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心理学与生活多少页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 区别性:指该行为是否是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为。

* 一贯性:指行为是否反复出现以回应这一情境。

* 一致性:指其他人是否在同样情境下也产生同样的行为。

2、基本归因错误

罗斯: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FAE)描绘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低估情境性因素的双重倾向。

“大学投球”问答游戏。

基本归因错误部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

3、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引导人们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自己,否认或者推托自己失误的责任。人们倾向于对成功做倾向性归因,对失败做情境性归因。

他们很容易将群体的成功归因于自己,将失败归因于其他群体成员,友谊会限制这种效应。

4、期望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指关于某些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以至于产生预期的结果。

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5、确认期望的行为

马克?斯奈德,行为确认(behavioral confirmation):某人对另一人的期望实际会影响后者,使其进行方式证实最初的假设。

当实际的状态——模糊或者不确定时,期望产生的效应最大。

行为确认的程度还取决于目标人物对互动的动机。

三、态度、态度改变与行动

态度(atlitude),是对人、客体或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1、态度与行为

引发态度的三种信息:认知、情感、行为

预测行为方面态度的一个属性: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 ——态度客体与一个人对该客体的评价的联系紧密程度

态度可获得性比选民们的自我报告更有效,它能让我们更有效地预测实际的选举行为!

* 当态度是基于直接经验的时候,他们就比较容易获得。

* 当态度比较经常地反复听到,那么态度也会比较容易获得。

* 当态度和行为的测量处于同样的特异性水平时,态度就是行为的良好预测指标。

* 态度是基于若干不同类型的信息时,你的态度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急剧变化。

2、说服过程

说服(persuasion)——刻意努力来改变你的态度。

精细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描述人们有多大可能将他们的认知过程集中在精心考虑说服性讯息。中心路径:人们仔细思考说服性的沟通意见,因此态度改变与否取决于论点的强弱。外周路径:人们不怎么集中精力关注讯息,而是对情境中的表面线索做出反应。

个人关联性:当信息关系到个人时你更可能会去仔细地评价论点。

影响你选择路径的另一个因素是态度类型和论据类型之间的匹配。

3、用自己的行为说服

(1)失调理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