始入静修炼魂魄,现在他很容易就可以进入意静层次。
这次入静后,从灰色气体中飘来一丝紫色的气体。
魂魄吸收灰色气体的度比以前快多了,过了一段时间紫色气体也被吸收了,然后就见杨坤的三魂七魄十个光点逐渐聚集到一块,相互融合起来。
随着灰色气体的减少,十个光点先变成了一个光球,然后慢慢缩小,而亮度却缓缓增加。等到又变成一个光点时,出的光芒已经不可目视,好像一颗太阳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