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木匠而言,给有钱人打一套奢华的家具,还不如给邻居家樵夫设计轮椅来的有意义。
因此对于他定下的这些奇奇怪怪的规矩,江离并没有感到多诧异;相反地,心中还生出了一份敬佩之意。
听到王山数落张木匠,他不由地辩驳了几句。
“得,说了也是白说。咱也不咸吃萝卜淡操心了。你跟你爹一样,认死理儿、不会变通。”
王山叹了口气,起身朝着门口走去:“就这样吧,我先回去了。”
“嗯……”
江离把他送到了门口。王山刚要走,就在这时,一条长队从巷子口冒了出来,瞬间将不宽的土路占得满满当当。
王山退回门边,与江离一起望向了那条冗长的队伍。
队伍里都是些三四十来岁的青壮年。时值冬季,他们却穿着方便干活的轻薄衣衫,热的满头大汗。
江离站在一边仔细观察,见这些人神情肃穆,有的提着锄头、有着扛着沙袋。奇怪的是,队伍里还跟着两个穿黄袍的老道士。一行人脚步匆匆,看上去似乎有什么急事。
看着队伍消失在巷尾,江离拉住王山,询问道:“怎么了这是?”
“嗨。这不就是咱刚才提到的赵家吗?”
王山不以为意道:
“前阵子雨季,连着下了好几天大暴雨。听街坊说,山里的泥石流把赵家在的福地给冲塌了。这赵家本就是靠着经商发家的,眼看着快要过年,在这个节骨眼上惊动了先祖,万一影响了今后的运势,那还了得?所以赵老爷赶忙差人找了俩老道,又召集了一批人手,上山修葺祖坟啦。”
“原来如此。”江离点了点头,随后与王山道了别。
当晚张木匠回家,爷俩喝了些小酒,趁着醉意,江离又从张木匠口中套了不少关于镇子上的事情。
古洵镇地处江北边境,靠着葫芦山,发展速度远不及江南富庶地区;不过好在葫芦山上盛产药草奇果,因此当地居民多数也以上山采摘草药,卖给药铺糊口。
至于赵家先祖,早些年走马跑商,将本地的药材走山路运输到其他镇,通过做生意白手起家。
如今,赵家产业旗下包揽了当地药铺、裁缝铺、米铺等多数行当,是古洵镇里最富裕的人家。
扶张木匠上床休息后,江离回到屋内,找来了一些张大力放在屋子里的小摆件,将它们加工成了木船、马车等各式各样的玩具。
当然,他这么做自然有自己的目的。在这些玩具上,江离刻下了只有自家公会成员才能看得懂的图形暗号。
翌日,将李家定制的家具交差后,江离假借着赶集市摆摊的功夫,将自己制作的小物件一一兜售了起来。
除夕将至,镇子上也是无比热闹。
江离找了个光线充足的路口,支起摊子后挂上了自己写的招牌,随后搬出马扎,好不惬意的倚在墙边。
他双手插胸,拉低帽子,做出了一副假寐的姿态。
只不过江离并没有在真正的享受,而是借着伪装,观察起了密切往来的行人。
和自己一样,其他公会的玩家在进入剧情后,一定也会尽快想办法跟同伴相认。
而人来人往的闹市,则是碰面聚首最合适不过的场地了。